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诗
2017-07-10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许多写景诗。但写景诗因抒情的不同而形式各异,常用写景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正与侧的结合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使人一目了然;也可以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同时还能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二、动与静的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诗人往往别出心裁,“每着一字”,便使“境界全出”。比如像贾岛《题李凝幽居》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的选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做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往往又与衬托分不开。
三、声与色的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及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四、虚与实的结合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芳草萋萋”“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同学们在鉴赏时要注意诗中哪是实、哪是虚,以及诗人着意要表现的是实还是虚。弄清了这几点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象虚拟出来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厚的情思。
五、點与面的结合
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写的景物也一样,它们总是和周围的景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六、远与近的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七、白描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索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中的写景诗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