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探讨
2017-07-12杨书平
杨书平
河北省三河市杨庄小学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探讨
杨书平
河北省三河市杨庄小学
小学科学拉近了小学生与自然的距离,目前,小学教育受新课改影响较深,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紧密相连,小学科学教学也需要做出必要改变。为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科学的关键。
小学科学教学;学习习惯;培养
长久以来,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一直困扰着小学教学人员,怎样能够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打开科学这扇神秘的大门,需要小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养成良好的认知、探索习惯,这种科学素养不仅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关键所在,也为其它学科夯实了基础。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持久观察
对科学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长时间的观察才能保证科学价值的存在。竺可桢先生坚持二十年以上时间才得出太阳黑子与植物的联系,李时珍历经二十七个春夏秋冬方才完成《本草纲目》。因此,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就需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长期探索的科学精神,并且要全面看待事物。
(二)客观观察
科学是纯净的,不含任何杂质的,如何追求“透明”的科学成果,就需要小学生在观察中养成务实、客观的习性,这一点也是研究科学的最高境界。教师需要让小学生脚踏实地完成各项观察活动,将真实的内容记录下来,摒弃虚假信息,说出自己看到的景象。
(三)机敏观察
洞察力是科学的要点,能否正确分析事物,并且以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当前本质与未来发展规律,是学习科学的一大关键。许多科学成果只是“一瞬间”的光景,比如伽利略让铜球下落,从而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论。因此,观察某种事物的同时还要不断变化自己的思维,对事物要保持一种警觉态度,是科学素养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动手与动脑紧密结合
由于小学生尚处于心智发展不成熟的阶段,对事物往往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尤其在科学课堂上乱说乱动体现的十分明显,使用实验器材时存在盲目性,没有考虑到实验的目的与意义。小学生在动手实验的同时没有联系理论内容,也就是缺乏动脑,所以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不断思考实验的方式方法,在科学研究后要善于总结刚才的行为是否正确,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够追求事物的本质。
比如进行小学科学人教版《土壤》一课时,教师首先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教学问题,让小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过来,比如哪位同学能为大家描述一下土壤,或者是谁知道土壤都有哪些作用等等问题。让学生不断回想生活中的土壤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教学用具,如水、纸、小棍、土块以及放大镜,紧接着让学生自己观察土壤,看看是否能获取知识信息。同时,教师要求小学生把自己的所看所得做下笔记,学生在观察中逐渐了解了土壤掺杂了许多颗粒物质,说明土壤是混合体,最后全班进行交流沟通。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做记录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需要提醒学生随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记录,不漏洞任何一个细节,严谨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小学生手脑并用,为科学学习提供重要保障。
三、思考与总结有助于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一般对实验活动很有兴趣,但是对理论教学却不够热情,但是在实验中容易出现与标准相差过大的情况,那么这时就需要教师给予耐心的帮助,而不是直截了当的批评,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对各个环节进行彻底的检查,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再一一指点。科学实验的成功往往伴随着许多失败,但是失败是成功的源头,学生应该善于反思与总结,才能提高实验的成功次数。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不仅要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鼓舞学生总结经验继续实验,还要负责讲明各项细节让学生能够“听懂”,让学生时刻在反思与总结中汲取教训,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比如在《电路》一课中,许多小学生由于疏忽了一些细节问题致使灯泡微亮或是不亮,如果失败次数多了小学生会逐渐失去实验兴趣,这时就需要教师耐心帮助分析,看看究竟是哪里出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慢慢回想起课上学过的知识,对可能存在的故障如电源供给不足、线路坏掉等原因都能逐一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根据原因找出故障的根源,从发现、分析再到排除,这种“自给自足”的学习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十分深刻的印象,长此以往的思考与总结使学生的经验十足,面对各种问题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还可以举一反三,而且还逐渐养成了面对困难迎头直上的精神,从而真正符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
结束语
总而言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让学生对科学抱有极大的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性格与品质,勇于创新的同时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陶建鑫.浅析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四种学习习惯?——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15(4):18-20.
[2]虢立泉.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9).
[3]崔鹏.充分利用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习惯[J].新课程·上旬,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