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中应用分析

2017-07-10邓锐吴俊超黄坚

科技风 2017年20期
关键词:高职教学培养目标课程改革

邓锐 吴俊超 黄坚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0029

摘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即改变以往“教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的上课模式,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课堂变成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这种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主导把控进程的教学模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创新举措,已被很多高校引入日常的教学中。本文着重讨论“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程改革;培养目标;高职教学;实用型人才

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今后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创意产业和核心制造业,需要大量宽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而现在的很多高校的教育水平还不足以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翻转课堂”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适应了学生能力发展和多元生涯发展的诉求。本文就“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展开讨论,集中探讨“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实践难题及其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为什么要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符合高职教育的目标

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灰领人才”,只有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人才能实现高质量就业。高职教育要满足学生知识技能获得的一致性,较传统课堂而言,“翻转课堂”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传统高职教学中,教师按照课时目标进行统一的知识讲授,学生缺乏实践巩固的机会,不能够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应用,进而出现“在学校学习三年不如在企业上班一个月学的东西多”的窘境。“翻转课堂”有效解决了高职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一致的难题。教师根据社会需求和经济现状调整教学目标,制作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成为实践论证和解决问题的场所,让学生基于一定的理论知识展开实践,自行学习探讨,有效掌握技能,深化理论知识的积淀,更有实现手脑并用的“灰领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翻转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课堂教育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大量的理论知识难免令学生感到枯燥,导致理论知识消化不良。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有实践课程,但由于条件设施不足、课时安排欠妥等原因,学生的实践时间远远不够。加之之前的理论知识没能很好地掌握,课程根本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目的。学生的职业技能难以真正提升。此外,部分高职课程僵化老旧,缺乏创新,教师的教学过程死板,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遇到问题可以和他人讨论,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寻求解决方法。多样化的知识获取渠道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及实践论证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了知识技能的落实和深化。在这种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翻转课堂”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翻转课堂”的高质高效性,是其被引入高职教育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弊端日益凸显,不少院校实施了专业课程项目化的改革,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项目化课程注重学生知识技能获得的一致性,但在实践过程中,比较难找到一个平衡点,极易走入“重实践,轻理论”的误区,关于项目实施和课时安排的冲突不易调和。

“翻转课堂”将大部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知识积累浓缩成教学资源,学生在课外即可完成,可以反复观看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师生通过多种方式探讨研究,项目得以有条不紊地实施,学生也能够高效地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质量有了保障。

二、“翻转课堂”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面临哪些难题

(一)思想观念限制实践行动

传统课堂已经运行了相当长的时间,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和师生的思想被束缚,还不能完全理解“翻转课堂”的内在要求,依旧“换新瓶,卖老药”。在“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形式化和表面化的现象。

(二)师资力量薄弱

“翻轉课堂”中,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主要发挥着引导解决和把控节奏的作用。这对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教师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而且,“翻转课堂”强调互联网和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很多教师不具备宏观把控的能力,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缺乏网络多媒体的教学体验,制作出的教学资源质量不高,导致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低下。

(三)学生主动性不足

面对“翻转课堂”,不止教师存在适应不良的情况,学生也面临不同程度的问题。不少学生不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和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方式单一,学习能力不足。教师提供的教学资源不能主动学习和研究,导致课堂目标不明确,课堂效率自然难以提高。

三、如何在高职教育中有效应用“翻转课堂”

(一)培养与时俱进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业务培训,帮助教师快速更新观念,掌握“翻转课堂”所需的能力和技能。教师在制作教学资源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艺术的使用:幽默的语言、精致的画面以及适时地指导都会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适当引进年轻专业人才,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加大对课程研究的投资力度,培养一支优秀的课程研究开发团队。

(二)根据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高职院校的教学策略必须灵活且有针对性。建议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开展主题教学和选题教学,将教学内容板块化。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宽专多能的技术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院校需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等方面加强改革。“翻转课堂”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有效尝试,对于学生多元生涯发展和高质量就业有着积极意义。高职院校要将“翻转课堂”纳入专业课程项目化的实施中,培育领跑型课程和高质量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倩.基于翻转课堂的项目教学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3]王春丽.论“翻转课堂”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05:220+222.

作者简介:邓锐(1983),男,江西省九江市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

猜你喜欢

高职教学培养目标课程改革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浅谈民办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智能手机的实践应用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