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平台和立德树人的关系
2017-07-09殷茹
殷茹
[摘 要] 探讨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道路上,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先进性,加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 键 词] 新媒体平台;立德树人;高校辅导员;思想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095-0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一论断,既明确了当代教育的根本使命,又进一步丰富了培养人才的深刻内涵,具有深远的意义。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中华民族建设的脊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以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尤为重要。
新媒体平台,包括移动网络平台的全覆盖、QQ微信、MSN等即时通讯平台的全覆盖、微博新闻客户端等各类咨询平台的全覆盖、微信朋友圈等即时信息分享平台的全覆盖……在与“低头族”的持续斗争中,高校管理者发现,既然我们对手机已经不能视而不见,那么我们就需要找出至少在课堂上和学生和平共处的方式。
例如,某校为了提高听课质量,该院开始试行一条新规:上课前,学生得把手机交出来,集中放置在特制的“手机袋”中,等下了课,大家再把自己的手机拿走。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已经不可避免。现今的大学生,属于极度有思想的人群,他们从小见多识广,习惯依赖于网络的他们,对于高校辅导员传统的面对面的工作方式,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问题解决,接受度都不高。而他们与网络的关系紧密到可以一天不吃不喝但是不能一天断网的程度。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近到“毫厘之间”。新媒体时代只要有一个手机,我们几乎可以看到这个人所有的生活轨迹。老师能够利用网络快速并且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够第一时间看到学生对一件事情的思想反馈,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就可以穿插在这些细节之中。
师生关系中亲密关系的变化。网络对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们已经习惯于有事的时候不写信,不打电话,而是点开QQ微信等即时通讯App发个消息。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利用新媒体手段,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实践。
一、以生为本,尊重个性
马克思说过,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用才能交换信任。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我们面对的群体,是这个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的前途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是现今最具活力的年轻群体,是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按照周期在轮换,不变的是坚守在各个岗位上的高校教师。
互联网最大的特点就是获取信息的手段更加便捷,在互联网技术普及开来后,一个正常人从网络获取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是不可估量的,走在时代脉搏上的大学生尤其如此。他们懂得多,知识覆盖甚至涉及一些教师不了解的领域,阅历的增加让他们更加了解社会,也使他们不再拘泥于眼前这个小世界,更加憧憬未来。
面对人类历史上信息共享最快的群体,规避共性和个性的并存是不可能的,在研究共性的基础上,我们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紧跟时代潮流,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
二、坚持平台建设,关注时代发展
(一)将信息共享成为工作的常态
传统的工作模式中,需要开会传达的精神,需要纸质材料发放的文件,现今都可以在不同的新媒体平台中共享。例如,所有的文件精神都可以在QQ平台中传输到每一个教工党员、学生党员、普通学生手中,让大家在第一时间研习党的最新动态;我们推出一个自主创业突出的学生典型,可以将其做成电子书,利用微信公众号向所有关注的学生推出;推出一个全新的活动,可以在微信公众号中宣传,达到将信息传达到每个学生手中的目的。
(二)将平台互动做到最大效果
在现今的新媒体平台时代,高校辅导员也要紧跟形势,利用自己的微信、QQ等账号,时刻保持与学生互动,达到“即时分享,及时回复”的效果,时刻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能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情绪问题,及时与之取得联系,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我们就可以在学生心中树立更为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我们立德树人工作的进行。
(三)将思想宣传教育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内容
在新媒体平台中,包括各个领域全方位的信息,而我们高校辅导員队伍的信息传达重中之重就是思想宣传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学一做”等信息及时传达给每个学生,将先进的典型事迹及时宣传到每个学生的身边,将极大地帮助立德树人工作的进行。
多年的高校学生工作经验使我领悟到:一个人宽宏大量,身边的人都会被他感动,被他的努力和真诚所打动。即使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加上高校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一样可以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我们生存在这个时代,就需要借助时代的利器,使之成为我们工作的帮手,成就我们平凡而伟大的事业!
参考文献:
[1]翁铁慧.立德树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