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数据真实性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2017-07-11孙振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4期
关键词:真实性对策研究会计信息

孙振

[提要] 會计信息是对财务数据等资料的收集,它是各部门及相关负责人了解财务状况的重要资料。本文从财务数据真实性的含义、真实性对企业本身的有利影响,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等方面,阐述真实的财务数据对企业经营的重要影响,论述当前我国企业在会计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对提升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质量提出建议。

关键词:会计信息;真实性;企业;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5月13日

一、引言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中的最终产品,它的真实性直接反映社会的经济活动,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它是整个社会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是会计工作的生命力。目前,在我国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会计造假现象十分普遍,严重影响会计工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所以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关系到企业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和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势在必行。

二、真实财务数据的理论基础

(一)会计及审计相关概念。会计是企业的语言,是将企业杂乱无序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会计工作的严谨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即能够如实表述所要反映的对象。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大量存在,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与发展形成了制约效应。

审计是由专门机构授权,对国家和各个组织的经济材料进行审查,并发表审计意见。正确的审计结果,可以为审计单位提供有用且及时的决策,正确运用审计结果可以规范审计单位与被审计单位经济行为。审计工作对腐败的惩治和预防起到很大的作用,降低企业各项经济损失,维护企业利益,还能够促进企业管理体系的改善。

(二)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会计信息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首先,会计信息能帮助投资者和贷款人进行合理决策;其次,会计信息有助于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最后,会计信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三、真实财务数据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一)虚假的财务报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李红艳(2010)在《上市公司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剖析》中指出上市门槛过高是导致公司虚假财务报告产生的根源。公司为了达到上市标准就千方百计地进行造假以达到上市筹资的目的。已上市的公司为了在当前证券市场中树立良好形象,在披露会计信息时,有意夸大或缩小客观事实,甚至粉饰绩效,虚构利润,给投资者带来误导信息。张新红(2010)通过对近几年有财务舞弊行为的上市公司进行调查总结出,现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主要流行的手段之一是利用不当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舞弊。如选用不当的股权投资核算方法、不当的折旧方法、不当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等;二是关联方交易舞弊中国上市公司通常采用关联购销舞弊、受托经营舞弊、资金往来舞弊、费用分担舞弊等方式;三是资金重组舞弊。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虚假财务报告的危害体现在:(1)给各级投资者带来利益损失、扰乱资本市场。由于虚假财务报告导致投资者决策失误;(2)严重破坏了企业发展的经济秩序。虚假财务报告造成证券市场虚假繁荣,投资过热,扰乱金融秩序,破坏了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3)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削弱市场竞争力,加大了公司高管人员的风险和法律责任。

(二)会计信息失真对企业经营的不良影响。任功俊(2010)认为会计信息失真给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带来了危害。它主要根源于利益驱使、企业产权制度不明、会计准则运用存在问题和对信息提供者的监督不力。为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会计制度和准则、加强企业的内外部监督以及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亓红(2010)认为在会计实务中不符合会计准则精神、不符合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信息,均属于失真的会计信息。真实性是会计信息最根本的要求,会计制度不完善及会计监控制度缺失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严格会计人员管理、加强法制体系建设、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体制、加大经济监督和执法力度,对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形成威慑和制约,是预防和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措施。会计信息失真,会给利用信息的各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破坏投资环境,影响经济资源的合理分配;(2)破坏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3)会计信息失真,失去诚信,最终受害者是整个社会成员。职工生存的依托是企业,企业生存的依托是市场,当企业依托市场失去诚信时,企业无疑将会失去市场竞争能力。最终导致企业衰败,甚至破产倒闭,职工下岗,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四、真实财务数据下企业经营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需求主体利益冲突。会计信息的本质是要满足会计信息需求主体的决策需要,主要的需求主体包括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的管理决策者、政府调控部门、企业员工等。各会计信息需求主体有着不同的目标行为和经济特征,他们各自从自身利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的角度出发对财务报告的生成提供与财务报告的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需求者才会利用或操纵会计信息为自己或集团谋利,也只有会计信息的需求主体方能够产生防止其他利益相关者操纵会计信息的监督机制。林宁(2014)通过对中山市产业集群企业案例的研究,总结出财务欺诈基本表现形式,并从制度、管理、技术、法律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刘娟娟(2015)针对如今有些企业出现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进行简要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从人员素质、企业内外部监督、企业内控等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以企业投资人(上市公司股东)角度分析,对于企业的投资人,控股股东和一般股东需要真实的财务报告,但这部分股东中可能有很多是企业的管理层,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扮演着内部人的角色,他们拥有真实的会计信息,但信息不对称加之缺乏相关民事赔偿制度的制约为他们提供编制虚假财务报告的契机。

(二)内外监管约束机制不完善

第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导致企业经营者易于造假。当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复杂化,董事长和总经理角色日趋混杂,有研究报告揭示,董事长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调查样本的47.7%,这样的治理结构给管理者提供了造假的便利条件。

第二,公司监事会形同虚设,致使虚假财务报告畅通无阻。目前,上市公司监事会的监督作用几乎微乎其微,据深交所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上市公司52%的监事会没有检查过公司的财务,94%的监事会没有明示过董事会的违规行为。

第三,由于体制、机制和执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注册会计师不得不接受造假的事实。首先,注册会计师的聘任制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其次,注册会计师执业内容的多重性对执业的公正性产生重大影响;最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不到位为上市公司造假埋下隐患。

(三)上市公司环境因素

首先,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事实上,收益与造假的成本相比要高出很多。收益与造假的成本严重不对称,使得上市公司敢于造假。

其次,会计制度落后于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矛盾被造假者充分利用。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主要用于反映企業运营状况,而在新形势下,大量的企业重组涉及无形资产、融资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现行的会计报表很难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的实质和全貌,使企业在不抵触现行会计制度的情况下,对外隐瞒一些重大的事项。

最后,会计核算环境不稳定客观上导致财务信息失真。在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历史成本与企业资产真实价值之间存在矛盾,会影响资产的真实性。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中,会计确实存在较多的主观因素,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

五、企业虚假会计信息治理对策

(一)改善企业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企业虚假会计信息屡禁不止的一大原因就是由于利益驱动,要防止企业管理者或个人为了个人利益而进行会计造假就应该改善企业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企业应该建立利益分配均衡机制,兼顾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利益,做到公平公正分配利益。企业还应该改善激励机制,防止经营者做出违背投资者愿景的行为,对员工的考评和奖励,都应该做到公平公正,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员工的满意度增加,从而可以防止会计信息造假。

(二)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企业内部有效约束制度

1、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第一,提高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与理解,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第二,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2、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企业必须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以“协调”作为双元控制主体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以“约束+激励”作为引导经营者行为的主要方法。奖励与惩罚分明,并计入职位升迁与绩效考核中,只有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加大外部监督力度。在会计监督中单纯强调内部监督是不够的,也必须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外部监督,也就是加强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社会审计监督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根据有关规定,以独立第三者的身份对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对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是提高会计监督力度的外部基础。

(四)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强化会计基础工作。要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例如具备条件的企业引入作业成本计算方法。改进方法如下:一是区分各种不同的制造费用,分别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二是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分配方法,对具备条件的企业引入作业成本核算。

2、贯彻落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认真学习《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门应定期检查各企业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并对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进行惩处,对会计人员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及职业道德教育。

(五)完善法律制度,加大造假处罚力度。我国应该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对会计信息造假者的惩处力度。对于造假行为,不仅要对企业进行经济处罚,还要进行行政处罚,造假行为一旦被发现,一定要向社会公开,让造假企业暴露在阳光下,这样才能够使企业感受到造假带来的代价是相当大的,才会真正做到遵守法律法规,才能够减少虚假会计信息。

(六)加强会计人才教育。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的检查,促进会计人员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使其能自觉抵制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以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可通过会计学历教育、职称考试教育、自我教育等方式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的内在品质。

主要参考文献:

[1]Zabihollah Rezaee.Causes,consequences and deterence of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2005.

[2]李红艳.市公司虚假财务报告剖析[J].中国商界,2010.2.

[3]张新红.市公司财务舞弊原因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4]任功俊.论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根源和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0.

[5]亓红.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J].科技信息,2010.

猜你喜欢

真实性对策研究会计信息
探讨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广告的真实性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探讨
事业单位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