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椰糠栽培方式对番茄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2017-07-10王艳芳李新旭张海芳何晓萌

蔬菜 2017年4期
关键词:椰糠槽式袋式

王艳芳,徐 进,李新旭,赵 鹤,张海芳,何晓萌

(1.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2.大兴区农业技术示范站,北京 102615)

椰糠由于成本较低、理化性状良好、取材天然、不污染环境等特性逐渐成为重要的无土栽培基质。目前,国内椰糠栽培方式众多,主栽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支架式栽培、槽式栽培、袋式栽培等,不同的椰糠栽培方式各有利弊,例如:支架式栽培有利于规模化、标准化管理,但是成本相对较高,槽式栽培与袋式栽培的成本均较低,但是不利于标准化管理。目前,支架式、槽式及袋式栽培对番茄生长发育以及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均尚不清楚,并且尚无标准统一的灌溉方案。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条件下不同椰糠栽培方式对番茄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生产提供有益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番茄品种为金冠28号,试验椰糠及栽培方式见表1,试验肥料来自上海永通肥料公司。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为北京市大兴区农业技术示范站,于2016年1月2日播种育苗,2月22日定植,定植株距20 cm,行距1.5 m。在日光温室椰糠栽培条件下,设置3种栽培方式(支架式、槽式、袋式)处理,3次重复。

灌溉选择以色列全自动比例施肥器,参照国内连栋温室灌溉思路设定自动灌溉时间及灌水量(表2),生产中根据天气情况和植株不同生育期调整灌溉策略,回液量一般保持在10%~25%。

表1 不同栽培方式情况

表2 日光温室番茄椰糠栽培分期灌溉策略

1.3 观测指标及方法

1.3.1 记录每次浇灌的灌水量、灌水时间、回液量。

1.3.2 观测记录番茄生长物候期,分别记录苗床期(播种至定植)、苗期(定植至第1穗花开花)、开花期(第1穗花开花至第1穗果坐果)、坐果期(第1穗果坐果至果实成熟)、采收期(第1穗果实成熟至采收结束)的起始时间。番茄开花期、坐果期及成熟期的观测方法为各处理每重复随机选取20株植株并挂牌记录,按下列标准对第1穗果实进行观察记录,并计算每个生育期的平均时间。

开花时间:同一位层上的花开放,栽培群体内有50%以上的植株均达到此标准。番茄第1穗花开花时间为有50%植株第1穗花开放的时间。

坐果时间:番茄果实坐住以果实直径达到1 cm左右为准。当群体内有50%第1穗果实坐住,即为第1穗果的坐果时间。

成熟标准:果实膨大停止,表面全部转红,果肉变软。观测群体内50%果实达此标准的日期为成熟时间。

1.3.3 定植后各处理每个重复随机选取15株植株,要求不要太靠近边界,拴上标牌,记上编号,定株连续定期观测株高和叶片数的生长情况,间隔7~10 d,观测标准如下:

株高:从番茄根部到顶端生长点的高度。

叶片数:从定植开始测量植株新生的叶片数量,直至拉秧。

1.3.4 观测单株开花穗数及单株坐果穗数,分别统计每株挂牌番茄的产量,并折算成667 m2产量,其中畸形果和商品果分别记录。

1.4 数据分析

数据处理及分析采用Excel 2013及SPSS 19.0软件进行,采用最小显著性差异法(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椰糠栽培方式对番茄物候期的影响

由表3可知,番茄播种后可分为几个不同时期,以支架式栽培为例,1月2日到2月21日、2月22日到3月3日、3月4日到3月16日、3月17日到4月28日、4月29日到7月4日分别对应番茄的苗床期、苗期、开花期、坐果期、采收期5个物候期。支架式栽培的番茄坐果期的时间均比其他2种方式缩短,且采收期延长了4~6 d,具有明显优势;槽式栽培的开花坐果时间较晚,但坐果期较短,采收期比袋式栽培多2 d;袋式栽培的果实坐果期较长,采收期时间短,表现较差。

2.2 不同椰糠栽培方式对番茄生长及灌水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番茄定植后各处理的株高、叶片数、日均灌水量均快速增长,其中,株高在坐果期的增长速度最大,叶片数在苗期和坐果期2个时期的增长速度最大,日均灌水量在采收期最大。番茄定植后的各个时期中,槽式栽培的番茄累积株高、株高日增量、累积叶片数均大于其他2种方式,但最终累积灌水量少于袋式栽培,日均灌水量大于支架式栽培而小于袋式栽培。拉秧时槽式栽培的番茄累积株高和累积叶片数分别为273.35 cm和32.59片,累积灌水量为154.67 L/株,平均株高每增加1 cm耗水0.57 L,叶片每增加1片耗水4.75 L;支架式栽培的番茄累积株高和累积叶片数与袋式栽培差异不大,但是支架式栽培平均株高每增加1 cm耗水0.57 L,叶片每增加1片耗水4.71 L,而袋式栽培平均株高每增加1 cm耗水0.67 L,叶片每增加1片耗水5.42 L。因此,袋式栽培每增加单位株高和叶片数耗水量最多,支架式栽培与槽式栽培耗水量差异不大。

表3 不同椰糠栽培方式对番茄物候期的影响

2.3 不同椰糠栽培方式对番茄果实发育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由表5可知,不同栽培方式下,番茄单株开花穗数和坐果穗数均为6个,但产量有所差异。槽式栽培处理的折合667 m2产量和单株产量最高,分别为8 237.45 kg和3.58 kg,袋式栽培处理次之,支架式栽培处理产量最低。结合灌水量分析,槽式栽培的每立方米水产出显著高于其他2种栽培方式,为23.15 kg,支架式栽培处理次之,袋式栽培处理最低;槽式栽培每形成1 kg番茄所需灌水量最少,需要43.20 L,分别比支架式和袋式栽培节约用水23.39%与30.96%。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及水分利用率,槽式栽培处理表现较好。

表4 不同椰糠栽培方式对番茄生长及灌水量的影响

表5 不同椰糠栽培方式对番茄果实发育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3 小结

在日光温室条件下,采用支架式、槽式、袋式3种椰糠栽培方式栽培番茄,设置回液量保持在10%~25%,综合考虑各指标的情况,结果表明:槽式栽培的综合表现较好,生产效益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番茄开花、坐果、果实成熟及采收期较为适中,定植后期番茄株高及叶片数生长速率最快,同时平均每增加单位株高和叶片数的耗水量较少,折合667 m2产量及每立方米水产出均显著大于其他2种栽培方式。

另一方面,不同栽培方式对水分的自然蒸腾、蒸发流失以及肥料利用率均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槽式栽培的最佳灌水量也需要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椰糠槽式袋式
商品岩棉条和椰糠条对黄瓜生长、光合、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水泥工业电除尘器改袋式除尘器的几个技术问题
浸泡时长对椰糠基质理化性状的影响
上海袋式除尘配件有限公司
浅谈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项目的成本下降影响因素
幕墙槽式预埋件现场监理探讨
椰糠基质用于番茄无土育苗的需肥性
我国袋式除尘设计水平的全面进步
预制装配式地铁车站结构榫槽式接头力学性能研究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