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导向教学法在听力残疾人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017-07-10刘海群

文理导航 2017年20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刘海群

【摘 要】本文基于听力残疾人的身心发展特征,分析了听力残疾学生体育课教学现状,并探讨了任务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残疾人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所带来的效果。

【关键词】任务导向教学;高职残疾人;体育教学;听力残疾

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激发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都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人才红利,对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中,多为学生创造学习空间,提供学习机会,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信心,让听障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并成为社会所需人才,而不是社会的负担。

由于听力上的障碍,使得听障生对外界的声音刺激反应不灵敏,在动作的行使上也具有缓慢性。不灵活性和不协调性,同时节奏感也严重缺乏,平衡能力和空间定向能力也较差。基于听障生与正常人之间存在语言障碍,不能很好的表达和理解语言的意思和要求等,进而易产生猜疑和误解等,同时自身的愿望和思想也不能很好的向别人传达,当自身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焦虑等,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容易排斥他人。在日常学习中,对事物的表象听障生只能通过听觉以外的感官活动获得,同时思维的展现必须借助动作和手势,因此只能停留在直观形象表面。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一些复杂动作的技术要领及其本质很难被听障生接受和理解。

基于我国近几年一直呼吁职业院校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教学质量,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为了让高职院校的听障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采用任务导向教学法教学是有一定的促进意义的。

一、听力残疾学生体育课教学现状

首先,现在大部分高职依然延续传统的教学方式。由于每个班的基本人数在20人左右,男女合班自然班授课。在进行教学时,采取的以分组教学较多。如田径、篮球、羽毛球和排球等课程都是先有教师示范,学生再依照教师示范跟着模仿,对动作要点、重点、难点难以领会,被动接受教师的技能传授,这种方式会造成听障生在学做过程中,机械化的依样画葫芦的学着做、跟着做,并不会对动作产生深刻的理解与反思,从而对学习技能产生畏惧心理,积极性不高。

其次,高職残疾人院校并没有专门的残疾人体育教材,所采用的体育教材都是根据普通高职院校规划教材增订,缺乏针对性、特殊性。从教学内容来说,普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专业术语过于专业和抽象,以听障学生较正常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较慢,语言缺失造就的语言理解能力较弱,社会生活经验缺乏,难以理解体育技能中动作的要点、难点、重点,文字枯燥乏味从而失去兴趣,这些都会造成教师教的困难,学生学的也困难。因此,高职残疾人体育教材的编写及教材内容的更新,对听障生而言当务之急。

基于体育教学方法仍然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其过程先有教师讲授课程重点,再进行做动作要领示范,之后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示范进行练习,最后教师再跟进指导纠错,让学生达到教师制定的标准动作。而这种教学方式其实就是对教师动作示范的模仿复制。不同教师动作肯定存在差异性,所以在学生模仿教师“标准”动作过程中,肯定也会存在差异,另外,这种单调枯燥的训练方式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二、任务导向教学法在听障生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1.任务导向教学法实施结果分析

在某高职残疾人院校对一年级4个听障生班级进行了为期一学期16周的任务导向体育教学实施,其中对照组2个班,实验组2个班,共有67名听障生参与。得出结果如下:实验组学生35名,对课程满意度达到92%,体育项目考核优秀率23%,良好率40%,及格率31%,不及格率6%。对照组31名,对课程满意度68%,体育项目考核优秀率12.5%,良好率28%,及格率45.5%,不及格率14%。可见,在实施任务导向教学方法的实验组,在各项考核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听障生对教学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听障生更接受教师给予教学任务,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掌握运动技能,在任务实施中,教师只要辅助教学、服务学生,团队合作得到最大化,效率最大化。

2.任务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1)更新教学观念。作为新时代下的高职院校的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响应国家号召,教学观念也应做到与时俱进。

(2)改变教材体系。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上课的主要工具,但目前的体育教学教材却不适用于听障生学习,所以,修订针对听障生学习的实用型教材,以风趣、简洁、直观的语言阐述动作要点,配以详细分解动作图,并在图中标示各关节各运动路线,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作为体育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听障生身心特点和实际需求,对普通高职体育教材进行适应残疾人需求的修改,才能更好的引导教学。

(3)丰富教学方法。由于听障生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其教学手段更应多样化,例如多媒体演示、实物教学、情景教学等,这样可以更快的将听障生带入角色中去,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最大化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基于任务导向教学法,结合体育课和专业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尽量探寻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更有选择性,这样才能灵活教学。例如,在对听障生进行羽毛球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技术水平和能力等实际情况,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组5人~6人,每组学生的技术水平应保证基本相当,并推选出一名学生担任队长。课堂接近尾声时,教师以比赛法为主进行教学,各支队伍进行教学比赛,裁判组则由其他各组推荐的一名学生担任。在荣誉的驱使下,学生肯定会较之前的课堂兴趣会更积极点。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证明了,任务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听力残疾人体育教学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因听力残疾人身心的特点等因素的限制,任务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听力残疾人教育中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因此,作为高职残疾人体育工作者,我们应不断的去实践,去总结,以期任务导向教学法更加成熟的应用于高职听障生体育教学中,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残疾人才。

【参考文献】

[1]栗新,谷芳秋,李红玉.等任务导向教学法在康复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3):14-16

[2]李艳梅,张伯运.新课标下“任务导向法”在中职体育课堂中的教学运用[J].运动,2014,(10):111-112

(课题项目:2015年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课题(编号:2015(67))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
浅析中专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研究
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柔韧性练习
信息技术在高职护理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