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致敬
2017-07-10孟绮
原创 2017-06-14 孟绮 音乐周报
音乐会上,97 岁的指挥大师韩中杰向李德伦长女李鹿、次子李苏献花,向自己的老大哥、老战友李德伦致敬。
2017年6月6日,是我国交响乐事业的奠基者与拓荒者——指挥家李德伦的百岁诞辰。这一天,中国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了专场纪念音乐会。音乐会上,汤沐海、邵恩、胡咏言、余隆、谭利华、陈燮阳、徐东晓、张国勇、李心草9位曾深受李德伦教诲的指挥家轮番登场,携手小提琴家吕思清、女高音歌唱家孙秀苇、男高音歌唱家李爽,用音乐向前辈致敬。
“音乐串起万千思念”
李德伦的女儿李鹿、儿子李苏和近两千名观众现场观看了演出。奥地利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网络直播平台、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等还进行了全球同步网络直播,把这一音乐盛宴送至全球千万观众。
汤沐海以作曲家关峡的《大地安魂曲》第一乐章《仰望星空》拉开音乐会的序幕。作为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表示:“用这首作品做开场曲,一是音乐家们借此深沉哀婉的音乐表达对大师的缅怀,告慰大师在天之灵,二也是希望大师在星空之上,见证中国交响乐的新面貌。”
随后,邵恩带来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贝五”是李德伦生前指挥次数最多,研究最为详尽的贝多芬作品,被其当成考验青年指挥家的重要试金石。李德伦于1977年就选择演出“贝五”用以纪念贝多芬逝世150周年。1999年11月19日,在李德伦生前执棒的最后一场音乐会上,他指挥中国交响乐团与小提琴大师艾萨克·斯特恩合作,演出了莫扎特的《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此次纪念音乐会,胡咏言携手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演奏了此曲的第一乐章。余隆执棒的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是李德伦从苏联留学归国后执棒中央乐团演出第一场音乐会上的曲目,此曲为他开启了音乐人生的新篇章。
下半场以谭利华挥棒德沃夏克的《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第一乐章开始,此曲被认为是李德伦推广的西方作品中,普及范围最广的一部。当年大师在各个大学、工厂举办“交响乐讲座”,在音乐厅演出星期音乐会,此曲都受到观众们的热烈追捧。因此,就连老乐迷都说:“怀念大师为交响乐普及做出的巨大贡献,献演此曲最合适不过。”
接着,陈燮阳、徐东晓和张国勇分别以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四乐章、弦乐曲《二泉映月》和歌剧《蝴蝶夫人》 第一幕的“爱情二重唱”致敬大师。這三部作品,一个以《英雄》致敬“英雄”,一个是李德伦向世界推广中国民族交响乐佳作的代表,还有一个是由他执棒中国首演,打开中国大门的歌剧代表作。
当晚最后一曲《1812序曲》由李心草执棒,选择此曲,李心草说:“1987年3月1日在首都体育馆的‘交响乐之春音乐会上,李德伦指挥来自中央乐团等11个专业团体的800多位音乐家为4万观众演出的正是这曲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当时就轰动了全国,成为永不可磨灭的经典。在大师百年诞辰之际,通过全球网络直播,我们用这样辉煌的作品既是向全世界展现国交高品质的艺术水准,也将为纪念音乐会划上最圆满的句号。”
交响乐的领路人
除了这场盛况空前的纪念音乐会,中国交响乐团还联合中国音乐家协会举行“纪念李德伦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追忆“李大爷”不平凡的一生。
1917年6月6日,李德伦在北京出生。作为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奠基者和拓荒者,他先后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首席指挥;他带领中央乐团举行“星期音乐会”,开办交响乐讲座,为培养中国交响乐听众奠定基础;他关爱后辈、提携新人,培养的中青年音乐家都已成为当下中国音乐界的中坚力量;他为大量西方经典作品进行中国首演,更积极推广中国交响乐作品,架起中外音乐的桥梁……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这一生,只干了一件事,为了中国的交响乐事业,普及交响乐。”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交响乐,直至2001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享年84岁。
“作为中国交响乐的拓荒者,李德伦留给我们丰厚的精神遗产,这些宝贵的财富都留在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史上。每一个历史时期,他都铸造了属于他和时代的辉煌,对交响乐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遇到困难曲折的智慧,对于乐团、中国交响乐发展的呕心沥血、点点滴滴……我们不仅怀念大师,更希望让更多的人分享这份精神遗产。”关峡如是说。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感叹:“感慨先生离开我们16年,在新中国音乐历史上,传奇历史人物,李大爷,率先垂范!相信传承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李大爷最希望看见的。”
谈及亦师亦父的李德伦,谭利华说:“从1980年在上海音乐学院上课之后,我几乎没有离开过他。不仅我,在座所有人都受惠受教于先生。都说小事折射人品,正是无数的小事让先生成为大家公认的大师。他这一生,去过很多乐团,为了不给乐团增加负担,他都选择住在团里。每次离开,他都要给开车的司机、做饭的师傅和打扫卫生的阿姨送上一份礼物。他从不以大师、领导自居,永远和人民打成一片。”
胡咏言说:“写信给大师,无论从哪里寄出,只要写‘中国,李德伦(收),他就能收到。这是什么概念,全国人民都认识他,大师李德伦!”
作为纪念音乐会9位指挥中年龄最大的一位,陈燮阳说,1979年李大爷给他打电话,请他去指挥中央乐团,之后想调他来北京。这么多年来,他最喜欢听慈父般的李大爷讲故事。
李心草是9位指挥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李大爷在普及交响乐的多年里,经常把李心草带在身边,李心草当年也时常被误认为是李大爷的亲孙子。“有一天晚上,我在打游戏机,李大爷训了我一顿。第二天晚上,他自己也玩起了游戏机,还让我教他。”
有一次,李德伦去上海拜访丁善德,余隆开的门,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李大爷。“听着李大爷和我外祖父聊天,我第一次领略了聊天的魅力。我留学回来后,就总去李大爷家,和平里九号对于我们来说,是最温暖的家。”
汤沐海说:“没见到李大爷之前,就听到很多关于中央乐团的创举。我去柏林之前,李大爷帮助我在中央乐团进行实践,音乐会之后,还请我做中央乐团的常任指挥。”邵恩回忆:“第一次见到李大爷是在农村放电影的荧幕上,交响乐《沙家浜》。后来我回到村里大家问我干什么了,我说学指挥了,村民们都说那不就是‘李德伦嘛!那时候,在大家心中,指挥=李德伦。”
张国勇说:“本次参与纪念音乐会的9位指挥,其中5位来自上海,这说明李大爷胸襟开阔,没有门第之见,谁来请教学习,他都教。普及交响乐,几百人他去,几个人他也讲。有求必应。李大爷总在提携后辈,给我们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还为了我们能学习到更好的音乐,向领导争取,为我们写推荐信给国外。”
徐东晓回忆:“李大爷对音乐非常严格,平时怎么玩笑都可以,学习音乐一点马虎都不可以有,急了就拿棍子、拐杖敲人。我就挨过打。他给我上课,第一节课是文学课,列书单让我读;第二节课是理论课,分析乐谱;第三节课是‘空手道,让我唱总谱。”
座谈会上,指挥们谈起与大师的点点滴滴,有感伤与怀念,更多的却是美好的欢声笑语。大师侃侃而谈音乐时的雀跃兴奋,对学生们严格教导时的恨铁不成钢,发展交响乐遇到种种困难时的沉着冷静,强忍病痛走上指挥台的坚定深情……透过大家的言语仿佛一一再现。
最后,关峡表示:“对于中国交响乐来说,李德伦不只是一个名字,作为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奠基者与拓荒者,他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他做过的贡献会一直影响后来者。他走出来的路,我们还将继续前行,传承他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