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场舞引入学校大课间的可行性
2017-07-10张婧
张婧
摘 要:以贯彻落实阳光体育大课间精神为宗旨,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新颖别致的大课间活动教学是学校长期规划的教学方针,以传统体育教学为基础,注入当下新潮的运动元素。本文从大课间引入当下最流行的广场舞作为教学手段,打破原有枯燥乏味的跑操形式,以丰富大课间活动内容为中心,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广场舞 大课间活动 阳光体育
中图分类号:J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088-02
1 大课间活动现状分析
1.1 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目前很多中小学大课间活动时间少,内容单一,亘古不变,缺乏愉快的情趣体验,失去了锻炼价值,更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部分学校开展的活动相对丰富,编排融入了篮球操、健身啦啦操。即使如此,如果不适时更新,固步不前,时间一长,学生厌烦情绪犹然而生,恶性循环,自然而然使得大课间活动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1.2 场地和运动器材的缺乏
数据显示,作为一线城市的广州,人均体育活动场地仅仅1.5m2不到,连基本的跑跳活动都难以施展。特别是老城区人口密度大,生源多,大多学校建校都比较早,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口密度的增大,有限的教学场地、运动器材设施限制了活动的开展。
1.3 学生人身安全问题
部分学校为了防止学生受伤,家长到校找麻烦。连最基础的广播操都被取缔了,或者其他课程挪用。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下,“素质教育”仿佛早已沦为了口号,试想,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谈何全面发展。
2 解决策略之广场舞的引进
广场舞是以多人参与为基础,集健体、健美、健心、健脑、自娱、趣味等作用于一体的非专业性舞蹈艺术表演活动。以促进新陈代谢,愉悦身心。所以,将当下灸手可热的广场舞纳入到学校体育大课间,加以创编,并配上音乐,跟着节奏起舞,在“玩”的同时又提升了训练价值,有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加,人体的协调能力提高;调节学生心理状态,舒缓紧张情绪,塑造优美体态。
2.1 广场舞的现状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广场舞作为新时代的精神文化产物而快速崛起。广场舞由社会文化衍生,创造于人民群众,是城市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这正是其精髓所在。广场舞不分年龄、性别,开展的人群甚至可以无任何舞蹈基础,深受大众的喜爱。广场舞又是一种以锻炼身体,丰富业余生活为目的的集体表演舞蹈,是一项集休闲健身、文化娱乐、促进社会交往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运动项目。现在,广场舞吸引着不同年龄段的人参加,练习者的年龄也日趋年轻化,这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全民健身时代的到来。
2.2 广场舞的特性与价值
2.2.1 自娱自乐
广场舞是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动感欢快音乐为背景,豪迈动感的舞蹈抒发情感,使得舞者释放内心情感,个性魅力得以展现。“自娱”是广场舞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根本不需要在意舞步是否规范标准,身心愉悦更重要,这也是人们痴迷广场舞的根本动机。
2.2.2 健身并健心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长期坚持跳广场舞的人,心血管疾病明顯低于常人。人到中老年各项身体机能指标下降,经过走访调查,广场舞群体中大部分属中老年人,半数以上的参与者感言跳广场舞有助于改善体能健康指标;不仅如此,长期参加跳舞能获得身心愉悦感,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发生。
2.2.3 大众化集体性
广场舞表演场地一般比较广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专业性要求,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舞蹈中来。集体舞是广场舞的主要表演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易于感染观众,直达观众心理,与观众相融,让观众不由自主地随着跳舞者的动作和节奏一起舞动起来。
2.2.4 简单易学,形式多样
广场舞的形式多样,千变万化。舞步不受任何舞种限制,通过提取整合专业舞蹈舞步而开成简单多变的广场舞,动作简单易学,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不高,深受群众喜爱。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广场舞爱好者人数越来越多,初步估计已有人数上亿,并且作为国家重点推出的全民健身运动而在全运会上初次“试水”。
2.2.5 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
由于广场舞无特定的舞步,皆由爱好者根据音乐自由编排,是人们交流思想,相互沟通的良好形式。在与他人的共同锻炼中,人与人之间的自我交往意识进一步增强。“一场舞,一集体”让每个成员都有集体归属感,消除彼此之间的生疏陌生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扩大了人际交往圈。
3 解决策略之广场舞被引进学校大课间的意义
3.1 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中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各项身体指标都有明显提升,但是肺活量、耐力水平等体能指标却持续下降。另外,升学压力和生活压力的双重影响下,学生心理障碍问题也是越来越严重。广场舞自娱性与健身性有利于让学生在心理上渲泄情感,增强自信心,缓解精神压力,调节心理状态,身体上可以强身健体,增强身体柔韧性。
3.2 有利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进
通常在优美欢快、激昂热情的音乐里翩翩起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跳动沉醉于舞蹈的世界,从而达到“以娱为学,以学为乐”的教学目的。新颖别致富有创造性的课程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学的主体力量,对调节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是阳光体育运动发展的最根本要求。
3.3 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终身体育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已成为国家体育教育所推崇的最终目标,而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奠定终身体育意识尤为重要的一环。兴趣和爱好是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驱动力。广场舞作为当下最为流行的舞蹈之一,深深地影响着追赶潮流的学生。他们在参加丰富多变的大课间体育项目练习过程中,不断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对运动产生粘性,有助于提高参加体育运动训练的兴趣进而形成习惯。良好的运动习惯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3.4 为教学课程改革提供导向
广场舞作为目前最具影响力的集体舞蹈之一,符合当代潮流的体育课程,其特有的集体性、自娱性和观赏性和自发性,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学生喜欢富有激情的音乐、舞蹈,符合学校课程目标,而广场舞编排教学,正迎合了学生喜欢追逐潮流个性特点,又符合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学校宽阔的操场有效地解决了广场舞所要求的开阔场地,为广场舞的引进开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客观条件。广场舞的引进,丰富了教学内容,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4 结语
广场舞作为一种现代精神文明的必然产物,是一项深受各式年龄层次的人群喜爱以锻炼身体和丰富娱乐生活为主要目的的健身运动,学校大课间广场舞的引进可以预防学生心理疾病,加强身体素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创建和谐校园氛围;是一项符合当代教育理念和学校实际情况的运动,学校大课间广场舞创编教学的引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深化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意义。所以,在中学大课间引进广场舞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林景.福建省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成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2):367-368.
[2] 杨清华.广场舞作为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11(35):93-94.
[3] 孙岳广.巧用交互电子白板 灵动培智数学课堂[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