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家新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构

2017-07-10王恩斌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5期
关键词: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体系

王恩斌

摘 要:通过对传统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结合国家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的相关政策,重新构建与职业取向相匹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为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工作,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基于 应用型 本科院校 体育 课程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b)-0068-03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重构势在必行

1.1 国家的政策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重构指明了方向

教育部在2015年10月发布了《教育部 国家发改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其中阐述了该举措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明确了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配套政策和推进机制。文件中提出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多项重点任务,包括:优化专业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体系;创新式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机制;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健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深度参与的高校治理结构。

在这样的政策下,作为转型中的地方高校,要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和社会的需求、学生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职业取向而变革,建立一个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保障体系和教师服务体系等多个层面更加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从体育角度突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1.2 传统的体育教学迫使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进行变革

目前,我国高校大都以教育部颁发的《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依托进行体育教学文件的制定,虽然之后进行了大量的文件补充,而且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总体框架上没有根本性的突破,基本定位在选项课教学和俱乐部教学上。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体育教学的目标比较单一,它只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适当地学习一些运动技能这个单一的教学目的,往往忽略了专业特点、未来的职业取向以及社会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地方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刚刚起步,体育课程建设都在摸索和实践中,没有一个可以依赖的准则性文件。因此,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体育课程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新的课程体系在继承现有的教学目标基础上,加强与学生本专业相匹配的专业体育素质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在体育视角下应对未来工作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真正完成好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接轨将是这一体系的重点所在。力争把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阶段性教育向终身体育转化。因此,在遵循《纲要》基础上,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1.3 社会的需求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进行重构

对辽宁省部分处在转型中的院校2010、2011级266名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其中要求266名学生对自身体育能力进行自我评价,每位毕业生单位领导和同事各一名对毕业生体育能力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无论是用人单位的负责人还是单位同事对大学生的体育能力评价都不是很高,仅达到24.4%和22.9%,自我评价也比较差,只有26.7%。学生们的意见大多集中在:体育教学时间较短;大学体育学习的内容社会适用性不强;选项课和俱乐部教学过于专业化等因素占一定的比例,认为与所学专业结合不够紧密的更是占有较大的比例,达到了84.6%。这就要求体育工作者进一步研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應用型本科转型视域下,积极推进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2 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在遵循《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和继承传统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同时,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建立了从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等多个层面一个更加完善的课程体系,注重其全面性、可操作性和未来的发展路径。在提高学生们身体素质和学习运动技能的同时解决了体育教学与学生们的培养目标衔接不够紧密的现象,提高准职业人的职业体育素质和专业体育素养,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

3.1 目标体系的构建

《纲要》中就有明确的目标阐述,其基本和发展目标都是: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具体的理解为:使大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学生们参与体育健身的兴趣,养成健身的习惯;培养学生们团结协作、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学会通过体育健身来调节自身心理的方式、方法;培养参与社会体育的能力和增强自身参与社会体育适应的能力。因此,目前来看,高校的体育课程体系还是比较完善和实际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体育教学在与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取向的结合上还有待完善,所以结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建立更加完善的与职业取向相适应的应用型院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是完善高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之一。该目标体系就是:在继承原有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基础上,实现增强健身意识和提高运动技能的教学目的同时,融入应用型人才所需的体育能力和身体素质测试相关的教学内容,将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更好地衔接起来,为实现终身体育的目标奠定基础,也为培养更多的社会应用型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3.2 内容体系的构建

就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来看,主要是以基础课、选项课、体育教学俱乐部为主体,加之部分高校开设的理论课、保健课、体育训练课进行体育教学。这样的体育课程设置的确符合目前这一类院校的现状,在体育教学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职业取向等特点,教学缺少针对性、实效性和应用性,致使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衔接较差,与未来工作有一定的脱节现象。在先期对辽宁省2010、2011级266名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访谈中我们发现:社区专业的学生组织社区竞赛和辅导社区人员的健身能力较差;外事类工作者参与到简单的体育舞蹈的接待能力亟待加强;电力类专业的学生野外生存和攀爬能力不足等。这些体育专业知识的缺乏难以适应当前用人单位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又无法弥补这一不足。因此,构建与职业取向相适应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构建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将以基础教育为根基,选项课或体育俱乐部教学为身体素质的提高和终身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以体育理论课为运动健身理念和科学健身知识的增长点,将课外体育活动和身体素质测试作为有效的补充。同时,在大学二至四年级分专业开设与大学生职业取向相匹配的体育选修课教学,培养学生们的专业体育能力,提高学生们的专业体育素养,也通过体育选修课教学来改善或缓解大学生体质逐年下降的现象,进而在体育视角下,提高大学生在同类院校或同类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3.3 评价体系的构建

体育课程评价为体育课程目标和目的服务,评价结果是检验体育课程目标是否达到体育目的的重要信息,是体育课程体系中最主要的信息反馈系统,对维护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促进课程体系的高效运行。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的体育评价一直是重视对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大学生体育学习过程、体质测试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体评价,表现在:学生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单项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轻视了理论测试;标准过于单一化,缺乏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标准,也就体现不出学生的主体性;考核过程中没有将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纳入其中;没有将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一部分加入到考核内容,更没有将职业取向应具备的专业体育素养的考核列入评价体系之中。因此,高校亟待对大学生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依据高校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进而达到促进学生们健康,缓解或提高学生们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的现状,为培养健康的、合格的大学生做出积极的贡献。同时,将高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身体素质和专业体育素养的要求,融入到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标准中,这样既可以使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更好地衔接起来,也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人才。新的评价体系:将在校学习阶段大学生的体育参与全部纳入到体育成绩中,其中包括:体育课程、体质测试成绩、体育俱乐部参与、结合专业开设的体育选修课和体育理论考试等,最终评定一个体育综合成绩,这一成绩将直接和大学生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促进大学体育“全过程”的学习。

3.4 教学保障体系的构建

依据职业取向进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时,首先就要做好体育教学的实训基地建设,比如:攀岩场地、游泳馆、定向运动基地和各类具有专业性较强的场馆。由于经费和场地等制约,各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建设基地具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其注重高校之间的横向联合。目前,许多城市都建有大学城,比如:沈阳的南北大学城。在大学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可以投资建设资源共享的体育实训基地,也可以和社会企事业单位联建实训基地。特别是要充分利用承办各类运动会这一契机,积极向主管部门建议,创建高校体育实训城,为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给予物质上的保障。各高校领导和教务部门更要在空间和时间上对体育教学改革给予更大的支持,尤其是在课程设置、设施投入和教材建设上予以政策倾斜,建立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制度,鼓励教师参与职后培训,为做好体育课程改革奠定基础。

3.5 教师服务体系的构建

通过调查发现,按照学生和体育教师的配比,高校的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的年龄断层比较严重,教师的教学项目分配也不够合理。这一现象影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有效实施。目前来看,许多地区纷纷建立了大学城,给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契机。新的教师服务体系是:建立“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联盟”,将高校教师整合进行体育教师资源优化利用,不仅可以解决高校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现象,也可以有效地分配教学项目不均匀带来的弊端。同时,也可以建立高校学生跨学校的“走学”制度,使学生们参与体育教学项目的选择有了更大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柴娜娜.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配套优化设置与改革举措[J].科教导刊,2016(1):45-46.

[2] 陈曙.基于全纳教育理念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重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10):84-88.

[3] 东芬.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体育课程的若干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6):47-50.

[4] 陳裕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分析及革新[J].新余学院学报,2015(4):5-10.

[5] 王士赵.职业体能导向下应用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2):68-70.

猜你喜欢

本科院校应用型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析河南高等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究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