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

2017-07-12利媛媛

运动 2017年5期
关键词:武术青少年改革

王 跃,利媛媛

(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2.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

王 跃1,利媛媛2

(1.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2.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武术文化似乎迷失了应有的方向,陷入了重竞技轻传统、重技术轻理论、重套路轻攻防、重知识轻理念的困境之中,这种情况下应该对当前我国武术教育现状进行梳理,并结合青少年对武术的理解,在现有教育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构建起新的武术教育体系。本文从不同角度针对武术教育现实困境及改革路径进行了分析。

武术教育;现实困境;改革路径

为了满足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服务,认真贯彻“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目标,服务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实现成为“一个健康的人”的目标,教育部门率先在中小学体育课中进行改革,其中武术凭借其多姿多彩的表现形式积淀了我国人民的生存智慧与文化创造,折射了中华民族精神。为了强健青少年的体魄,同时达到学习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目前各中小学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武术教育改革,现代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成为弘扬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重要载体。不管是为了提高青少年的健康状况,还是作为文化名片的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意识,发掘和完善武术教育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代意义。

1 目前武术教育的现实困境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奇葩,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文明成果,武术已经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发展,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迅速蔓延,当前武术教育受到西方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与思考,开始走向了一条以培养运动技能为核心的教育道路,这种教育方式变革引发了很多实践问题,下面主要针对当前武术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详细分析。

1.1 认识上的问题

首先,在内容的选择上,由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武术从1956起被纳入教学范围,首先对我国武术教育时期的细则,当时还在上高中的教学增加防御相关工作,再后来从攻防动作逐渐扩展到了八段锦、五禽戏等内容。但是,学生对散打的兴趣不包括武术教学内容,武术本质上没有突出的属性,这可能与对教师、家长和武术的社会性质认识存在误区;其次,多年以来由于理论方面并未有效区分竞技武术与武术教育,二者之间的差异并未深入人们心中,多数情况下以武术训练代替武术教学,普遍重视武术基本功训练,作为学习武术进步的阶梯,许多青少年学习武术的热情受到挫折;第三,因为对武术教育的概念并没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青少年没能真正认识到武术,在学生心中仍停留在武侠小说中的武侠激情、动漫游戏等之中。

1.2 实践上的问题

通过相关调查研究可以发现,中国青少年“爱武术,我不喜欢上武术课”的现象普遍存在,根据当前青少年了解武术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同时根据青少年缺少学习武术的相关经验,我们的武术教育教学改革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内容的编写应充分体现武术的攻击和防御的特点,武术教学应淡化套路,重点突出其实际应用;其二,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重心将段位制作分成“六进”的其中一个目标,大大促进了武术社会化的进程,加深了武术教育改革。武术教育改革不仅提高了广大青少年学习武术的兴趣,同时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被削弱。段位制从一到六段,不同段落都存在属于自己的考评思路,武术教学需要设置前后动作之间的匹配训练,能够有效提高青少年的防身能力。

2 我国武术教育改革路径的选择

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度主要看其国民整体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高低的关键在于教育,武术是体育运动项目中的一种,目前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武术教学中来看,必须深刻认识和理解什么是武术的基础以及武术与民族精神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同时面对武术大发展时机的到来,还要清醒认识到武术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要想通过武术教育达到“增强青少年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养成健全人格”的目标,就要从多方面创新教育体系。

2.1 改革教育理念

鉴于当前人们对武术教育的理解,结合2004年以来我国武术教育改革的成果,教育部明确提出了新的武术教育改革理念,首先,“加强例程,杰出的艺术”,这是由武术散打两种文化决定的,是武术的实际课程练习武术和心理点;第二“质量求精”是青少年学习武术的重要目标;第三“生活”,是指让青少年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期望,学习功夫的过程中,发现武术学习的快乐,因为爱和终身锻炼。

2.2 改革操作思路

根据当前广大青少年对武术教育和武术教育功能的认识,确定武术教育的新思路。首先,根据当地不同的地方特色是可以分离的,武术学校的武术,为学生制定具体的教学任务,并确定了武术教学是可以分离的;其次,按照“实践在手”武术的原理,武术散打是武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不仅保留了武术文化与武术散打式两种形式,同时也注意“套路演练在手”的战斗艺术,以“练习”武术人才的培养;第三,武术教学的基本原则为“术道融合”,武术教育的宗旨为“德艺兼修”,在坚持武术基本原则与基本宗旨的前提下展开学校武术教育。

2.3 改革教学内容

根据武术运动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武术教育、武术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不同的部分,主要包括武术文化教育、武术礼仪和基本技能基本动作、武术与武术散打,如武术教育的突破口就是“简单”,争取每一部分的武术学习可以相对集中,对学习目标的内容可以是比较一致的,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武术礼仪和武术,到操场上执行拳掌行礼,应付其他场合老师鞠躬礼,在平时的训练中线形式站如松,如钟,厢体的风,针对青年学生练习武术礼仪教育;第二,武术和武术文化教育,教育要重视理论研究,充分挖掘武术,武术和艺术和哲学,武术和中医等,丰富了武术教育的内涵,丰富学习武术技术融入武术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推动武术的情感教育过程中,民族精神也得到了传播;第三、武术动作的基本技能、基本教学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由青少年研究武术的基础动作;第四,武术散打,用以将充分接触青少年防身自卫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

2.4 改革教学模式

首先,合理安排教与学的角色。不仅要从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的重视,把教师交给学生学习服务,还要从以前的“教我”模式转变为“教我先教前”的共同发展模式;第二,注重教学模式建设。在“基本技能,改变基本动作,套路器械”的教学程序,探索一种新的武术教学模式,一种有趣的指南,程序和礼仪与武术技击,能力自学,绩效奖励,一直到感应的武侠小说或影视教学内容,如下招募的进攻和防守教学,武术的文化意义和审美意境解释踢攻防实战教学方法等,在武术教学中的内外规范拳掌礼、鞠躬礼,形成线的惯例如松站如钟,不断丰富课外活动,调动学生课余锻炼武术的积极性,深化武术学习,最后从原来武术基本动作与基本功练习转变为积极展现自己、表现自己。

2.5 改革展演活动

在武术教育过程中,段位考评与竞赛活动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起到展示、示范及激励的作用,但是武术竞赛活动同时也是武术竞赛的一个翻版,因此很那按照社会武术为主线的段位制展开比赛,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青少年化改造,将展演的基本内容定为“武术基本动作、武术基本功及武术套路、武术格斗”等,按照“炫”的主题,通过展演活动展现武术的魅力,展现学生的才艺,从而不断推走进武术教育教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首先,武术表演的内容和程序,不仅对武术的建立,武术基本功和武术散打的个人表现,但也建立武术综合性能可以是团体也可以是一个人,其次,武术的基本动作和表现规律,基本技能竞赛的基本运动,改革的基本技能,也可以搭配组合的艺术性,从而深化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课外实践,奠定学习武术的基础。第三、武术表演的规则,在表现内容上是竞技武术套路难度动作应该取消,保持动作的规范化,提高相关的评价内容,如精神,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在淘汰赛,提高竞技套路比赛,或者也可以在按照“选秀时代”,武术的性能变化特点为基于“阳光少年”的试验,以扩大青年的参与;第四、武术散打展现规则,对现行散打竞赛进行焦玉华改造,提倡轻击、悬而不击,可以适当为武德加分,拳法只能对对手的躯干部位进行击打,不能击打其头部。

3 结 语

综上,在当代国际社会竞争中,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杆,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借助传统武术的载体来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所以武术教育必须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不断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构建起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文化体系。武术教育不仅与青少年身体健康直接相关,同时与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及青少年文化自信的形成也密不可分,因此必须在现有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教育改革,按照青少年对武术的理解以及当前武术教改的经验,努力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武术教育新体系。

[ 1 ] 朱晨晨,廖思斯. 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构建之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J ]. 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2):7-9.

[ 2 ] 马光林. 基于生命哲学视角下我国青少年体育体质健康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J ].知识经济,2016,17:153-154.

[ 3 ] 刘廷哲,刘义兵. 我国乡村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56-161.

[ 4 ] 吉洪林,赵光圣,张峰. 我国学校武术的发展历程与变革探析——兼论对当前武术教育改革的启示[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2):91-97.

[ 5 ] 石爱桥,汤立许. 回眸、窘境与抉择: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的再审视[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1):49-55.

[ 6 ] 张峰,赵光圣,吉洪林. 回归武术之本真——从技术取向再论我国中小学武术课程设计[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41-45.

[ 7 ] 李晶,刘齐征.“扶老困局”透析: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3):5-6.

G852

A

1674-151X(2017)03-10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5.053

投稿日期:2017-02-11

王跃(1990—),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学校体育。

猜你喜欢

武术青少年改革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