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改革探索
2017-07-12成晓军魏向京
成晓军,魏向京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改革探索
成晓军,魏向京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机械制造基础涉及学科门类广泛,对学生从事机械制造业有基础性影响。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根本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三者更有效地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
主干基础课程;创新能力;全面掌握
1.绪论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涉及产品制造过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重要知识储备,是机械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而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在全球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大潮驱使下,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与多科融合发展。传统教学设计主要关注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专业性[1],在创新方面着力稍显不足,面对我国制造业面临能源消耗居高不下、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相容的现实,创新人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改进生产方式。以清洁能源的运用为例,机械制造传统的教学设计极少根据清洁能源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大部分情况下是方向性、总体性的介绍。
要适应现代社会对机械专业人才创新能力提出的新要求,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就提上了高校教学的议事日程。结合学生学习和国际产业实际,国内部分高校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新的教学改革,其重点是构建新的教学实践体系,将理论知识学习与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环节有效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2.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改革
2.1 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改革
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改革,以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为主题,各高校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教学方法。如,某高校在讲授理论知识时,会邀请科研院所工程师对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剖析,然后再组织学生团队针对实际问题开展课程设计。要指出的是,该校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会邀请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讲授产品实际开发的知识,并邀请他们对学生的课程设计进行点评,这样做更能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2]。
如果学生对该课程涉及的工艺理解不足,高校可邀请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来给学生上一堂生动的专业普及课。而在传统教学设计上,企业、科研院所、技师与机械制造教学处于一种分离的状态,这样一来,可能会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偏差越来越大,如果学生在现实应用中不能及时纠正,甚至会影响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
2.2 具体教学环节的创新性改革
2.2.1 金工实习
传统教学模式下,金工实习一般置于理论学习之后且与理论教学并无有机联系,这样一来,学生对金工实习的认识是单一的,学生的金工实习学习也是孤立的、片面的,无法达到金工实习真正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起金工实习与理论学习的有机联系,甚至将金工实习贯穿到理论学习全过程,对理论学习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和有实际效果的实习。具体来讲,在学生金工实习的全过程,都要由老师的讲解和辅导,在实习前,老师要详细讲述实习的主要内容及应用前景;在实习中,老师要不间断地进行理论讲解和辅导,注意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实际,这样就可以为理论课程的深入学习及课程设计创新的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2 实验教学环节要提高教师的参与程度
传统教学模式下,实验员是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教学的主体,教师在其中的作用微乎其微。这样就造成了另一个孤立:实验教学孤立,无法及时跟进课堂教学深度,适应课堂教学的深度。且实验教学的成绩评定也是实验员的工作,须知只是在理想条件下进行的“象征性”实验欠缺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应从以下环节着手:一是实验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到以基于实际需求的创新性实验为主,需求的提出可以由企业、教师、学生等来提,总之,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在实验教学环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实验教学环节不可忽视理论学习,传统教学的弊端就是将实验教学与理论学习分离,实验员很少甚至基本不对学生进行理论学习指导,因此应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将实验任务下达的时间提前,留足实验员理论辅导的备课时间,提高实验的实际效果[3]。
3.课程设计改革需要保护课程设计优秀成果
高校机械制造专业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改革,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主动创新,为学生创新提供相应的条件,对相关教学环节进行主动变革,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生产实际融合,但这只是一个方面。高校还应注重对学生真正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给予保护,积极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科研成果申请专利,针对学生涉世不深的事实。对涉及学生专利的相关事宜要着重重视,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创新价值。若有学生遇到专利纠纷,应积极采取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今天,拥有较好教育背景和较高知识的广大学生是不可忽视的创新主体,不过由于他们年纪尚轻,在涉及创新的权益层面容易受到不公的待遇,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创新成果,教师及学校要给予足够重视,确保保护到位,在这方面可与学校法律援助部门或外界法律援助部门合作。
4.总结
课程设计作为大学课程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的是对理论运用的综合性考察。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常学常新。其课程设计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课程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成功的改革可能或导致课程设计较多实用成果的出现,这既是学生创新力的体现,也是教学改革实际效果的最好展示。为了能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高校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又增加了只是产权保护的新课题,这不仅是对学生创新成果的肯定,更是对高校课程改革不竭动力的保障。
[1]冯春花,钱炜.基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设计[J].科教导刊,2016,(01):70-71.
[2]王海霞,杨俊茹,于涛.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08):146-147.
[3]王海霞,魏军英,郭春芬.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教导刊,2014,(12):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