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金融学》教学改革探析
2017-07-09梅媛
摘 要:《金融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作为引导学生进入金融殿堂的启蒙课程,《金融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至关重要。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从当前《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探讨了优化这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方式、方法,以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金融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2-156 -02
《金融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作为引导学生进入金融殿堂的启蒙课程,《金融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金融思维至关重要。《金融学》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属性,具有信息量大、兼容性强、涉及面宽等特点。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把其庞大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授给学生,并启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进一步思考,提升学生的《金融学》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
一、当前《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各界对于《金融学》的教学进行了诸多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問题,制约着《金融学》的教学效果,阻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在:
(一)从教学内容看
1.讲授内容的顺序编排不合理。教师在讲授时,一般都是按照教材原先的章节编排由前至后依次展开教学内容,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前后照应,没有注意知识的连贯性,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金融学》的知识框架,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抓不住学习的主线,抓不住重点,就难以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内容的安排重理论、轻实践。不仅仅是教材编写重理论、轻实践,而且由于课时所限,开课院校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对实践类课程的重视度不足,对其内容和课时进行了压缩。这种教学编排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导致大学毕业生皆因动手能力差陷入就业难的困境。
3.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或是选用教材或版本陈旧,内容未能及时更新,所授内容已淘汰;或是对传统理论介绍较多,对其最新发展涉及较少,使得学生无法主动关心金融前沿理论与实事,无法调动学习的能动性。
4.在教学要求方面没有将不同的专业区别对待。虽然多个专业均开设有《金融学》课程,但通常是多个专业合并授课,授课内容相同,没有根据各专业对《金融学》学习的具体要求建立与各专业特点相符的《金融学》教学体系,不利于《金融学》专业的细分培养和专业方向塑造。更没有在教学中将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相融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二)从教学过程看
1.部分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我国高校很多教师都是在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直接应聘走上讲台任教,在其任教前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教学培训,不知道如何去组织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从教学方法看,《金融学》在教学时仍然普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此种教学方法具有简捷、高效两大优点,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但如果运用不好,反而会制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知识、信息都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流动,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缺乏探究、研究和合作的过程,填鸭式教学培养的多为被动型、执行型人才。
(三)从考核环节看
1.考试目的不明确,难以调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积极性。考试的作用在于检查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客观评价,发挥激励和竞争的作用,但双方都没有真正认清考试的目的,结果成了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对于教师而言,考试意味着课程终结、教学任务完成;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是为了拿学分、评优、入党、保研。
2.考试内容片面,题型设置不合理。《金融学》的考试是依据指定教材出题,只注重对记忆的考查;考试的客观题比重过大,学生没得发挥;简答、论述等主观题也是有固定答案,很难反映学生的分析能力。
3.考核方式单一,成绩评价体系欠合理。《金融学》一般以期末书面考试成绩为主,辅之以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此种方式使学生只能通过考试成绩来证明自己,分数至上导致学生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只注重学习结果不注重学习过程。期末一次闭卷考试加大了应试风险,考生考试时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备考范围等偶然因素都使得考试难以反映出考生的实际水平,降低了考试的效度和信度。
二、“以学生为本”,《金融学》教学改革探析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体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推进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确保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明确教学目的
只有明确《金融学》的教学目的,才能找准教学改革的方向。我们的《金融学》教学应当做到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让教学与就业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二)转变主体思维
将教学主体由教师转换为学生,引导学生去自主学习,让其真正融入到教学中去,以提高其学习自主性、能动性。
(三)在教学内容上,要紧跟金融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不断更新、充实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框架,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重点。要结合不同的专业,制定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要将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相融合,注重结合金融领域的职业特点,教育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的对教学内容重新组织调整。
(四)在教学方法上,可以根据不同的讲授内容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理论部分,全新的理论可以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法、图解教学法,简明扼要的把金融知识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学科交叉所涉及的理论,由于学生先前已具备了一定的铺底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角色互换,由学生尝试讲授,这有助于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精神。实践部分的教学,应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具体包括:案例法、情景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模拟实践教学等。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五)在考核上,考核内容应与社会现实问题衔接,加大非记忆性元素的考核力度
考核形式多元化,可采用开卷考试、笔试+口试、笔试+实践操作、笔试+调查报告、讨论、资格证替代等多种形式。试题答案开放性,让学生尽可能的发挥想象力,只要言之有理、有内在逻辑,就能得高分。
(六)提升教学水平
加强对教学人员的培训,积极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将教学水平作为评定教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分享教学经验并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注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通过“以一带一”的方式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面对的永恒课题,我们要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德,安起雷.我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几个问题[J].区域金融研究,2010,(08).
[2]刘荣茂,常宇琛,李晓晖.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优化探析[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4,(04).
[3]彭见琼,周艳.研讨式教学在金融学专业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研究,2013,(09).
[4]魏文静.关于创新金融学教学模式的思考[J].西安邮电大学学报,2008,(04).
[5]王文荣,李家贤,贾冀川.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与实践[J].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01).
[6] 廖长友.金融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7).
作者简介:
梅媛,女,安徽蚌埠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货币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