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改革误区分析

2017-07-10范冬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5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理论教学

范冬云

摘 要: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改革进程中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市场化导向加剧体育理论课程边缘化、教学评估标准僵化导致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新开课程严重脱离实际。走出误区的应对策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尊重体育专业教学传统,合理配置理论课程资源;发展教师个性,挖掘学生潜能;改革授课方式,加强校企合作。

关键词:高等教育改革 体育专业 理论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097-02

2015年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为中国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吹响了号角,也为中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政策保障。体育学科如何顺应“双一流”建设潮流实现学科水平提升,成为高校体育理论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焦点。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作为体育学科建设的中心工作,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历史经验,首当其冲变化最大的往往是体育理论课程,理论上重视实际地位降低的现状呈加剧态势。新一轮改革能否改变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重术科、轻理论”的积弊,将成为考验改革成效的试金石,对历年来体育理论课程改革中存在误区的清醒认识,则成为改革成功与否的理论基础。

1 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改革误区

1.1 市场化导向加剧体育理论课程边缘化

就业率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能否接受人才市场需求检验的重要标准,本来是一个比较科学可行的依据,但是片面追求就业率,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定位都围绕就业市场,课程改革完全与市场接轨的做法,一直备受争议。受人才培养市场化的影响,高校体育理论课程的地位一贬再贬,理论课程课时量占比越来越低。再加上体育专业学生心目中一直存在“重术科,轻理论”的传统,导致体 育理论课程的边缘化现象更加严重[1]。这种趋势带来的影响巨大,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严重不足,课堂学习应付较多;理论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一批瞌睡学生和低头手机控,教学积极性严重受挫,容易引发职业倦怠和失败感。

1.2 教学评估标准僵化导致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教育部周期性的本科教学评估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评估量化指标也是为了保证考核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迎接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各高校围绕评估指标动员一切力量想尽一切办法,确保评估顺利通过。教学评估指标体现在课程教学中的内容主要有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的制订与执行、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监督与评价、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及管理等,为保证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各高校往往采用统一设计、统一评价标准、统一流程的方式。

这种做法带来的直接负面影响就是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体育理论课程的考核基本上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教师在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的选择上多少都会考虑到学生的应考因素,考核内容必须紧扣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考试范围必须要广,考试题型必须多样化,考试难度必须适中。单一的考核方式对体育理论教师而言犹如带脚镣跳舞,限制了教师的教学个性特征;对学生而言犹如赶鸭子上架,为考试而考试,失去了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成为死记硬背的机器,也难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1.3 新开课程严重脱离实际

近年来,高校体育理论课程随大流追求课程内容求新求变,开设了大量新课,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与市场接轨。以双语教学为例,部分院校为赶时髦,在推行双语教学过程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论什么性质的课程,不考虑专业特性,更不考虑学生群体接受能力,追求双语课数量,往往结果是劳民伤财,教学效果不理想,不仅失去了传统教学内容的特色,更造成大批学生的学习畏难情绪。这种新开课程脱离实际的情况还表现在一些与实践操作高度关联的课程上,比如随着各种大型体育赛事风靡全国,赛事管理和赛事市场开发类课程逐渐出现在部分学校体育专业教学课表中。这些课程往往内容体系不够完善,缺乏自身独立完整的理论支撑,往往倉促嫁接在母学科理论上,有的课程甚至连基本的教材都没有。接手这些课程的教师多数缺少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直接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空对空,学生从课程中得到的知识和实践能力都微乎其微。

2 走出误区的应对策略

2.1 尊重体育专业教学传统,合理配置理论课程资源

市场化是柄双刃剑,体育专业教学应充分考虑人才市场需求,但不能唯市场马首是瞻,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有自身历史传统,尊重传统才能保持教学质量稳定,体育理论课程资源中,类似于体育概论、体育史、体育社会学这一类课程,对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内容完整性和理论成熟度上,都是其他新开课难以比拟的。所有无论体育理论课程课时怎么压缩,上述有传统优势的课程资源始终应该得到保留[3]。

2.2 发展教师个性,挖掘学生潜能

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质量提升从根本上还是取决于理论课程教师素质和能力,因此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体育理论教师队伍仍是各高校体育院系的根本任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改革要与时俱进,离不开有个性的理论教师,因此在培养教师过程中大力提倡教师个性发展,允许教师发挥自身特长,鼓励有个性的教师通过自身独特魅力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不必苛责教师教学过程的严谨性和教学语言的中规中矩。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体育理论课程肩负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创新性思维的重任,无论是体育理论课程教学过程还是考试方法,都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设计,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潜能。课堂教学不局限教学大纲,大量补充课外知识,帮助学生扩张知识面。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允许采取多种形式考核,比如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专题研究,采取公开课件汇报方式展示研究结果,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学业成绩评判,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性潜能。

2.3 改革授课方式,加强校企合作

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体育理论新开课程,首先是鼓励理论教师主动与市场对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实践经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同时也鼓励直接利用市场资源,聘请校外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走进课堂,采取讲座和座谈的方式为学生释疑解惑。条件允许的地区,鼓励采取校企合作培养的方式,让学生完全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完成课程学习,特别是像体育赛事经营管理类课程,完全可以由教师带队参与地方组织的各类赛事,通过体验式学习实现课程教学效果最大化目标[4]。

3 结语

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改革的脚步从未停止,“重术科,轻理论”的局面在短时间也难以改变,充分认识到改革的误区,主动变革,少走弯路,对提升体育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作用不可低估。体育理论课程的地位需要提高,教学改革过程中理论教师自身的努力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杨磊.有效教学与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策略探讨[J].咸宁学院学报,2005,6(25):121-124.

[2] 曹英.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改革刍议[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5):114-116.

[3] 李春荣,王彦成,胡永南,等.构建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2(37):96-101.

[4] 张宝文.高师体教专业体育理论课程尝试教学策略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8(30):90-93.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理论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改革与研究
和谐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谈外科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嵌入式系统课程“中断、异常与事件”教学实践及启示
电气设备控制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