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张狂素”狂草艺术比较
2017-07-12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041000
景 荣 (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041000)
“颠张狂素”狂草艺术比较
景 荣 (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041000)
说起狂草,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颠张狂素”。自唐以后,二者便被放在一起,在对张旭和怀素书法的临写和创作中书家要做到与时俱进并且大胆创新是很重要的。
狂草;颠张狂素;豪迈
说起狂草,人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起“颠张狂素”。自唐以后,二者便被放在一起。颠和狂是对二者书风、性格等全方面的定义。后来的人都称他们为“颠张狂素”。
一、“颠张狂素”
张旭出身显赫,是陆彦远的外甥,得到陆彦远书法的传授,因为张旭出生在书法史家,所以他有很好的书法学习渊源。他把当时流行的“今草”,发展成为笔法放纵、笔势连绵不绝、字的外形和结构变化很多的“狂草”,是奠定“狂草”书法界的基础。张旭豁达颠狂,豪迈开朗。张旭爱好喝酒,每喝醉之时,便大声呼叫,狂跑并挥毫,他的字豪放潇洒,字形奇状,有的时候则用头发蘸墨写字,等到醒来,就像神来之笔,不可复得,世人称之为“张颠”。
怀素可以说是张旭的学生,但又别具一格。
张旭的颠与怀素的狂,一方面,二者的感性大于理性、爱酒,性情豪放,狂放不羁;另一方面,要借助于外力来保持状态,更主要的是通过酒来刺激身体,焕发状态,以保证狂草的书写。
二、以《古诗四帖》与《自叙帖》为例张旭与怀素狂草艺术的比较
(一)两帖的比较
《古诗四帖》
此帖相传是张旭所书南朝的诗四首,通篇笔画饱满,古意盎然、充满篆意、字势纵横、如锥划沙,没有一点纤巧浮滑。此贴是草书的顶峰。其章法开合有度,且提按、聚散有度,对立统一,它的点画很有弹性,字的形状很奇特。通篇轻重反差, 黑白对比, 只见其神采。
这个帖可以看出行神如空、吞吐大荒的浪漫又自由的精神,有着荡气回肠、轻藐天地的宏大气魄,是盛唐最精彩一面的真实反映。
《自叙帖》
是怀素草书的代表作,是一篇讲述他学习书法的经过和和自己书法所得的一篇文章。一共有一百二十六行,因为前面的六行有点损坏,所以后来由宋代的苏舜钦补制。是后人学习书法尤其是草书必临的帖子。
(二)线条的比较
他们二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在线条上,表现出来即是线条上的“肥劲”与“瘦硬”。
张旭将篆书逆锋藏锋的方法运用在自己的草书中,线条质感浑厚,笔画气势雄浑,遒劲干练,深沉浑厚,刚健有力。
在张旭的转换运笔中可以看书他线条的肥劲,而怀素的线条多是中锋用笔所致,线条婉转而夸张,有时像蛇一样奔走,而有时又像钢丝一样有力。
二者线条上的牵丝连带也是张旭和怀素最明显的特点,所以线条更加生动连贯。
(三)用笔的比较
张旭的书法作品中大部分的线条是不强调提笔和按笔的,加重了外拓的力度,且反而比较看重线条中转换和速度的变化。中侧锋一起用,大部分的线条了然于胸连笔一气呵成,张旭加重了外拓的力度,有了更多的牵丝,才有了 “一笔书”的效果。
借笔牵丝和大小错综是怀素的特点。《自叙帖》中大部分的线条是来自一种简单的笔法——中锋行笔而且不加提笔和按笔。
(四)用墨的比较
张旭笔画较粗墨较浓而重,但是变化很自然,墨色跟随着笔中含有墨的多少而变化,相互和谐统一。通过观察作品可以看出怀素的用墨特点,浓不病滞,淡不伤神。重不臃肿,轻不乏力。
(五)结体的比较
张旭的结体又端庄又平稳,结体非常的大胆,开张大度,字形外面紧内部松,纵势感很强。
怀素的字结体很大胆,但是张旭的字大体看来很平稳,还有怀素扩大了二者结体外紧内松的特点。且怀素在不违背草法原有的基础上,对字的结体进行简化,显得高古、态肆、雅致。就是因为这样,怀素的行气十分贯通,整体和谐而有趣味。
(六)章法的比较
张旭狂草中空间的疏和密有时虽然会出现很明显的变化,但张旭的作品中,疏密变化都是逐渐依次发生的。换一句话来说,从疏到密的变化都是有过渡的,所以比较和谐。但是怀素的章法可以看出行与行之间很舒朗,行气比较贯通,甚至有些地方都是小草形式,一个字与一个字之间都有空间。二者草书章法之间的穿插留白也都奇妙和谐,值得人们好好临习并加以创新。
三、张旭、怀素狂草书风
(一)时代背景
每个朝代都有非常喜爱书法的帝王,唐代更不用说了,帝王们对书法的喜爱和重视让书法繁荣发展;而且思想开明,对儒、释、道这三个教十分接纳,且这三个教之间互相影响,互相磨合,互相学习;再加上南方和北方的文化、经济、汉民族与其他少数名族之间文化的磨合交流和学习,唐代恢弘而浪漫、开明而自由的风气便蔓延在社会各个艺术领域。
张旭所生活在盛唐,政治,经济,诗歌等方面蓬勃发展。张旭有着深厚的书学渊源而且他结交了很多当时的社会名流。
怀素的故乡吴兴佛风盛形且书风大热,怀素书法的条件完全成熟。
(二)思想根源
道家主张的崇尚自然与张旭豪迈洒脱的性格不谋而合。道家的思想对张旭影响使得他将天地万物与自己融为一体。他的生活经历和书法创作思想无不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思想实质,并充满奇特的浪漫主义。
怀素是个僧人书法家。怀素在“禅”的精神中感受着自己的人生梦想,慢慢的由宗教意识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理念。
四、“颠张狂素”对后世书风的影响
五代的杨凝式草书学习张旭、怀素,用笔奇特豪迈,他的《神仙起居法》和《夏热帖》豪迈态肆、风格多变,人称“雨夹雪”。
宋代的苏舜钦,他补写了怀素的《自叙帖》,能够看出他对怀素的继承很出色,黄庭坚学习张长史、怀素的墨迹,努力学到了他们笔法的精髓,他对书法界的影响也颇为深远。
明清的祝允明的狂草也主要受怀素和张旭的影响,章法与笔法在怀素的基础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整篇连成一气,古雅而恢弘。文征明的书画全面发展,他的草书学习怀素。王铎书法也学习怀素,他的书作大气恢弘,豪迈洒脱,林散之视他为怀素的继承者。
在对张旭和怀素书法的临写和创作中书家要做到与时俱进,并且大胆创新是很重要的。临摹学习很重要,提取自己觉得精髓的地方加以学习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是真理,创新也很重要,首先培养创新意识,但这建立在自身博采众长的基础上。习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吸取,学习古法是要在学习古法中慢慢形成个人的想法。师法古人,大胆创新,这才是当今书坛所需要的精神。我们作为后人,更有义务和责任继承并发扬这些珍贵的艺术遗产。
[1]任华《怀素上人草书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王南溟.《颠张醉素》.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
景荣(1993-),女 ,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 ,在读硕士,单位: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研究方向: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