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侧性迁移理论在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应用

2017-07-10李斌鑫黄孟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5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高职院校

李斌鑫 黄孟

摘 要:球类项目教学普遍受学生欢迎,但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弱侧肢体运动能力不足,完成技术动作效果方面明显不如强侧肢体,使得两侧肢体发展不均衡。本文运用双侧迁移理论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足球技术初期用左右双脚更好地学习技术动作、更好地掌握运动技能,身体素质也得到同步发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双侧性迁移等理论,对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60名学生进行教学实验,探究双侧性迁移理论在高职学生足球课技术教学改革中的理论指导价值。预期达到弱势脚向强势脚迁移的效果大于强势脚向弱势脚迁移的效果,弱侧脚参与的学习、练习时间对迁移效果有影响。当弱侧脚练习的时间增加,强侧脚的水平也在增强,且其中存在一个最优时间分配比例。

关键词:双侧性迁移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改革 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151-02

运动技能双侧性迁移的教学研究在普通高校中已有所开展,但针对具体的足球課程教学进行双侧性迁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将通过教学实验等方法探究双侧性迁移在高职体育足球课教学中的存在以及规律,运用双侧性迁移规律改进足球课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左右脚同时掌握技术动作、左右侧肢体能够均衡锻炼和发育,同时学生大脑得到全面发展。这对于双侧性迁移在足球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内容、对象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内容与对象

本文研究内容为双侧性迁移理论对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学生足球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对象为60名足球技能在同一水平的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男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深度了解双侧性迁移的概念,为研究问题提供学术背景与科学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1)问卷的效度检验:问卷效度检验采用专家评定法。请10位专家对问卷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进行评定,经检验,8名专家认为调查问卷的结构合理;9名专家认同调查问卷的内容合理。

(2)问卷的信度检验:问卷信度检验采取再测信度法,得出相关系数是R=0.87,这说明问卷的信度符合要求。

(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对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100名男生进行问卷发放,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93份,有效率为93%。根据实验设计对回收问卷进行筛选,共有60名学生符合实验对象的最优要求,将其作为实验对象。

1.2.3 实验法

改变弱侧肢体技能学习、练习时间,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探索在高职院校学生足球教学中强、弱侧肢体间的双侧性迁移规律,为大学生足球教学新的练习方法提供参考依据。为了减少误差,本次实验设计遵循侴丽萍、孙伟东主编的《体育科研方法基础教程》中“实验设计的原则”,即对照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原则、可控制原则和均衡性原则。

2 实验过程

本次实验先进行预实验验证双侧性迁移在大二年级学生足球教学中的存在,预实验分为A、B两组,A组学生只能使用右脚(强侧脚)进行学习和练习;而B组学生只能使用左脚(弱侧脚)。在正式实验中,通过控制变量改变4组学生弱侧脚参与学习和练习技术的时间,探索在大二年级学生足球教学中强、弱侧肢体间的双侧性迁移规律,为大学生足球教学新的练习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2.1 实验对象、时间与实验地点

(1)实验对象: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大二年级60名在读大学男生。

(2)实验时间: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共16周64课时。

(3)实验地点: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足球场。

2.2 实验步骤

预实验将2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0名学生,对两组学生进行为期6周共24课时的教学,每课时教学及训练时间均为40min,教学内容完全相同,均为练习球性、球感、脚内侧传地滚球。在此次教学过程中,要求A组学生只能使用右脚(强侧脚)进行学习和练习;而B组学生只能使用左脚(弱侧脚)进行学习和练习。在完成12课时的教学后,相隔1d对实验中的20名大学生进行实验后测。

预实验结束后,为了探索教学中增加弱侧脚的练习时间对迁移效果的影响进行正式实验,将剩余的4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C、D、E、F四组,每组10名学生,4组学生进行为期10周共40课时的教学。4组教学内容完全相同,均为练习球性、球感,运球,脚内侧传地滚球;每课时教学及训练时间均为40min。C、D、E、F四组教学实验过程中,要求弱侧脚与强侧脚的学习、练习时间比分别为5∶5、6∶4、7∶3、8∶2,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均从学生强侧脚一侧开始。教学结束后相隔1d对实验II中40名大学生进行实验后测。

2.3 实验评价与评定细则

实验评价包括实验前测试及实验后测试,由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体育教师完成,并进行数据统计及处理。实验评价与评定内容经专家访谈后,为间隔4m脚内侧传地滚球以及单脚曲线运球。

2.3.1 脚内侧传地滚球

评价方法:在距离足球4m处设立两个标志物,标志物间距为1m,学生分别用左、右脚内侧踢地滚球各10次,将球踢入两个标志物之间,记录将球踢入次数。

评价要求:学生先后用右侧与左侧脚进行测试,且必须使用脚内侧踢球。测试前每人可练习两次。

2.3.2 单脚曲线运球

评价方法:距离起点和终点3m处,放置由3个标志物组成的等边三角形,标志物之间距离0.5m。学生从起点运球出发,分别用强侧脚、弱侧脚运球从标志物右侧、左侧围绕三角形标志物一圈后,返回终点,记录运球时间。

评价要求:学生从起点触球出发,开始记录时间,运球抵达终点终止时间。测试先进行右脚(强侧脚),再测试左脚(弱侧脚)。

3 实验控制

(1)由于本文探究的是不具备深厚足球运动技能基础的大学生在学习足球运动初期的双侧性迁移规律,因此在选取实验对象时,将之前有足球活动参与(课外教学与训练)的大学生排除在外,控制实验对象为相同足球技术基础(基本接近零),并且惯用脚(强侧脚)都为右脚。

(2)本次教学实验由体育教研室全体教师操作,一名多年一线体育教学教师辅助,主要由本人负责编写教案、反馈与控制教学过程,每节课前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控制。教学实验在同一片足球场进行,并使用相同教学器材。

(3)为了避免产生实验的“霍桑效应”,增强实验可信度及有效度,本实验采取单盲实验,避免被实验的大学生意识到自己正在作为实验对象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在实验前测试及实验后测试的环节中打乱测试评价顺序。

(4)预实验、正式实验后测试时间均安排在教学实验结束后一天进行,防止间隔时间过长,效度降低。

4 预期效果与建议

4.1 预期效果

(1)测试数据显示,双侧性迁移在高职院校学生足球教学过程中是存在的,并且正是我们所期望的正迁移,对学生掌握足球技术起到促进作用。

(2)双侧性迁移在高职院校学生足球教学中存在一定规律即具有不对称性,由弱侧脚向强侧脚的迁移量大于从强侧脚向弱侧脚的迁移。

(3)正式实验四组教学对象测试结果表明,弱侧脚参与的学习、练习时间对迁移效果有影响。当弱侧脚练习的时间增加,强侧脚的水平也在增强,且其中存在最优时间分配比例来保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技术动作掌握最好,教学效果最优。

4.2 建议

(1)在高职院校学生足球教学中,在足球技術学习初期加入弱侧脚学习和练习,不仅有助于左右双脚对技术动作的更快掌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左右双脚均衡发育。

(2)增加弱侧脚对足球技术的学习,由于双侧性迁移的存在,其强侧脚的技能水平也会增强,适当通过协调锻炼等方法增加弱侧脚的练习,强侧脚的熟练程度也会增加。

(3)在大学生学习新的技术动作时,要先进行强侧脚的学习,对技术动作有所掌握再进行弱侧肢体学习,进而增加弱侧脚的学习,强侧脚的技术掌握也在增强。

(4)根据该年龄段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多样的练习方法,带动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有趣性,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掌握足球基本技术,从而建立条件反射。

参考文献

[1] 何慧娴.中国体育百科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 刘延东.创足球新局面[EB/OL].新浪网,2009-10-14.

[3] 杜从龙.山东省普通高校篮球普修课教学中两侧性迁移的应用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4] 曹跃兴.对运动技能迁移的研究[J].体育科技,2004,25 (1):19-21.

[5] 李林.关于运动技能学习迁移的实验研究[J].荆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5):65-67.

[6] 侴丽萍,孙伟东.体育科研方法基础教程[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

[7] 王步标,华明.运动生理学[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