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语”,这种“时尚”你接不住
2017-07-10
【素材三】
“明天conference(会议)上,要对你那个report(报告)进行discuss(讨论)……”如今,外语词在自媒体上越来越常见,不少人觉得这是一种时尚,但有学者认为,这既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也不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直接在汉语中夹杂外来语,会破坏汉语的严肃性和完整性。比如,按照部分网友的“与国际接轨”逻辑,表达中掺杂几个英语词汇,再掺杂几个法语词汇,又掺杂几个德语、俄語或拉丁语词汇,汉语显然就成了不伦不类的“万国语”,这种“时尚”人们未必接得住,反而会使母语的根基受到侵蚀,其独立性、纯洁性和生命力受到威胁。
就世界范围看,大多数有自己独立语言的国家都有其基本的底线——尽量不在母语中直接吸纳与本国母语基本字符、形态完全不同的外来语。比如,号称最开放、最包容的英语,尽管吸纳了很多汉语因素,如算盘、麻将、豆腐、功夫、二胡、风水、秀才、饺子等,但在英文中却鲜见夹杂着汉字或汉字笔画。
(摘编自《工人日报》)
素材解读
1.保持汉语的纯洁性。很多人认为“中外夹杂”的方式与国际接轨,非常“有范儿”,使表达更便捷。然而,汉语是中国人自己的语言,在其中穿插各种外国语言,不仅不伦不类,更有损母语的形象和威严。“万国语”倒是让人时尚了一把,却因小失大,让母语“灰头土脸”。对待母语,我们既要存敬畏之心,又要增强文化自信,要在坚持自我中弘扬民族精神,而不是盲目跟风。
2.坚持自己的文化立场。汉语博大精深,拥有着庞大的使用人群。因此,我们既要对汉语有自信、有感情,又要有底线、有立场地对其使用。在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汉语需要兼容并蓄,但不能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将汉语和多种外国语言混淆在一起使用。我们应坚持文化立场,保持汉语的传统底色,使之融入和影响世界。
适用话题
捍卫母语、文化自信、兼容并蓄、传统与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