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作曲技法在中国现代作品中的实践性应用

2017-07-12赵雅楠沈阳音乐学院11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0期
关键词:曲式作曲作曲家

赵雅楠 (沈阳音乐学院 110000)

论现代作曲技法在中国现代作品中的实践性应用

赵雅楠 (沈阳音乐学院 110000)

通过中国现代音乐作品浅析西方现代作曲技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做以概括例举,管窥其现代作曲技法的实用技术手段。

现代作曲技法;中国现代作品;实践性应用

自中国音乐发展由30、40年代萌芽初期的祭奠,经过50至70年代断层阶段的磨练,再至步入新潮音乐潮流至今,西方的音乐语言、技术逐步影响了我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不论是调性音乐、序列音乐、表现主义音乐、浪漫流派、先锋流派等等,这些音乐的给养都促使我们一代代作曲家前赴后继的置身于西方现代作曲创作技法的研究之中。1980年英国葛尔教授发表的《现代音乐创作讲座》开启了中国创作领域对于“新潮”音乐技法的追逐实践风潮。通过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洗礼,无调性、十二音等极端音乐的音响构成与现代音乐技法画上了等号,而传统调性技法的音乐已逐步被落后、陈旧等名词取代。但经过了实践与时间的考验,人们更多的是接受现代作曲技法以及调性音乐融合性的一种音乐创作方式。用可听性的音乐语言表达现代音乐技术的理念,是现代作曲技法在实践中必要的创作前提。

那么怎样突破中国传统音乐创作中四平八稳的音乐格局,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的创新性,融合现代作曲技法发展创作出新式的音乐语言呢?这就需要现代作曲家对于实践创作中,具体现代技法的合理化运用了。音乐创作主要是以表达自身的情感以及内容的需要,但构成这些需求的根本就是要通过作曲技术手段才能展现出来。作曲技法的主要定义是指音乐创作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构成,如音高关系、音色、力度、调式调性、节奏节拍转换以及和声、织体配器等,另一方面是整体要素即音乐的主题以及主题的发展手法和曲式结构的形式。所谓的现代作曲技法就是有别于古典、浪漫时期的音乐语言形式,是近现代所不断发展而形成的音乐技法。追溯根源可以从勋伯格时期的十二音音乐语言开始,至“后先锋派”的一些作曲家所创作发展出的一些形形色色抑或千奇百怪的创作技术手段。那么现代作曲技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可从多方面进行解读。

一、节奏旋律的变化性应用

中国著名作曲家杨立青先生说过“要想摆脱传统节奏旋律的束缚,就要打破传统的音乐模式。”现代音乐的创作在节奏旋律技法方式上更倾向于节奏化的整体突出性展示,例如运用无固定音高的形式给节奏旋律带来技术上的创新发展。如中国作曲家郭文景的作品《戏》,作品中展现了钹与演奏者的人声结合,并且开发了传统演奏模式的罕见新音色效果。在听觉上展示出创新性的强烈音响效果。这部作品中展现出现代作曲技法在节奏旋律上的现代化、个性化应用。

二、调式体系的创新性应用

现代作曲技法更注重于音乐情感个体的表达,并不遵从传统调式发展的固定模式转换,调式体系的模糊性运用已经体现出现代音乐对于音乐语言的转换方式。调性的瓦解再到重建式的新式调式音乐语言已经是现代音乐标志性的创新倾述方式。例如中国作曲家杨立青先生创作的《荒漠暮色》,作曲家并没有运用传统的西方或者中国传统五声调式,而是创作出一种九音列的人工音阶,在音响构成上围绕核心音做不断的发展变化。这种调式体系的人工性创作调式也是现代音乐技法运用的较为广泛的技术手段之一。

三、复调织体的多变性应用

音乐织体的写作已经成为现代作曲技法展示作曲家深厚创作功底以及音乐语言的必要创作手法之一。复调织体是利用声部层之间的构架,达成面至线条性的网状织体图层。不管是在声乐抑或管弦器乐的创作作品之中,都有复调织体的形式体现。现代作曲技法更提倡微复调写作的形式,区别于传统复调的大面积以及明显的音乐走向。微复调是利用乐器之间微小的空间密疏差距,形成音色交织的融合性复调音色以及块面式的音响集合。例如中国著名作曲家高为杰的作品《别梦》,作品中强烈突显作曲家复调的思维方式。例如节奏复调、微复调以及赋格段等创作技法的使用,给整部作品更多倾诉性的音乐语言表达方式。这种复调的多变性应用是现代作曲技法展现新式创作技术手段的代表性创作方式。

四、和声体系的扩展性应用

现代作曲技法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和声的和谐音响以及单一音色的构成效果。在现代作品中,作曲家将和声的基本构成扩展创新,发展出新式的和声音响模式,如叠加式和声、复合式和声以及一些“神秘和弦”的应用。如中国作曲家陈怡的钢琴作品《多耶》之中,运用了许多非三度叠置的复合和弦,这种复合和弦的应用打破了传统音响效果的审美共性,将中国的民族音乐语言呈现出一种新颖的现代音乐思维性以及时代创新性。

五、音色思维的蜕变性应用

音色的创新与变革是现代创作技法应用的重要思考问题之一。只有音色上达到创新,才能摆脱传统音色效果的固定音响痕迹,促成耳目一新的新音乐形式。在现代的音乐作品中作曲家更倾向于打破传统配器的编制模式,形成混合抑或新式乐队编制的形式。作曲家并不需要满足传统乐器的音响结构,反而寻求新音色的创新,突破传统乐器的演奏模式。在中国的现代作品之中可以发现诸多中西结合的音乐作品。中国作曲家杨立青创作的多部中国传统胡琴乐器与西方管弦乐队结合的音乐作品,如《悲歌》、《引子,吟腔与快板》等作品。音色思维的蜕变是现代创作技法引领作曲构思的代表性应用方式。

六、曲式结构的转换性应用

在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中,曲式结构的形成不再是以“起承转合”为音乐构成的基本模式,而是解放音乐自身构架,通过情感的表达以及故事情结的走向来规划其曲式构成方式。二、三部的曲式结构逐渐淡化,促使音乐语言的自由随意化。例如中国作曲家杨立青创作的作品《荒漠暮色》,其曲式结构运用自由的乐句结构,以九个部分形成不可断带的单章多段体曲式。这种曲式结构的转换也体现现代作曲技法的多变性应用语言。

以上各式应用形式出现在种类繁多的现代音乐作品之中,现代作曲家灵活的运用这些创作技法,体现自身的音乐语言价值,并且在这些不断的音乐探索之中寻求新的音乐理念以及融合性音乐技法的实践。音乐创作的理念抑或方法的转变是现代音乐实践创作必须要面对并且开拓的主要表现渠道。总的来说,中国现代作品中对于西方作曲技法的应用还有很长的实践以及拓展创新性的创作空间。不管运用怎样的创作技法,只要能体现自身的独特音乐风格,以及独立的音乐格调,那么就是好的现代创作技法。

[1]徐湘越.《浅析杨立青20世纪作曲技法理论的研究成果》.人民音乐期刊.

[2]李贞华.《作曲技法漫议》.齐鲁艺苑期刊.

[3]薛金言.《正确认识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乐府新声.

[4](美)库斯特卡.《20世纪音乐的素材与技法》.人民音乐出版社.

[5]沈云芳.《心灵.彼岸——高为杰作品〈别梦〉分析》.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赵雅楠(1990.06- ),女,汉,籍贯:辽宁营口,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曲,学校沈阳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曲式作曲作曲家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逐梦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那一天
长大可当作曲家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George Gershwin
程诺:我想成为钢琴作曲家
伍光辉作曲三首
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