APP下载

历史语境主义视角下的“国家理性”话语分析

2017-07-12张明红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3期
关键词:理性化思想史主义

张明红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历史语境主义视角下的“国家理性”话语分析

张明红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国家理性”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关键术语,它的出现标志着西方现代政治的开端。本文将从历史语境主义的视角对这一概念进行梳理。

历史语境主义;国家理性

目前,在研究政治思想史的领域中,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被看作是一支具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流派,它提倡的历史语境主义方法被认为是一场革命,在学术界有重要的影响。①历史语境主义注重政治思想史上某一特定文本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倾向于历史地理解政治思想,强调语境的解释作用和效力。

作为一种政治观念,“国家理性”的出现是和现代早期整个西方世界的“理性化”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周保巍认为,“作为一个新铸造的核心概念,‘国家理性’在现代早期的政治思想史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②福柯认为,“国家理性”的出现有‘尖锐而唐突的’的‘革命’性质③。

本文共分为术语刚被发明时的“论辩语境”,由意大利向欧洲其他地方扩散时的“社会语境”,当代研究者的“写作语境”等三个语境。

一、论辩语境:马基雅弗利的指向与意大利城邦时代的特征

在“论辩语境”中,我们的问题是:意大利人发明“国家理性”这个术语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样的一种行为类型是人们要来描述并合法化的?它的论辩对象是谁?

维罗里认为,“将统治者出于统治的“必需”和“权宜”而践踏正义和道德法则的行为合法化是发明该术语的目的。”④

但是,在当时的意大利,“公民哲学”尚居垄断地位。在“公民哲学”话语体系中,人们普遍认为“政治”的领域是由“公民理性”所主导,它使用在咨议、商讨和立法等各个方面,目的是维系人类共同体——共和国,在这里人们凭借“正义”的方式共同生活。

通过对“论辩语境”的分析:在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社会正在经历剧烈变革,伴随“国家理性”这个新概念的出现,以前一元化的“理性”被分裂。发明“国家理性”的目的是和传统的“公民理性”相抗衡,使新的君主的不义统治正当化。

二、社会语境:扩展的“社会语境”与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在“社会语境”中,我们的问题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国家理性”能赢得整个统治阶层的垂青,并在欧洲迅速流传?它需要迎合什么?

迈内克认为,“‘国家理性’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它适合当时“国家构建”的需要,所以能在现代早期的欧洲风行一时。即由传统的“封建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达到统治的‘理性化’。”⑤

经过对“社会语境”的考察:在中世纪的欧洲,随着资产阶级的兴起,他们高扬“理性”的旗帜,很大程度上,个人的经济行为获得“理性化”,国家的统治也赢得了很大的“理性化”。

三、当代写作语境:维罗里的时代忧虑和西方传统中的自然法

在“当代写作语境”中,我们的问题是:他们为何会重新捡起这个被遗忘了近200年之久的老话题?暗含的写作动力是什么?

对他们来说,在“国家理性”叙事的后面,有怎样的道德诉求呢?正是在这里,现代研究“国家理性”的“写作语境”才得以显现:以“批判”作为武器,“刮骨疗伤”式的反思以“现代性”为核心特征的“工具理性”。

迈内克认为,“国家理性”的内在趋势很难被克服,也就是退回到它最本质的“冰冷”成分的倾向,退回到没有道德关切的“自然领域”。⑤

福柯认为,“国家理性”是一种“知识”,它旨在确立、维系、扩张国家权势。在这种“知识—权势”视野中,“国家理性”所要加以分析和规制的对象是构成“国家”的全部要素。③

维罗里从他的“共和主义”出发,经过接续古典中的“公民理性”传统,达到批判“国家理性”的目的,最终回到“正义的政治”。④

通过对“写作语境”的探究,可以发现:因为对“现代性”的反省,维罗里等人重新开启对“国家理性”的研究,以求通过描述过去来帮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重拾我们遗忘了的“财富”,以此让我们反思历史中的“另一种可能”。如果我们不深入的理解“国家理性”,这必将会在极大程度上忽视维罗里等人研究“国家理性”的现代批判意义。

综上所述,从历史语境主义的角度来看,“国家理性”这一概念分别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城邦共和国的危机和君主们对于世俗权力的攫取,西欧资本主义兴起时伴随的民族国家建构,以及当代思想家对“现代性”的反思三重语境。

经过上述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唯有通过“国家理性”,我们能够增大自己的视野,才不会忽略“国家理性”产生的宏大时代背景。我们能够洞悉到“骑士精神”向“商人精神”的发展,也即由理想主义的、中世纪的、封建的、传统的对世界的看法到现实主义的、商人式的、功利主义的、现代的世界观的前进,也即由重视“荣誉”向看重“利益”的变化,由“温情默默的”行为模式(感性化)向“冷冰冰的”行为模式(理智化)的转变。

注释:

①李见顺.“历史语境主义:昆廷·斯金纳政治思想史研究方法初探”.穿山学刊,2009,(1):218.

②周保巍.“国家理由”还是“国家理性”——思想史脉络中的“reason of state”.学海.2010(5).

③Michael Foucault,Security,Territory,Population,Palgrave, 2007.

④维罗里.From politics to reason of state:the acqui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nguage of politics 1250-1600

⑤迈内克.马基雅维里主义:“国家理由”观念及其在现代史上的地位.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张明红(1991-),男,汉族,湖北十堰人,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和比较政治学研究。

猜你喜欢

理性化思想史主义
“经”与“传”:思想史视野中的先秦文体类型和文本特点
高屋建瓴洞幽察微
——《中国管理思想史》评析
新写意主义
近光灯主义
中国文学思想史专栏·汉代经学与文学
转型期农村人际交往理性化探析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能否迎来“春天”?
论人事管理程序化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