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话剧影视化
——以开心麻花作品《驴得水》为例

2017-07-12吴彦青浙江省文化馆310006

大众文艺 2017年3期
关键词:驴得水麻花夏洛特

吴彦青 (浙江省文化馆 310006 )

浅析话剧影视化
——以开心麻花作品《驴得水》为例

吴彦青 (浙江省文化馆 310006 )

随着电影《夏洛特烦恼》走红,开心麻花开始进行话剧向影视化的进程。2016年伊始,电影版《驴得水》就开始上映,取得了非常不俗的口碑。相比话剧版《驴得水》电影版制作虽然没有“零差评”,但是观众对这部电影基本是认可的,尽管对于该片的创编也不乏一些质疑的声音,但是这部《驴得水》这部电影改编对于当前话剧向影视化发展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据此以开心麻花作品《驴得水》为例,对话剧影视化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话剧影视化 开心麻花作品 《驴得水》

一、话剧《驴得水》影视化发展的动因

话剧影视化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就开始话剧影视化的改编,观众耳熟能详的佳作有《雷雨》、《茶馆》等名篇,但是都不如时下具有这么高的关注度,这不仅有社会的原因,也和人们的思想发展的变迁有着巨大关系,话剧《驴得水》为什么可以收获不错的口碑,在影视化的发展上较为顺利我认为有如下动因。

1.粉丝群体的支持

电影《驴得水》是开心麻花第二部影视作品,此前的《夏洛特烦恼》是开心麻花涉猎影视首秀,取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打铁还是要乘热,在《夏洛特烦恼尚未淡化在人们的视野之外之际,开心麻花便顺水推舟及时地推出了话剧改编的电影《驴得水》。该片一上映又是大卖,票房超过了《夏洛特的烦恼》。

之所以电影《驴得水》取得不错的票房佳绩,是和其超级粉丝群体的“拥护”是分不开的。事实上,话剧《驴得水》从2012年登台以后,就在观众中享有“零差评”的美誉。而且也被何炅、贾玲、马伯庸、鹦鹉史航等名人大V的强力推荐。

正是基于话剧《驴得水》有着超高的人气,积累了不俗的口碑,为此这为同名电影的推出创造了,良好契机。话剧《驴得水》本身段子不烂,加之此之前《夏洛特的烦恼》改编成为电影以后,反响不错,进一步扩大了开心麻花粉丝具规模,这为电影《驴得水》的成功奠定了一定基础。

2.原创编导班底的延续

话剧《驴得水》从2012年登台以后,就广受好评,在这五、六年的舞台演出中可以说感染了许多观众,有的观众看了一遍又一遍,此番开心麻花将这部深受观众喜爱的话剧搬上荧幕,作为制片人和导演方依旧坚持让话剧《驴得水》的编剧导演周申、刘露进行编导。这种编导原创编导班底的延续,不仅使得电影《驴得水》在内容展现上可以秉承话剧版《驴得水》的“原汁原味”,更重要的的是原创编导对于故事的理解比旁观人有着更为清晰的定位,话剧《驴得水》在这些年的演出中也不断对剧情进行加工,以便更好地为观众呈现出优秀的作品,作为话剧舞台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而电影平台的搭建可以使得原创编导班底的更好展开自己的思想构思,更为宽广地展现向观众奉献一个全新的《驴得水》,这也符合观众的期待要求。

3.话剧原班演员阵容

除了话剧导演开始涉足电影,话剧版的演员也借势开始登上大荧幕。此前在春晚有不俗表现的马丽就在《夏洛特烦恼》中饰演重要角色,此番在电影《驴得水》中任素汐也完成了话剧演员向电影演员角色转化的过程。一般来说话剧演员的成本要比所谓电影明星的成本要低许多,最为关键的是开心麻花的演员也具有一定的名气,而且通过多年话剧的演练,演技也是相当过硬。

电影《驴得水》的中的角色大多数出自同名话剧的演员,不仅因为这些演员在观众有一定的影响,更在于他们可以更为准确的领会人物精神,为此驾驭人物也较为记得心应手。无论是任素汐、大力、刘帅良还是裴魁山、阿如那、韩彦博、卜冠今、王堃一这些人可以说经过数百场的演出话剧《驴得水》对于该作品的每一细节、每一个包袱都有着深刻的认知,也有助于在其电影中更好地展现人物性格,人物关系,这为电影《驴得水》的拍摄于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话剧《驴得水》影视化发展中的不足

总体来说,电影《驴得水》的创编与拍摄都不错,演员的演出也很到位,但是话剧创作毕竟和电视摄制还是有所区别,为此《话剧驴得水》在影视化发展中的尚存在一些不足

1.缺乏电影感

电影《驴得水》上映以后,争议不断。从我观影的角度来看,该电影在立意上还是比较耐人寻味,影片具有一定的抗争精神,但是对于这种“战斗”精神的表现不是震耳欲聋的扯虎皮拉大旗的上纲上线,而且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演绎来体现影片的内涵。有魔幻感十足的民国边陲小镇,有一群性格、三观各异的不像老师的老师,一头戏不多但存在感很强的驴,一个定时炸弹一样的铜匠,还有一个能吓哭小孩的大反派,可以任意组合,打出顺子或者王炸。

但是影片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乏一种电影感。电影《驴得水》给人的感觉镜头运动不起来,在大小屏幕镜头的衔接上有些脱节,这有点像话剧幕与幕的衔接,这多少还是让人感觉遗憾的不已。但客观的说电影《驴得水》一些诗化的镜头上运用的比较到位,该影片极为强调极致的戏剧性,也注重通过镜头语言进行故事情节的延续和演员表演的释放,但是人物情感演绎还是多了一些话剧演出的味道,在电影主题和人物内心情感抒发上还要缺电影的味道。

2.舞台腔相对较浓

对于电影《驴得水》的风格,每个人处于不同立场有着不同认知。对于话剧版《驴得水》本人此前也观看过几次,为此觉得电影版《驴得水》舞台腔有点浓,台词太密。例如“人之所有有些人成为了好人圣人,而有些人成为了小人粗人,就是因为有的人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有些人没有这个机会。”,““死了,昨天被枪打死了。你知道子弹从脸上飞过去是什么感觉吗?我以前不比你横吗佳佳,有用吗?我告诉你,当你被人拿枪指着头的时候,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人了。”这些被观众叫好的台词,完全是源自话剧的版本的台词呀,其不可避免具有浓郁的舞台腔调的味道。

对此编剧刘洪涛和周申一致认为,是观众先入为主的感觉,如果观众没有看过话剧版《驴得水》就不会有着样的认知。但是从本人观看电影版《驴得水》的感受来看,觉得影片的语言还缺乏一种凝练,流畅的艺术化加工。毕竟舞台剧和电影在文学创作和语言风格上还是有所差异,即便《驴得水》的段子好,老百姓爱看,但是其在创编上还是以话剧为版本的,虽然编导也注意到舞台剧和电影语言区别,但是语言风格还需要更为影视化。

3.视觉缺乏逻辑化

话剧圈的人拍摄电影,其实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毕竟话剧尤其独特的惯性思维,作为一名话剧导演其进入影视行业,就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用电影的方式来进行创作,要有点电影的气质。对此作为《驴得水》的导演显然也清晰的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力图使得电影版的《驴得水》画面更好看一些,视觉的观赏上更具有一定的逻辑。

要知道一部优秀的电影不仅需要丰富内涵,还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但是舞台剧在编创就需要一个事件紧挨着另一个事件,通过事件的拆分对包袱进行组合,要将一幕幕小品剧的构建在同一个主题之下,以便不断促进剧情的发展。但是电影中对于包袱和笑料在同一主题的融合是靠人物角色的发挥,靠的演员在不同状态下的一种发挥。

显然电影《驴得水》通过人物状态衔接故事主题还做的有些不到位,观看该电影我们会爆笑,但是这种笑更多是源自事件衔接上包袱的设置,而并非是人物角色对电影环境的适应。该片从导演到编剧再到演员都沿用话剧原班人马,讲述了一个以戏谑的喜剧外壳包装了一个悲伤、尖锐的故事:一只专职挑水的驴被谎报成了一个老师以领薪水,并被取名“驴得水”。在该事件被调查前夕,一个铜匠被迫假扮“驴得水”老师。各方为了自身利益矛盾四起,引发一系列爆笑故事。

实事求是地讲《驴得水》编剧刘洪涛和周申在拍摄影片的时候也意识到这一点,为此根据媒介的变化,对于电影版剧情做了一些微调。如对于张一曼这个人物角色进行了更为深层次的定位。话剧一般是具有一定的假设性的,但是电影是非常写实艺术,为此通过话剧表演的方式有时是不适合电影的表演。在话剧版中张一曼被打了一巴掌以后就疯掉了,这个情节放到电影中可信度不太够,而且难以呈现出一定的视觉逻辑效果,所以在电影《驴得水》中,就给张一曼寻找了一个更为强烈的刺激源,就是让张一曼剪头发,这不仅可以使得人物的形象更为的生动鲜明、可信,而且还可以她之前送铜匠头发也是相呼应的。

三、话剧《驴得水》改编电影的思考

当代中国话剧尽管也十分重视语言的运用,但是在近年的发展中一些陈述性、叙事性的语言明显减少。而且人物对话所产生的冲击力也开始比较薄弱,这使得话剧在主题思想的渲染上有些缺乏力度,而且传统话剧中的一些大量的潜台词也减少了许多,更强调是一种直比的艺术,话剧《驴得水》给人观感是讽刺了带着微笑,很好有直喻艺术。但是电影更多是运用的隐喻艺术”,其主要是通过蒙太奇手法的剪辑。话剧版的《驴得水》让人叫好的主要原因就是语言魅力好,可以说语言具有一定的魔力,这种文学性的创作使得话剧《驴得水》在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思想主题的呈现上可以打动人心。而电影《驴得水》由于缺乏“镜头感”,缺乏通过镜头展现的隐喻艺术,为此在内容讽刺的力度上稍显薄弱,所以说如何将直喻艺术和电影隐喻艺术相互结合,是话剧影视化发展必须要注重的问题。

客观地讲话剧的传播范围也有限,而通过影视化可以对话剧进行更好的传播,不仅可以对话剧进行推广,也是对于电影事业的一种巨大的推动,从《夏洛特烦恼》到《驴得水》我们可以感知话剧在影视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正是话剧与电影在相互吸取对方精华,改善自身不足,才使得话剧的“影视化”成为一种理念,这种话剧的“影视化”不仅改变了话剧传统僵化的表现形式和局限的表演方式,也是的话剧在新时代更具生机与活力。

四、结论

开心麻花作品《驴得水》在话剧影视化的发展上虽然尚有不足,但是我相信在编导的努力和社会的支持下,开心麻花话剧作品在影视化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中国话剧影视化的发展也必然进入一个更为科学、健康的发展轨道。

[1]王宇.电影《驴得水》:谈的是丧失底线的后果[N].21世纪经济报道.2016-11-07(019)

[2]王琦.“曲线救人”——评话剧《驴得水》[J].宜宾学院学报.2016(09)

吴彦青,女,汉族,1988年4月生,浙江杭州人,中央戏剧学院文学学士,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硕士,浙江省文化馆馆员,从事方向:舞台剧创作。

猜你喜欢

驴得水麻花夏洛特
麻花
夏洛特烦恼
爷爷的麻花
麻花
《驴得水》首映 沈腾说看完后“蓝瘦,香菇”
美媒评《驴得水》:有瑕疵的好故事
喜剧《驴得水》10·28强势上映 把人“逗笑又惹哭”
看不见的横杆
爆笑成语来袭,开心麻花请接招
Part 2 理财有道烦恼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