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质量协调发展研究
2017-07-09谢尚
摘 要:以2010-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生活、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对城市群质量协调发展进行研究,采用熵权法与耦合协调模型对其进行时空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协调发展状况在空间上呈现“平行四边形”格局,并且在核心城市周围呈现极化趋势;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协调发展程度在时间上有微弱上升趋势;长株潭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好,环鄱阳湖城市群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其次,武汉城市圈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差。为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建设,分析认为可以将武汉、长沙、南昌和宜昌设为四个主体辐射功能区,依托四个主体辐射功能区合理规划,统筹城市发展;从政策上进行重视,采取奖惩激励措施;并针对武汉周边城市,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提出差异化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发展质量;耦合协调度;建议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2-62 -04
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初由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构成。2013年初,安徽加入,在短暂的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涉及鄂湘赣皖四省大部分城市。2015年4月16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范围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共31个城市,又称“中三角”。“中三角”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三极三圈三核心”,空间上主要特征为“主轴成环城市同带”。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使之成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发展、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城市群协调发展是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发展的重要支点,因此,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水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实践意义。
针对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研究方法层面,刘长新,王维国(1994)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14个城市的人口、社会和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用子系统质量得分的线性回归系数代表其发展比例关系,并构造两个与三个子系统的协调系数进行分析,得出14个城市为基本协调发展状况,两两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良好,特大规模城市的协调发展状况最好的结论。熊鹰,李彩玲(2014)采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张家界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子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再简单套用物理学中的耦合度模型分析了张家界市的系统基本综合发展状况与系统耦合发展程度,得出该市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中低水平,综合发展以旅游超前型发展为主进行演变。刘婧,郭圣乾等(2016)采用邓式灰色关联法计算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和就业质量两两系统的不同指标的相互作用,并计算其耦合度,分析出了三者之间的耦合关联度的异质性特征。在针对长江中游城市带的耦合协调研究方面,周克昊,刘艳芳(2014)等基于2005年与2011年的数据对长江中游城市群37个城市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进行综合发展水平及时空分异评价,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刘欢,邓宏兵等(2015)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度模型对2006-2013年长江中游城市带126个城市测度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度,研究提出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增长的趋势,区域视角上并呈现阶梯特征,空间上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异质性,建议充分发挥“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转变土地财政思想,真正实现地区发展水平的提高。馬静,李小帆等(2016)对2006-2013年对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与动态协调发展模型进行分析,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等14个初级指标,表明总体呈现中度协调发展等级,生态发展子系统呈现落后状态,协调发展水平空间上呈现较大差异,并提出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措施的建议。综上所述,对协调发展的研究基本方法比较成熟,但对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计算本文存在不同的推导见解,同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程度的研究上,本文选取了不同的指标体系进行研究。
一、数据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对象
本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分析的数据取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2015》《湖南统计年鉴2011-2015》《湖北统计年鉴2011-2015》和《江西统计年鉴2011-2015》,对于少量缺失指标相应列均值替代。
本文基于对各城市研究的方便性原则和可获得性原则,数据评价研究对象为除仙桃、天门和潜江三个县级市以外的28个地级城市 ,主要包含湖北武汉城市圈(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孝感、咸宁),襄荆宜城市带(襄阳、宜昌、荆州、荆门),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长沙、株洲、岳阳、益阳、常德、湘潭、娄底、衡阳)和江西环鄱阳湖城市群(南昌、景德镇、九江、宜春、抚州、吉安、鹰潭、新余、上饶、萍乡)。
2.耦合协调度模型
由物理学中的耦合度模型引申出城市质量评价的耦合模型,可以通过耦合度来探讨出城市质量一级评价指标之间有序发展程度。本文引用廖重斌(1999)协调概念的定义与分析思想,需要子系统之间的离差系数越小越好,本文定义f1、f2和f3为三个子系统综合得分,v3为三个子系统的离差,S3分别为两个与三个系统之间的标准差,需要让v3达到最小。推导过程如下:
二、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科学性、系统性、典型性、可比性和可获得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统计年鉴引入三大方面的指标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分析。
三个方面分别是生活发展子系统,经济发展子系统与环境发展子系统,其中生活发展子系统是以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服务设施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和交通水平为主;经济发展子系统主要是以人口基数而计算的生活消费、投资和产出水平;环境子系统主要以环境绿化水平与生产消费技术水平为主。为探讨三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状况,因而构造如下各子系统的发展质量评价体系框架。
三、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耦合协调评价与分析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子系统发展质量耦合协调度实证评价
首先根据熵权法进行R编程计算出三个子系统五年来的综合得分,然后根据三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公式得出相应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耦合度如表2所示。
表2表明:大部分城市处于磨合阶段与中度耦合阶段,说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发展程度具有一定的成效,不存在系统之间的极度不协调状况,国土空间发展的均衡方面是可观的;综合城市质量发展较好的城市,比如武汉和长沙等耦合度水平并不算最高,这一定程度说明了这些大城市系统之间的均衡发展并不一定是最完善,抚州、孝感和常德等市子系统之间具有更高的均衡性;最后,耦合度研究缺乏对发展水平大小之间的研究,因此引入耦合协调度,如表3所示:
从表3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系统协调发展水平不足,根据廖重斌(1999)设定的耦合协调度(见表4)划分标准,武汉城市圈很多城市都处于轻度与中度失调状态,武汉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宜昌与黄石处于频临失调状态;环长株潭城市群系统协调发展相对较好,大多城市处于轻度失调状态,长沙处于勉强协调状态,株洲和湘潭处于频临失调状态;环鄱阳湖城市群系统协调程度处于前两者之间,大多处于轻度失调状态,南昌处于频临失调状态。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质量系统协调发展程度时空异质性分析
将耦合协调度分成四个档次利用ARCGIS作图,第一档次G≥0.45,第二个档次0.45>G≥0.37,第三个档次0.37>G≥0.30,第四个档次G<0.3。通过图1观察近五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子系统协调发展特征,图中只标出了当年耦合协调度为第一二档次的城市。
从图1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征:(1)武汉、长沙、南昌和宜昌的系统耦合度发展程度总体而言更好,呈现“平行四边形”格局。从平均耦合度来看,处于勉强协调状态的城市占比11%,处于频临失调状态的城市占比11%,处于轻度失调状态的城市占比53%,处于中度失调状态的城市占比25%。表明武汉、长沙、南昌和宜昌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需要在平行四极辐射驱动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引领作用。(2)近五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有微弱的进步。表3与图1有,处于勉强协调状态与频频协调状态的城市数量变化不大,处于轻度失调状态的城市比例在2010年为46%,在2012年的比例为50%,在2014年的比例为57%。处于中度失调状态的城市比例在2010年为18%,2012年为11%,2014年为14%。这说明处于勉强协调、频临协调状态与轻度失调状态的城市均衡发展效果没有显著变化,需要重视其协调发展问题,中度失调状态城市需再接再厉,早日摆脱中度失调状态。(3)长株潭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好,环鄱阳湖城市群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其次,武汉城市圈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差。武汉城市圈中武汉周边城市普遍耦合协调度发展不好,主要是因为经济子系统与环境子系统发展不足所致,高科技产业在武汉的集聚发展,而周边城市传统产业技术发展不足 ,资源利用单一,而且具有高能耗高污染性质,造成环境水平发展不足,让武汉在其周边成为“鹤立鸡群”之势。环长株潭城市群中娄底耦合协调发展差的原因是因为经济子系统发展不足,其他城市发展比较均衡,因此娄底要注重经济水平发展,争取向其他城市靠拢。环鄱阳湖城市群相对于长株潭城市群来说,生活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发展都不足,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江西交通水平发展不足,且县域工业规模效应弱,创新能力差,传统工业比重大,生产工艺落后,产品附加值不高,增长呈现单一粗放式增长模式,景德镇等市环境破坏厉害,如陶瓷行业危害性较大,因而造就江西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不足。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针对2010-2014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质量进行耦合协调研究,涉及经济、生活和环境三大子系统,囊括空间、时间和省域三个角度,发现近五年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独特特征并给出探讨性建议。
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协调发展状况在空间上呈现“平行四边形”格局,并且在核心城市周围呈现极化趋势。为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协调发展建设,可以将武汉、长沙、南昌和宜昌设为四个主体辐射功能区,依托四个主体辐射功能区合理规划,统筹城市发展,优化空间均衡发展布局,将四个功能区的生活与经济子系统培育成“极核—串珠”模式,让协调发展呈现辐射蔓延状,引导周边城市合理规划,协调有序发展。
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协调发展程度在时间上有微弱上升趋势。借着国家中部发展战略的东风,协调发展程度微弱提升很大程度得益于经济、生活和环境的量增长,而不是单纯系統之间的合理有序发展度提高,然而只有城市各子系统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并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要解决协调发展程度上升缓慢的根本方法,得从政策上进行重视,从量增长方面,政府确定核心城市的带领地位,规定核心城市的合作引领目标。从协调发展方面,政府鼓励城际之间的优化合作交流,支持产业有序升级与转移,惩罚给各子系统发展带来过强负效应的不利行为。
在三个省内,长株潭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好,环鄱阳湖城市群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其次,武汉城市圈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差。针对武汉周边城市,大力利用武汉和宜昌两个城市的交通资源与公共服务资源,依托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基础资源,合理实现产业转移与转型,打造区域特色集群产业。长株潭继续保持发展协调结构性,注重子系统的全面发展,并对娄底发展给予扶持帮助。环鄱阳湖城市群还需持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考虑针对传统工业进行优势产业培育,提高生产创新能力,针对赣中南地区,实现资源优势整合,推行生态循环生产,消除高能耗高污染是实现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N].人民日报,2014-03-17009.
[2]刘长新,王维国. 人口、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研究[J]. 管理世界,1994,02:188-191.
[3]熊鹰,李彩玲. 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S3:246-250.
[4]刘婧,郭圣乾,金传印. 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就业质量耦合研究——基于2005—2014年宏观数据的实证[J]. 宏观经济研究,2016,05:99-105.
[5]周克昊,刘艳芳,谭荣辉. 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时空分异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11:1510-1518.
[6]刘欢,邓宏兵,李小帆. 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差异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05:160-166.
[7]马静,李小帆,张红.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质量系统协调性研究[J]. 经济地理,2016,07:53-61.
[8]廖重斌.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 热带地理,1999,02:76-82.
[9]魏后凯,成艾华. 携手共同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第四极——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J]. 江汉论坛,2012,(4):5-15.
[10]李雪松,孙博文.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08:996-1003.
[11]曹文莉,张小林,潘义勇,张春梅. 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02:141-146.
[12]孙钰,李新刚. 山东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协调发展度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123-129.
[13]王世鹏. 我国区域矿产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资源与产业,2010,S1:125-129.
作者简介:
谢尚,男,湖北利川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