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隐性思想政治工作教育问题研究
2017-07-09孙晗
孙晗
[摘 要] 隐性德育是用渗透式的方式,以受教育者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文化与实践活动为载体,影响受教育者的生活环境,从而对其产生潜在影响的一种品德培养方式。与显性德育相比,它更能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产生对道德规范的认同,回避了枯燥的说教,采取无形的手段,在隐性德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不易产生逆反心理,实施起来也就会更为顺利。因此希望通过对当前高校辅导员隐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现状分析,找到高校辅导员隐性政治工作的开展策略与方法。
[关 键 词] 高校辅导员;隐性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086-01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隐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现状分析
(一)高校辅导员对隐性思想工作认识不足
目前,高校辅导员对德育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够,在德育上仍然习惯采用传统的说教形式硬性灌输道德标准。这同高校内文化建设的传统沿袭有关,辅导员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传统上认为,辅导员不过是一个通过行政手段发布命令规范大学生行为的角色。目前,高校的德育未能充分探索方式方法,用隐性的方式去影响大学生的心灵世界,让他们感受思想道德自身的魅力,去自觉形成文化认同。隐性德育还意味着必须将学生的自身需要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从他们自身的心灵需要中去挖掘进步的空间。但是,目前许多高校都看不到学生的需求,更不用说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建设一个宜人的环境了。
(二)部分辅导员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不高
高校辅导员要做好德育工作,首先自己的理论水平和道德素养要过关,这能够使得辅导员个人产生一种内在的人格力量,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然而,目前我国个别高校辅导员仍有思想水平不高、道德水准低下的问题存在,这对实际德育工作无疑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高校辅导员自身会起到模范作用,他是德育目标人格化的标杆,而且其自身的素质还会影响他对德育工作的理解,其自身的道德水准会决定他的眼界和对教育方式的灵活运用。部分辅导员对自身岗位的责任认识不清,缺乏职业精神,对德育工作重视不够,对待工作敷衍了事;还有部分辅导员在工作中过于形式主义,同学生缺乏有效沟通和交流,更谈不上对其在思想品德上加以积极正面的引导了。
二、高校辅导员隐性政治工作的开展策略
(一)以个人魅力感染学生
高校辅导员应首先加强自己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准,将其内化为一种生动的个人魅力,形成能影响校园文化的强大力量,让学生自觉形成对思想品德更高层次的追求。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其个人的思想状态、处事方式都会给学生留下印象,形成现实的影响,成为学生效仿的目标。辅导员有了坚定的政治立场,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才能获得大学生的自觉认同,这也有助于具体德育工作的展开,只有以自身的魅力在学生心目中建立了威信,学生才会自觉地追随他们。现今大学生中有不少存在心理问题,不能乐观积极地看待人生,辅导员要帮助其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对自我改善的追求,这些都与辅导员的个人形象分不开。
(二)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
任何工作要想顺利开展,都必须妥善处理人际关系,高校德育工作也是如此。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同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让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辅导员,才能够配合德育工作。隐性德育讲求一种文化环境的建立,讲求学生自觉的内在认同,这就更要求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以在校园中形成一种相互感应的强大思想道德磁场。隐性德育强调的是一种无意识的接受,在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学生把辅导员视为朋友和人生导师,才会自觉接受其推行的思想政治与道德尺度,并形成自觉的心灵认同。相反,如果师生关系僵化,缺少贴近心灵的沟通,德育工作的开展就会困难重重,很难建立一种有助于品德熏陶的积极校园文化,隐性德育工作的优越性也就完全不能显示出来。
(三)以细致入微的方式潜入学生的生活之中
隐性德育讲求间接影响、潜在渗透,它要对学生的情感和理性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使其重新看待自身和世界。高校辅导员首先要了解学生,倾听他们的情感诉求,了解他们的困惑,对他们的思想困境和在实际生活中遭遇的问题进行尽可能全面的了解。辅导员要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他们的生活细节,才能感受到他们真实的心灵世界,才能了解在德育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方
向,并在具体工作中进行灵活的安排。就具体的工作而言,辅导员要将德育渗透到生活的多个方面,隐性德育的工作既要有目的性、系统性,又要讲求轻松活泼,要创造一种自然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相比传统德育,隐性德育注重对心灵潜移默化的影响,强调学生的自觉心灵认同。高校辅导员在高校隐性德育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人生价值观念、为人處世方式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隐性德育对德育工作方法也提出了要求,为了更好地在学校推行德育,辅导员还应当积极转变思维,更新教育方式方法。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用自己的个人魅力感染学生;以和谐的师生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以细致入微的方式潜入学生的生活之中,从而有效完成对学生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邹红双.论隐性德育课程资源开发[J].文学教育(中),2013(12).
[2]夏秋,张晓红,韦彦凌.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隐性德育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3]金艳,潘璠.浅析隐性德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