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联合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2017-07-10张燕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张燕平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临床研究
疏血通联合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疗效观察
张燕平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观察疏血通联合针刺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16例中风恢复期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行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疏血通联合治疗,比较两组血流速度、神经功能情况以及Fugl-Meyer活动与平衡评分。结果:两组BA、PCA处血流速度未显示高度差(P>0.05),研究组MCA、ACA处血流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Fugl-Meyer活动、平衡评分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采取疏血通及中医针刺治疗可改善颅内血流速度以及神经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中风恢复期;中医针刺;疏血通;血流速度;神经功能
中风是神经内科一种常见脑血管病,临床主要症状为语言功能障碍或一侧身体瘫痪等,影响着患者正常生活或工作[1]。在中风恢复期予以受损机体功能恢复干预,可降低致残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在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其依据患者中风演变与个体情况,通过针刺、推拿及药物等综合或单一干预措施,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环节作用特征[2]。近年来,临床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除应用中医疗法,还配合以西药治疗,对于患者预后改善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为明确疏血通与针刺治疗对于中风恢复期患者的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等影响,笔者选取116例患者作为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6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8∶20,年龄45~74岁,平均(60.19±6.43)岁;出血性脑卒中18例,缺血性脑卒中40例。研究组男女比例37∶21,年龄46~75岁,平均(60.34±6.51)岁;出血性脑卒中19例,缺血性脑卒中39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与《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相符,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并发肿瘤者,血液类疾病者,免疫类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针刺治疗:在患者瘫痪对侧的顶颞前斜线及后斜线,应用毫针[东方针刺器械厂,28号(0.38mm),2寸(50mm)]于后斜线五分之二与前斜线五分之一处行针,深度在1.0~1.5寸之间;于患者瘫痪侧,上肢选取极泉、臂臑、手五里、外关、手三里、曲池、合谷等穴位,面部取地仓、水沟、风池、颊车等穴,下肢取委中、伏兔、环跳、阳陵泉、三阴交与足三里等穴,选用28~32号长在2.5~3.0寸的毫针刺入,并留针半小时;每隔10min进行1次行针,6次/周。研究组针刺方法同对照组,并于此基础上予以疏血通(国药准字Z20010100,牡丹江友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mL+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坚持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4]观察两组血流速度(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采用美国ATL生产HDI3000型),包括基底动脉(B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情况,采取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NIHSS评分越低表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MMSE评分最高为30分,得分在27分以下表示认知功能障碍,得分越低越严重;对比两组Fugl-Meyer活动评分与平衡评分,前者分值在50分以下为运动障碍严重,得分越高障碍度越轻;后者总分0~14分,得分越高平衡功能障碍越低。
2 结果
2.1 两组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BA、PCA处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MCA、ACA处血流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组别例数BAPCAMCAACA对照组5837.92±6.9838.21±7.1246.71±10.5935.42±8.28研究组5838.64±6.3639.05±8.6663.23±9.47*50.62±8.99*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情况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NIHSS、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情况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Fugl-Meyer活动评分与平衡评分比较 研究组Fugl-Meyer活动、平衡评分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Fugl-Meyer活动评分与平衡评分比较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风临床上以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较高,其引发主要原因为组织血液出现供应障碍,因缺氧缺血致使脑组织坏死或软化,临床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为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临床需加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治疗,有研究表明[5],中医针刺联合疏血通治疗可有效提高疗效与患者预后。
本研究中,两组BA、PCA处血流速度比较差异不明显,研究组MCA、ACA处血流速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NIHSS、MMSE评分优于对照组;研究组Fugl-Meyer活动、平衡评分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与李社芳等[6]研究结果相似,表明中风恢复期应用疏血通联合针刺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改善临床症状。中医学认为,中风恢复期引发机制为本虚标实,因气瘀导致血运受到影响,血行受阻后瘀血产生,经络阻滞,从而引起病证出现,临床治疗时应注重通络化瘀及益气养阴[7]。针刺治疗时,行针于阳陵泉穴,能够达到息内风与祛外风目的;行针于风池穴可达清肝胆、驱风、散寒止痛与舒经通络效果;行针在外关、内关穴可调和阴阳;针刺合谷等手阳明穴能够有效达到健脾益胃、激发元气、生化气血以及调节五脏六腑元气、祛除邪气功效;诸多穴位共同行针能够有效提高补气血、益肝肾、化痰祛瘀、舒筋通络效果[8-9]。西医对于中风恢复期治疗主要是利用药物进行症状缓解。疏血通注射液由动物类中药地龙、水蛭等合理组方之后,利用先进工艺炼制而成,作用于人体后可有效抗血小板聚集、溶栓以及抗凝[10]。中医认为,血蛭为破血逐瘀之良药,而地龙走血分,能够消滞通血脉,协同作用具有良好活血化瘀与痛经活络的效果,从而有助于中风恢复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此外,该药物采取静脉滴注给药,可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进入机体循环,可快速起效,且血药浓度高,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在针刺治疗同时联合运用疏血通注射液,能够有效发挥协同作用,促进中风恢复期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其神经功能状态,使四肢活动能力提升[11-12]。
综上,中风恢复期患者采取疏血通及中医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颅内血流速度以及神经功能,患者认知能力及活动能力均得到明显改善,但本研究未对患者预后情况作详细分析,还需进一步研究。
[1]郝玉芳,焦富英.中医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简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志,2016,30(4):121-123.
[2]王奕.针刺与醒神通络方联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影响研究[J].针刺临床杂志,2016,32(10):25-28.
[3]李平,吴钟旋,张铷,等.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王伟,卜碧涛,朱遂强,等.神经内科疾病诊疗指南[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462-468.
[5]岳爱霞.醒神通络方加针灸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0):200-204.
[6]李社芳,郑绍周.疏血通联合中医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26):3713-3715.
[7]薛青理.针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10):125-126.
[8]袁卉屏,柳伟,朱蔚.偏瘫灵配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证中风恢复期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12):1263-1264.
[9]苏浩亮,黎桂泱,朱均权.活血益气方联合康复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疗效及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12):3070-3072.
[10]张风林.通络牵正方联合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的缺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18):212-215.
[11]吴宏,黄琼,高碧容.老年中风恢复期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63-64.
[12]潘艺东.自拟通络牵正方联合针灸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4):82-83.
张燕平(1972-)女,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帕金森及中风诊断治疗。E-mail:18615640138@qq.com
R255.2
A
1007-8517(2017)12-0093-03
2017-04-11 编辑:陶希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