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特色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以邢台市为例

2017-07-12李婷花邢台学院054001

大众文艺 2017年8期
关键词:邢台城镇乡土

李婷花 (邢台学院 054001)

乡土特色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研究
——以邢台市为例

李婷花 (邢台学院 054001)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设过程中,乡土特色文化可以成为它的驱动力,一方面,乡土特色文化可成为城镇文化的基础,丰富城镇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乡土特色文化可转化为生产力,发展相应的文化产业,推进城镇经济的健康发展。

乡土特色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本文系邢台市科技计划项目《乡土特色文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项目 编号:2016ZC338)成果论文。

2016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认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的幸福为皈依的城镇化。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的、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强调乡土特色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相结合,实现农业现代化、绿色化、工业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乡土特色文化是根植于农业文明基础之上,维系我们繁衍生息的各种思想以及生活方式等,它记忆的是当地的风俗民情、历史风貌。当下我们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文化的力量是内蕴的,也是最能改变人的。乡土特色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它的作用,是城镇化更具有内容,更有醇久的吸引力。

一、邢台丰厚的乡土特色文化

邢台历史悠久,可追溯至三千五百年前,“五朝古都、千年明郡”,历史上的殷商、邢、赵、常山、后赵都曾在此建都。邢台历史上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有后周太祖郭威、唐代名相宋璟、元代大科学家郭守敬、近代著名京剧名旦尚小云等,曾发生过巨鹿之战、黄巾起义、义和团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人文精神醇厚,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文脉基因。邢台自然资源独特,称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近几年,政府提出“还邢台青山绿水、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城镇定位和发展战略,代表性的景观遗址有临城崆山白云洞、九龙峡峡谷群、柏乡汉牡丹等。邢台地处冀南,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核心区,有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八路军129师司令部旧址、黄巾军议事厅、义和团议事厅等。邢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项,省级59项,有平乡梅花拳、沙河藤牌阵、邢窑陶瓷技艺等,梨花大鼓、威县乱弹、隆尧秧歌儿戏、邢台四股弦是邢台的四大地方戏。这些千百年积淀的乡土特色文化已逐渐成为邢台的名片,有自己独特的底蕴,是邢台人的根,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它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二、邢台市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现状

邢台作为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在河北省的规划中,将邢台定位为“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冀中南物流枢纽城镇,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试验区,京津冀南部生态环境支撑区”。其中“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试验区”的定位,是对邢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肯定和推动。

邢台市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四项战略重点”,即加强中心城市和县城建设、着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在这四项战略中,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核心。据统计,邢台城镇化率为44.2%,比全省城镇化率低5个百分点。全市中心城区人口为91.88万,建设用地为90平方公里,与市域人口721.69万、建设用地1.25万平方公里的规模有较大差距。 在河北省,邢台市的县市区数量居全省第二位,但中心城区综合实力、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人口和经济规模占全市比重较低。“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尤其明显。

三、乡土特色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驱动力

1.乡土特色文化是城镇文化的基础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扎实推进环境美化,建设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另一方面对邢台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也要加以重视,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化的魅力更持久,更能改变人,说到底新型城镇化还是人的城镇化。乡土特色文化是一种自觉的认知过程,表现为行为方式,人们是否知道自己村的历史文脉传承,是否热爱、认同、维护本土的文化形象,只有对自身文化的自信和自觉,才能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维护乡土文化的独特性。

城镇大多都是有乡村发展而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城镇文化特征,城镇性格的养成,总是各种文化碰撞沉积而形成的结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大多的城镇结构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活跃在血液里的文化品性。整理这些有历史价值的、有文化沧桑记忆的文化形式显得尤为迫切,是一种文化自救,也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助力。

2.乡土特色文化可提升新型城镇化的质量

文化可直接影响城镇的政治经济的发展,乡土特色文化正在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凸显,它作为城镇发展的驱动力和软实力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城镇发展的核心因素,形成文化生产力,增益新型城镇化的经济发展。乡土特色文化的经济因素丰富,如饮食文化、民俗文化都可作为经济活动的方式,一方面推动城镇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很好的传承了乡土特色文化,乡土特色文化可形成具有创新性、高效率、绿色化的特色文化生产力,为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增强其吸引力,促进城镇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乡土特色文化通过重塑优化转变为城镇文化,是城镇发展的内蓄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它是一种内驱力,也是城镇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动保证,它体现在城镇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而塑造城镇文脉提升城镇文化软实力。

四、乡土特色文化融入新型城镇化的措施

1.政府引导,为乡土特色文化创设融入机制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乡土特色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如何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国家正在深化改革,我们在文化领域也应进行优化配置,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文化管理的行政效能,建立高效简洁的文化管理体系。

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领域的投入,扶持乡土特色文化的存在,对有历史价值,与社会相适应的文化品类和形式,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群策群力,民间资金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合理吸收民间资金促进多元化的城镇文化的健康发展。

2.建立以乡土特色文化为基础的城镇文化体系

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幸福和成长,关注精神层面的内容,要健全文化设施,加快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社团等群众文化活动设施的完善。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乡土意味浓厚的文化项目,适时发展文化品牌。城镇化以后,仍要发挥原有乡村文化骨干的作用。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班底,要合理引导,让原有的乡土特色文化以城镇化的面貌展现,激发新的活力,另外还要提高文化设施的运营效益,让乡土文化确实活跃起来。

3.摸底邢台乡土特色文化,合理规划

邢台市集历史文化、革命文化、自然景观文化为一体的文化群落,秉承“魅力邢襄、文化泉城”的发展理念,在文化发展上非常重视。已建成的兴台古镇作为省级美丽小镇已成为文邢台的一个名片。对邢台辖区现有的乡土特色文化要建章立策,分门别类,对不同形式的乡土文化要分类管理。邢台注重恢复历史风貌,邢台古城墙、角楼的修复,大开元寺的重建,邢台民俗博物馆开馆等一大批文化措施已经实施。政府的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全盘布局,使乡土文化能在城镇落脚、扎根、发芽。

4.提升人文精神,积累城镇文脉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是人的城镇化,要注重人文精神的积累,它包含社区风尚、居民素养、民俗等多种要素,首先城镇文化通过活动和融合得以形成,可以提升居民素养提高人的劳动质量,其次乡土特色文化语境的构建可作为城镇文化的基础形,成有特色的城镇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只有保持文化的独特性,才能建立起和而不同的文化格局。乡土特色文化,正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单元,邢台乡土特色文化本属华夏正统,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对其传承和发扬,保持其文华特性,不湮灭、不放弃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5.顺水推舟还俗于民

随着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凸显,中华文化也渐渐回归到舞台中央,尤其是乡土特色文化,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已逐渐实现华丽转身。在这个过程中对已有的乡土特色文化要顺势而为,顺水推舟,而非“强按头”。要发挥乡村文化团体组织和手工艺人的主体作用,村民弃土上楼变成市民,心里的失落感显而易见,其原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认知方式正在逐步崩塌,很多人不适应这种生活,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心理落差要在文化的软实力中加以弥补,顺其势、安其心,形成合理化过渡,平稳着陆,有利于社区的稳定。

[1]李从军.迁徙风暴:城镇化建设启示录[M].新华出版社,2013.8.

[2]葛立辉.人文邢台选集: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一一邢台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志出版社,2009.

李婷花,女,毕业于河北师大油画专业,教育硕士,任教于邢台学院。

猜你喜欢

邢台城镇乡土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文化边城镇远
阅读《乡土中国》的价值
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乡土中国
A preliminary study on Whether binding theory is adapted to the reflexive pronouns in Chinese and ziji‘self’in Chinese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希望
在钟鼓楼上回望——宾川县州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