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楼宇社区党建研究

2017-07-10肖剑忠陆文荣

中州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党建城市化

肖剑忠+陆文荣

摘 要: 楼宇社区党建是楼宇经济发展的必然產物,是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领域。楼宇社区党建是借鉴社区建设的理念和经验,依托集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商务楼宇,成立楼宇社区党委,面向楼宇社区中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这些组织中的党员、群众开展各种基层党建工作的区域化党建模式,具有稳定的物理空间、复杂的组织体系、“三高一低”的党员队伍等基本特征。加强楼宇社区党建,需要优化楼宇社区领导体制、实行先进党组织孵化机制、实行党建工作项目认领制度、健全楼宇精准服务机制、建立楼宇党委上门走访楼宇“两新”组织制度、加强“一场所一平台”建设、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关键词: 城市化;楼宇社区;党建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0751(2017)06-0011-07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务楼宇矗立于城市之中,楼宇经济的发展和楼宇党建工作的开展也因此进入越来越多城市党委政府的视野和议程,位于杭州市中心的下城区,近年来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楼宇经济发展和楼宇党建工作。其楼宇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其楼宇党建模式也成为全国的标杆。在党中央不断加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力度和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时代背景下,以下城区为个案,系统总结楼宇党建工作经验,深刻剖析楼宇党建工作当前所遇的难题,深入思考楼宇党建的未来发展之路,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楼宇社区党建的背景与特征

1.楼宇社区党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楼宇经济迅速发展。楼宇经济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以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包括企业总部、金融投资公司、中介服务企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等。在土地资源约束、产业结构转型背景下,楼宇经济的兴起无疑拓宽了现代经济的增长空间。同时,楼宇经济也带动了周边餐饮、休闲、购物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共同的商圈。

这一新型经济形态在助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衍生了一种新型的基层群落——楼宇社区,一种被称为城市中的“垂直社区”或“竖起来的社区”。楼宇社区是以经济型楼宇为依托,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利益相关者共同组成的经济社会共同体和“两新”组织(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下同)集聚区域。不同于居民社区,经济属性是楼宇社区的首要属性,楼宇社区范围内的企业和员工,以及受楼宇社区吸引、汇聚和辐射的其他经济主体,包括消费者、商务客户、外接工厂等个人和组织等, 其活动皆以营利或者消费为主。发展楼宇经济是楼宇社区可持续的基本动力,这是楼宇社区区别于传统居民社区的核心特征。

随着楼宇经济的兴起,国内各大城市也开展了对楼宇社区党建的探索。新形势下商务楼宇的党务、政务和社务工作始于上海的“支部建在楼上”模式。1999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在嘉兴大厦建立起第一个楼宇联合党支部。2001年,上海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在中华企业大厦以楼宇为单位探索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点。2002年12月23日,新华社内参刊登《支部建在楼上 党建落在实处》一文,介绍了上海以社区党建为载体,抓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做法,得到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的批示。此后,“支部建在楼上”模式逐步在全国推广。

总之,楼宇社区党建是楼宇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支部建在连上”模式的继承和发展,是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的创新实践。

2.楼宇社区党建的内涵

所谓楼宇社区党建,是指借鉴社区建设的理念和经验,依托集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商务楼宇,成立楼宇社区党委,面向楼宇社区中的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以及这些组织中的党员、群众开展各种基层党建工作的区域化党建模式。

3.楼宇社区党建的基本特征

第一,物理空间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新兴的公司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迅速成长也迅速消亡,并且新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流动性强,党组织缺少凝聚力,企业内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变动频繁,致使党建工作难以为继。不少党员也因为“人无定所”而不愿将党组织关系转到单位支部来,不愿意参加组织活动,造成组织生活散漫,党组织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即使职业较为稳定的党员,也是活动独立,工作分散。有的党员常跨境、跨地区工作,不少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活动之外。这种情况下,难以对他们进行稳定规范的管理。楼宇社区是众多“两新”组织和“两新”党组织共同居住的家园,是稳定的物理空间,是“铁打的营盘”,可以对冲“两新”组织的不稳定性和“两新”组织党员的流动性。

第二,组织体系复杂。楼宇社区内的社会经济组织以“两新”组织为主,产权多元、规模不等、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党员数量各不相同、党建基础强弱不一。楼宇社区中企业的属性非常复杂,有各类总部经济组织,有外资企业,更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覆盖率较低,党员数量很少,有的只有1—2名党员,没有建立独立支部的条件。在我们的调查中,楼宇社区企业产权的构成是:国有企业占11.84%,集体企业占4.67%,私营企业占76.64%,港澳台资企业占0.31%,外资企业占4.36%,还有2.18%的个体户。在这些企业中工作的党员的组织关系比较分散,有些挂靠在原工作单位,有些放在人才服务中心,有些放在原户籍所在地或实际居住地,也有些党员组织关系无处挂靠成了“口袋党员”“隐形党员”,导致企业中的党员数量难以准确统计,“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上级”的现象比较突出。

第三,党员队伍呈现“三高一低”特征。楼宇社区是人才高地,集聚着一批外经外贸、金融财会、高新技术、法律、外语等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这就决定了楼宇社区党员职业以白领为主,具有学历高、收入高、素质高、年龄低的特征。在我们的调查中,楼宇社区党员年龄分布是:25周岁及以下的党员占比为21.01%,26—30周岁之间的党员占比为27.73%,31—35周岁之间的党员占比为18.07%,36—40周岁之间的党员占比为7.14%,40周岁以上的党员占比为26.05%。他们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党员占比为92.43%。这批年轻的高学历党员思想多元、思维活跃、需求多样、创造力强。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基层党建工作模式无法适应他们的需求。

4.楼宇社区党建的基本功能

第一,推进党建嵌入式发展。楼宇社区党建可以把党员队伍建设与企业人才培养结合起来,通过把党员培养成企业骨干、把企业骨干发展为党员,充分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很好地把楼宇社区党建和企业生产运营融合为有机体。这一嵌入式党建工作模式,有助于消除基层党建和企业发展“两张皮”的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作用,把企业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如此一来,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就可以互相借力、互相促进。

第二,搭建楼宇社区共享经济平台。楼宇社区内部积聚了大量资源,包括企业的汇集,人才、资本、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的集中,楼宇社区党建可以很好地整合这些资源,使之发挥更大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楼宇社区企业虽然实现了物理空间的集聚,但是很多还并未形成有机联系。楼宇社区党建通过建立楼宇社区沟通机制,可以有效地沟通楼宇企业之间以及不同楼宇企业之间的联系,从相互不来往,到相互接触,再到相互了解,在交流中促进对彼此的信任。信任是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重要社会资本,无疑会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楼宇社区企业横向联系的增强,会在楼宇社区范围内形成共享经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良好发展局面。

第三,畅通政企合作新路。楼宇社区党建可以协调楼宇社区外部资源,充当楼宇社区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桥梁纽带。企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与工商、税务、社保、审计、民政、公安、消防等部门联系,如果楼宇社区内每家企业都与这些部门一对一对接,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楼宇社区这一相对稳定的物理空间则为这些政府部门为楼宇企业组团式服务提供了可能,从而有利于实现企业找服务转变为政府上门送服务,扭转政商互动的传统工作模式,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如此一来,楼宇社区党建,一方面能够通过党组织摸清企业需求并及时反馈给政府各有关部门;另一方面能够及时将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的各项政策、精神及时传递到楼宇社区企业中来。

第四,提供楼宇社区动力引擎。与居民社区相比,楼宇社区的行动主体更加多元和复杂,它包括企业、员工、物业公司、业主、承租商户、社会团体,远远超越居民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并驱的治理局面,可以说这些楼宇社区行动主体都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楼宇社区既是资源集聚之地,也是需求集聚之地。楼宇社区能否实现善治,关键就在于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矛盾是否能够协调,一种高度融洽的关系是否能够形成,社区公共产品是否能够有效提供。此外,楼宇社区的存在和发展也面临一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楼宇所处的街居社区,如何与外部环境形成良性互动,至关重要。楼宇社区党建可以搭建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沟通和民主协商的平台,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良好局面,从而为楼宇社区有效提供公共产品,解决社区公共事务,实现楼宇社区的善治;可以统一调配、集约利用区域内的党建资源和公共服务资源,动员楼宇社区和街居社区共同参与区域管理服务,实现楼宇社区与平面社区“双社联动”。社区治理既是一种结构,也是一个过程——楼宇社区各主体的参与贯穿社区治理全过程,在此意义上说,楼宇社区党建是楼宇社区治理的动力引擎。

二、楼宇社区党建取得的成功经验

2011年以来,杭州市下城区基于辖区商务楼宇多、楼宇社区党建相对薄弱的实际,遵循“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的基层党建逻辑,借鉴其丰富和先进的居民社区党建工作经验,大力推进楼宇社区党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实现了党在楼宇社区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成功经验。

第一,构建“一核多堡”的组织体系。下城区根据全区楼宇社区的设置情况,按照“楼宇社区建党委、楼宇企业建支部”的原则,及时跟进做好楼宇社区党组织组建工作,做到“应建尽建”。在入驻楼宇社区的“两新”组织层面,基于统一排摸和入驻登记后所掌握的党建底数,做到楼宇社区内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两新”組织都按规定单独建立党的基层组织;正式党员不足3名或暂不具备单独建支部的“两新”组织,则通过挂靠、联合、派驻等方式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在此基础上,每一个楼宇社区成立了党委,成员主要由街道干部、街道下派的专职党务工作者、楼宇物业管理方的党员负责人、楼宇较大“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楼宇“两新”组织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员等组成,设书记1名,副书记1—2名。楼宇社区党委统一领导楼宇各个“两新”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前者是楼宇党组织的核心,后者是楼宇党组织的堡垒,从而构建了楼宇社区“一核多堡”的组织体系。据统计,目前下城区共有26个楼宇社区,建立楼宇社区党委26个,覆盖“两新”组织3300余家,管理党员10263名。

第二,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对于楼宇广大“两新”党组织来说,楼宇党委毕竟是根据区域党建化的原则而外加的领导核心。楼宇党委如何借助其与楼宇“两新”党组织之间天生的地缘关联而生发出内在的工作关联,使得楼宇社区党委可以真正扎根各个“两新”党组织,真正走进广大楼宇党员,是楼宇“一核多堡”组织体系建立之后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下城区探索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亦即在成立楼宇社区党委的同时,建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或副书记担任负责人的楼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成立了由社区党委书记或副书记担任会长的楼宇社区促进会。其中,楼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入驻的是“一楼六员八人”的工作小组,即楼宇指导员(街道干部)、招商员(街道招商人员)、管理员(物管)、安全员(片警)、办事员(国税、地税、工商)、联络员(社区干部),提供的是面向所有“两新”组织、包括组织关系迁转、党员教育培训、员工招聘、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项目申报、大学生就业落户以及各类政策咨询和部分证书办理和项目初审等多个方面的公共服务;楼宇社区促进会的成员涵盖楼宇物业公司和楼宇重要“两新”组织的负责人,具有广泛性和民主性的特征,是楼宇社区协商共治的主要组织平台。这样一种工作机制,使得楼宇社区党委通过经常性的服务和广泛的利益表达,有效地与广大“两新”组织产生了内在工作关联,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进而使得楼宇社区党委有效地实现了对各个“两新”党组织的引领,真正走进了广大楼宇党员心中。

第三,建立“双社交叉”的资源整合机制。所谓“双社”,指的是楼宇社区和居民社区。也有人根据两者外部形状和空间布局的不同而称它们为“垂直社区”和“平面社区”。由于楼宇社区空间归属于居民社区范畴,楼宇社区党建工作包含于居民社区党建工作,因而,下城区在启动楼宇社区党建工作之初,便采取了由居民社区副书记兼任楼宇社区书记的做法。随着楼宇社区党建工作重要性的不断凸显和楼宇社区党建工作的不断推进,下城区更进一步采取了楼宇社区书记和居民社区书记互相交叉任职的做法,即楼宇社区书记兼任所在居民社区党委委员,居民社区党委书记同时兼任辖区楼宇社区党委委员。这种楼宇社区和居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交叉任职的做法,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双方党建资源的充分整合。从实践来看,这种“双社交叉”的资源整合机制具有显著效果,有力地推动了楼宇社区党建和居民社区党建的互融共进,有效地实现了楼宇“两新”组织和党员与居民社区居民和党员在党建方面的共建共享。例如,广利大厦设置停车管理道闸时,遭到了周边居民的反对,于是兼任广利楼宇社区党委委员的仙林社区党委书记牵头召开居民协调会,有效地协调好了双方的利益关系,顺利地推进了广利大厦的停车管理系统建设;再如,仙林社区面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于是兼任仙林社区党委委员的广利楼宇社区党委书记发动楼宇企业,在广利大厦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共为63家楼宇企业和103名仙林社区大学生牵线成功。

第四,采取“党团协同”的组织方式。下城区在楼宇党建工作中特别重视以楼宇“两新”党组织中的党员为负责人或骨干,成立各种楼宇趣缘社团,并在此基础上,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和“靠山”,以楼宇社团为组织依托和“帮手”,协同开展各种组织活动。例如,坤和楼宇社区党委培育的社团,组织开展了邀请名家讲课、图书漂流、微心愿认领、年轻人派对、清扫垃圾、向小学捐赠钢琴等丰富多彩且健康有益的活动;又如,環球中心楼宇社区党委培育的楼宇社团,组织开展了爬楼梯健身赛、广场趣味运动会、拔河、相亲交友、户外拓展等符合年轻人胃口又积极向上的活动;再如,江南楼宇社区培育的社团,组织开展了演讲比赛、祭扫革命先烈、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白领相亲等多项有益活动。实践证明,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和“靠山”,以楼宇社团为组织依托和“帮手”,协同开展各种组织活动,不仅丰富了广大楼宇党员的学习形式和业余生活,而且增强了楼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由于这些楼宇社团开展的各类活动总体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往往还有助于丰富“两新”组织员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助于促进员工队伍的互相交流,有助于激发员工队伍的活力和创造力,因而也往往能赢得企业主的支持。概言之,这些党团协同组织开展的活动,兼具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增强了楼宇党组织的对内凝聚力和对外影响力,实现了楼宇党委、“两新”组织和党员的多方共赢。

第五,创建“虚实结合”的工作平台。下城区在推进楼宇社区党建工作中,不仅注重党员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传统的、线下的、实体空间的工作平台建设,还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和楼宇“两新”组织的产业特征,积极创建各类线上的虚拟空间平台。这类工作平台,在区级层面,有区委组织部开发主管、覆盖全区所有楼宇社区党组织的“下城党员学习教育”微信平台。该微信平台具有“党员签到”“学习文件”“观看视频”“一日一读”“我要出题”“我的测试”“岗位建功”“学做交流”“点评点赞”“积分兑换”“网上调查”等多项功能,具有信息丰富、互动性强、学做联动等突出特点。该党员学习教育微信平台不仅受到了广大党员的欢迎,也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同志的充分肯定。在各个楼宇社区层面,则普遍创建了微信群、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线上工作平台。这些楼宇社区的线上工作平台,具有内容丰富、容量巨大、运行高效、互动充分、组织灵活的特点,符合广大楼宇党员的职业特点,契合他们的兴趣爱好,承载着信息发布、网上调查、远程同步学习、视频直播、课件分享、互动交流等多项功能。从目前实践来看,下城区开展跟学习教育有关的党建工作更多的是依托线上的工作平台,开展跟会议有关的党建工作更多的是依托线下的工作平台。各个楼宇社区的诸多线上线下工作平台的互相补充和彼此结合,使得楼宇社区党建工作更加丰富多样,更加高效灵活,广大楼宇党员的参与面也更广,参与积极性也更高。例如,环北楼宇社区党委依托微信群搭建党建公益服务平台,开展“转手爱”爱心捐赠活动。

第六,开展“一轴多元”的活动安排。广大楼宇党员普遍工作繁忙、时间紧张、外出较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开展各种活动,确保党员与党员之间经常有交流互动、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到位、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政治功能充分发挥,是楼宇党委和楼宇“两新”党组织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下城区依托杭州全市普遍实行的党员固定活动日制度,以每月15日的党员固定活动日为轴,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从调研来看,这些活动,既有室内的,如视频直播、领导干部上党课等,也有室外的,如参观党史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既有静态为主的,如法治宣讲、礼仪培训等,也有动态为主的,如学做烘焙、爬楼梯比赛、羽毛球赛等;既有突出服务功能的,如开展相亲活动、举办青年爱心集市、认领微心愿,又有突出政治功能的,如结对帮扶困难党员、举办“两学一做”辩论赛、开展交通文明劝导等。

三、楼宇社区党建存在的短板和面临的难题

课题组在广泛调研下城区楼宇社区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发现楼宇社区党建工作存在一些短板,也面临着一些难题。

第一,多功能党员活动场所缺乏。在一定意义上说,楼宇社区党委好比楼宇党建工作的“大管家”。要把楼宇党建工作抓好、把楼宇党员大家庭管好,必须有一个实体的面积较大的多功能党员活动场所,并依托这一场所,为全体楼宇党员或者楼宇内的各个党支部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党报党刊和经典著作阅读、电教片观看、远程视频直播、召开党员会议以及部分室内文体运动开展等属于楼宇党建工作领域的公共服务。但是,由于商务楼宇规划建设时并未普遍、硬性、前瞻性地将党员活动场所考虑在内,加之商务楼宇本身就是寸土寸金,这就使得楼宇物业方腾出更多空间用作党员多功能活动场所成为难事。从调研来看,除了少数商务楼宇拥有面积较大的党员活动场所外,其他大多数楼宇缺乏此类党员活动场所。此外,个别商务楼宇虽有面积较大的党员活动场所,但其配套设施有限,无法承载多项党员活动,无法支持多种服务功能。这一现实影响到一些党员活动的开展和部分党员服务需求的满足,不利于增强楼宇党组织的凝聚力,不利于促进党组织之间和党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第二,复合型党务干部缺乏。随着全面从严治党逐渐向基层延伸,楼宇社区党委和楼宇“两新”党组织承担的基层党建工作任务大量增加,加之楼宇社区党委所领导的支部和所管理服务的党员普遍较多(每个楼宇党委几乎有党员百人以上),“两新”组织党建基础本来就薄弱、专职党务工作者普遍缺乏,这就必然要求上级党委要给各楼宇社区党委配足既懂经济和文化又懂党建且擅长做群众工作的复合型专职党务干部。调研表明,下城区各楼宇社区在复合型党务干部的配备方面尚严重缺乏。目前,各楼宇社区党委仅做到了配备专职书记,但没有普遍配备专职党务干事,从而使得楼宇社区党委专职书记普遍任务繁重、分身乏术、身心疲惫。此外,相当一部分楼宇社区专职书记存在着能力和知识结构上的缺陷,未能达到复合型党务干部的要求,从而影响了楼宇社区党委对上级党委工作任务的落实以及对楼宇党员的管理和服务。

第三,联合型党组织凝聚力缺乏。调研过程中,多位楼宇社区党委负责人反映,联合党支部组织覆盖易但工作覆盖难、有组织之名但无战斗堡垒之实,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组织生活难开展、党建工作任务难落实的问题比较突出,往往是楼宇社区党委所属各个党支部的“后腿”和楼宇社区党建工作的短板。这与联合党支部的结构密切相关。由于联合党支部的党员分属多个企业,它不同于依托生产生活单位建立的与生产生活单位融合的党组织,往往存在有威望的党员骨干难找到、内部组织结构难确立、活动时间难协调、管理监督难开展甚至互不熟悉、互不买账的问题,因而其凝聚力和战斗力较弱。

第四,现代化管理手段缺乏。管理现代化是党建科学化的应有之义,是信息网络时代推进楼宇社区党建工作的客观需要。从实践来看,下城区各楼宇社区普遍运用了微信群和QQ群发布信息、分享课件等现代管理手段,但也有不到位之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党员档案的管理不够现代化。目前,楼宇党员的档案或放在企业,或放在人才市场,或放在原单位,没有做到档案随党员走,且由于企业本身的易变性和党员自身的流动性以及企业档案管理的不规范性,易出现党员档案丢失或接转麻烦现象。二是对党员基本信息的管理不够现代化。调研中,课题组发现相当多的楼宇党委书记不清楚所在楼宇党员的全部底数,这固然有党员流动性大的原因,但也有管理不够现代化的原因,没有做到信息系统随党员的迁入迁出情况而及时记录和及时更新。三是对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管理不够现代化。目前,下城区各个楼宇社区普遍可以做到网上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统一刷卡(市民卡),但仍然需要异地参与组织活动(包括通过网络手段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事后到楼宇社区党委处刷卡,以确认事实和留存记录。这说明,楼宇社区对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管理还不够现代化。

四、城市化进程中进一步加强楼宇社区党建的对策

為了适应快速城市化需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引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城市楼宇社区党建工作应遵循如下思路:坚持“制度+技术”战略,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的“双下”导向,夯实“两新”组织党建基础,抓好楼宇党组织书记、“两新”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干事三支队伍建设,用好“线上”和“线下”两种工作平台,重点做好领导体制区域化、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化、教育管理手段现代化、党员活动阵地标准化、党组织活动方式多样化、党组织重大活动运作项目化这“六化”文章,实现城市楼宇党建工作整体提升,所有楼宇党组织全面过硬。

第一,优化楼宇社区领导体制。为了进一步整合“平面社区”和“垂直社区”的资源,增强两类社区建设和党建的合力,避免管理的漏洞,应在区域化目标的指引下,进一步优化楼宇社区领导体制。一是扩大楼宇社区的管理范围。主要是将楼宇社区周边沿街的“两新”组织纳入楼宇社区的管理范围和楼宇党建的工作范围。二是实行居民社区党组织和楼宇社区党组织合署办公。此举有利于节约资源、整合资源、增强工作合力。

第二,实行先进党组织孵化机制。为了补齐零散党员组成的联合党支部,以及人数少、基础弱、骨干缺、业务疏的小型党支部这两块楼宇社区党建工作的短板,应探索实行先进党组织的孵化机制,亦即在一定时期内,将这两类党支部归并到规模较大、凝聚力强、组织生活正规的先进党组织。这样的先进党组织既可以是楼宇社区党委下属的某个党支部,也可以是楼宇社区党委本身。通过一段时间的组织生活同过、组织活动同参与、经验传帮带、互相提醒、互相监督和氛围熏陶,使得后者孵化和同化前者,最终实现以强带弱和整体提升。

第三,实行党建工作项目认领制度。每年年初可以由楼宇社区党委集中各个支部和全体党员的智慧,确定年度重要党建工作和重大活动计划,并作为党建工作项目,由有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的党支部认领及负责具体操作实施,其他党支部及党员则到时共同参与该活动。这就是党建工作项目认领制度。这一制度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是因为“东道主”和“承办者”的角色带来的激励动机,可以倒逼认领项目的“两新”组织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党建工作;二是可以实现楼宇社区各个“两新”党组织之间乃至各个“两新”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三是因为任务下沉,可以适当减轻楼宇党委的工作负担和工作压力;四是这些活动基本上是党员以支部为单位承办或参加的,所以可以增强各“两新”党支部党员的身份荣誉感及其对党组织的认同感;五是相互交流可以促进各个楼宇党支部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第四,健全楼宇的精准服务机制。为入驻楼宇的众多“两新”组织及广大党员提供多方面的便捷高效服务,是楼宇社区党委的立身之本,是楼宇社区党建工作的生命线。为了进一步提高楼宇社区党委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必须健全楼宇的精准服务机制。其中,主要涉及服务需求和服务主体两个方面。在服务需求方面,楼宇社区党委及楼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应通过入驻楼宇时的服务需求事项登记、每隔一段时间到企业上门走访以及楼宇社区促进会等制度,准确发现更多“两新”组织及其员工(包括党员)的服务需求,实现精准服务;在服务主体方面,应通过成立楼宇社区顾问团(聘请有关政府部门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担任顾问)、培养复合型党务干部、组建更多公益社团等举措,进一步拓宽楼宇社区的服务范围,丰富楼宇社区的服务内容,提高楼宇社区的服务能力。

猜你喜欢

党建城市化
吴景超的都市社会学及其对城市化的启示
基于.NET的信息化党建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