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生态化听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及构建

2017-07-12李春晓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3期
关键词:英语听力英语专业听力

李春晓

河南中医药大学

英语专业生态化听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及构建

李春晓

河南中医药大学

当前,在提倡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教育生态学顺应时代发展,在中国不断向纵深发展。本文试图从教育生态学的角度审视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所处的微观生态环境以及影响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的限制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英语生态听力课堂教学模式,使英语听力课堂走向健康的生态课堂。

英语听力;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1.生态化听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教育生态学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劳伦斯·可雷明首次提出。它是依据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生态系统、协同进化、生态平衡等原理来研究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的。“课堂生态学”是在教育生态化背景下,由美国教育学家沃勒于1932年提出的。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外学者从课堂生态的微观领域研究课堂环境与整个课堂生态因子的关系。近年来,我国教育生态学在外语教学中已从理论研究向实践拓展,对外语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的英语课堂存在不同的生态问题,对应的优化策略也不尽相同。

目前国内英语专业听力课堂多数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和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机械地在听。因此,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积极构建更为高效的教学模式。本文依据英语专业目前听力课堂的状况,结合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构建出生态化听力课堂教学模式,以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从而推动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2.英语专业听力课堂生态失衡的问题

2.1 限制因子阻碍课堂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限制因子”是指达到或超过生物耐受度的因子。在教育生态系统中,无论是大生态系统还是小生态系统,无论是个体生态或是群体生态,都存在限制因子,而且几乎所有的生态因子都可能转变为限制因子。在英语专业听力课堂这个微观的生态系统中,诸如英语听力量过大、听力材料的难易度不合理、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都已经成为课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限制因子。授课教师应随时观察、及时分析、适当调整,将限制因子转化为非限制因子,才能实现课堂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2.2 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中的“花盆效应”

“花盆效应”指的是在一定局限的空间里,人为地创造出适宜作物生长的环境。然而,作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阈值在逐渐下降,一旦失去适宜的环境,作物就无法生存。

目前,学生只在听力课堂上接触课本中的听力材料,课下没有养成听英语广播和英语听力材料、看英语新闻等习惯,也没有与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的机会。课堂上授课教师的教学方式陈旧,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当,也会导致学生无法独立思考或进行有效交流;甚至会出现有些听力成绩很好的学生已经习惯于听力材料中的发音、语速和表达习惯,在实际交流时听不懂也表达不出的状况。花盆教育固有的封闭性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在离开教师营造的英语听力课堂这个环境就无法很好地发展,听力和交流能力都得不到提高。

2.3 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中的生态位偏差

“生态位”是指在每个生态系统中,种群和生态个体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处于同一生态位的个体所处的层次是相同的,面临的问题也是相同的。

在英语专业听力课堂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学生,在面对同一问题的时候,例如听力测试、期末考试、英语专业等级考试等,会产生竞争,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会促使学生认真学习,提高英语听力成绩。然而,如果对这种竞争处理不当,会产生消极的作用。目前某些学生在竞争下,长期存在很大压力,严重影响听力效果和听力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通过调控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使处于不同生态位的群体和个体能够相互促进,促使英语专业听力课堂良性循环。

2.4 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中的“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指在不同的生物群落交界处,常常出现不同种类的生物共同生长的现象,种群的密度变化很大,某些物种生产力更强。

目前,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中存在边缘区不明确的问题,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师实行分级教学。授课教师应确定一些边缘区,据此适当调整学生的座位,并通过教学方法的改变提高边缘区学生的学习竞争力。确定边缘区还有助于授课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外两个环节实行分级教学,使英语听力基础好的学生学习主动性更强,同时使英语听力基础薄弱学生的听力焦虑感降低,从而稳步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听力水平。

2.5 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中的“一潭活水效应”

“一潭活水效应”指的是通过物质能量的不断输入或生态因子的不断优化使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的现象。要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应保持能量的流动和生态因子的优化。

在目前的英语专业听力课堂中,教师固守陈旧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也不注意自身知识的及时更新,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授课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环境,科学合理地更新教学方法,才能维持课堂这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此外,国家要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科学的教育技术,有效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建立起开放健全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使师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英语专业生态化听力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本文中的生态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是根据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内涵、生态课堂的基本规律、实验对象的特征等设计而成,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整体、动态、和谐的英语听力教学,提高英语听力教学的高效性。

3.1 营造生态化教学环境

生态化教学环境包括优美的课堂教学环境和真实的语言输入环境。在课堂教学环境方面,应缩小班级规模,采用小班或一对一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和课堂活动。在课堂上营造和谐、欢乐的氛围,充分释放学生的个性,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能够根据课前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来组织课堂教学,以理解、欣赏和期待的态度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积极、自然的教学环境。而且适当进行课外延伸,课堂和课外的作业量要符合教育生态学的适度原则,过少和过多都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英语水平的提高。

真实的语言环境包括目的语材料的输入和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使用。目的语材料包括教材和课外资源,这些都应力求真实,符合目的语的表达方式。此外,教师应在课堂上尽量使用地道的英语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交流。这种交流不应只限于教学活动的组织,更应该注重用外语与学生进行信息的沟通和思想、情感的交流。

3.2 变革教学方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多元互动

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师决定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师生之间互动较少。课堂教学是一种静态的、无活力的活动,教学过程也是机械死板的知识灌输过程。

在生态英语听力课堂中,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理念、反思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话、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进行英语听力学习。教师应通过教科书、PPT教学课件和网络学习资源的紧密结合实现和维持教学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此外,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使之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将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积极互动、师生主动交往、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生成及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

3.3 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

生态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评价应打破期末考试分数一统天下的评价局面,发展多元评价体系,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听力学习成效进行考量。具体包括:利用试卷测验和评价学生掌握知识、解答题目的能力;同时,组织讨论、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丰富的课堂活动,并利用这些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利用好课下这个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养成听英语广播和英语听力材料、看英语新闻等习惯,并对其听力情况进行测评;利用以学习档案为主的自我评价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4.结语

将英语听力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听力教学中,可以逐步引导学生克服听力焦虑,提高听力水平。本研究将促进英语专业教师更好地认识到课堂生态环境与关键教学因素的关系,有利于实际的英语听力教学的进行。同时,本研究倡导的生态化语言教学模式可以运用于高等教育以及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改善我国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态、整体、动态、和谐的英语教学,提高英语教学的高效性。

[1]Ballantine,J.H.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M].1983.

[2]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3]范俊军,生态语言学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 37(2):110-115.

[4]杨晋.英语学生焦虑感和听力理解的关系.[J].《外语研究》, 2000(1):54-57.

李春晓(1983-),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课题(GZS-237)。

猜你喜欢

英语听力英语专业听力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