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播“代客扫墓”,创新还是噱头

2017-07-10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代客扫墓亲属

【素材四】

由于时间或空间等原因,部分逝者亲属不能到场祭扫,“代客扫墓”也就应运而生。就在前不久的清明节,位于南京近郊的雨花台功德园推出了微信“直播代扫”活动,这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诚如推出该项服务的公墓方所言——“时代在变”,考虑到当下的社会现实,部分“欲祭祀却不可得”的逝者亲属请人“代扫”,也是追终慎远、寄托哀思的一种新形式。但是,“代客扫墓”真的可以成为新时代清明祭扫的“新宠”吗?其实不然。代客祭扫,是在对“孝心”明码标价,它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出现,但并未被大众所接纳。很难想象,延续千年的祭扫文化,如今却面临着被商品化的风险。祭拜过程中,如磕头、痛哭等情感表达元素居然也可通过社会商品服务形式来实现。比如,哭坟三分钟一百元,代磕头加收50%的费用。不同的价格区间,对应不同的代扫服务。代客扫墓俨然成为一些人赚钱的手段,这不免有让祭祖变得利益化的嫌疑。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

素材解读

1.祭祀文化面临“被颠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传承与现实结合也呈现出新方式。于是,“代客扫墓”就成了一种衍生物。依托于新技術,清明“代客扫墓”应运而生——买花、烧香、鞠躬、磕头、哭丧等,只要愿意付钱,一条龙服务全部到位。这个现象给我们带来哪些反思?一是商家为牟利而不断“创新”,二是祭祀文化面临危机——失去了清明扫墓的应有内涵。

2.尽孝要亲力亲为。古人有云:“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这说明尽孝必当亲力而为之,若让人代替则失去了祭祀的意义。如今,清明祭祀的方式有很多,若不能到场扫墓,也可通过网上祭扫、照片祭拜等方式来缅怀死者。花钱雇人祭奠先人,其实已经背离了清明的初衷。从某种意义上说,“代客扫墓”是市场化的交易,是对先辈的一种亵渎。

适用话题

文明祭祀、变味的节日、文化的丢失、道德底线

猜你喜欢

代客扫墓亲属
“代客操盘”系违法 盲目相信会受骗
警惕微信“亲属卡”的诈骗
陵园推代客祭祀“套餐”远程读信收费100元
陵园推代客祭祀“套餐” 远程读信收费100元
狗也怕醉汉
清明小记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