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山西民歌的现状与发展

2017-07-09薛芳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0期
关键词:秧歌民歌山西

薛芳

[摘 要] 山西民歌是一条坚韧的根脉,是山西历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孕育新时代文化艺术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使它保持长盛不衰。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山西民歌;传承;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J642.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176-02

由于从事音像出版工作的关系,让我有机会接触了大量的山西民歌。那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旋律,那土得掉渣的歌词,虽然山野粗拙,却是直逼听者的内心,每次听了都让我如痴如醉。但遗憾的是,即使像我这样土生土长的山西人也能感到山西民歌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如何让宝贵的传统文化艺术山西民歌在新时代重新绽放光彩,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一、山西民歌历史发展渊源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醇厚的历史文化和独有的地理特征造就了山西独特的民俗文化,使其成为黄河流域民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众所周知,民歌是语言和音乐结合的产物,山西方言是中华民族方言中最复杂最有特色最丰富多彩的一支语系,是一座蕴藏十分丰富的方言宝库。与此相适应,形成了具有山西独特艺术风格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歌。山西民歌除了具有音乐学价值之外,还为研究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等多种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是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山西民歌从体裁上大致可以归纳为五大类:(1)适于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或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一般是上下两句的乐段结构,具有代表性的有“山曲”“开花调”“卷席片”等;(2)号子,就是劳动号子,虽然也有曲调,但主要是强调节奏,乐曲鲜明有力,音调单纯流畅豪迈;(3)小调,是指那些适于在室内或在室外从事不太沉重的劳作时随时可以哼唱的小曲,多为叙事歌,结构一般比较规整,体裁丰富、幽默、风趣、诙谐,流传最为广泛;(4)秧歌,品种繁多,分布也很广,其中特点较为鲜明的有:祁太秧歌、沁源秧歌、祁县过街秧歌、原平凤秧歌、临县伞头秧歌,此外,还有一些载歌载舞的演唱形式,也编入了秧歌类,主要有河曲的“二人台”、左权的“小花戏”、和顺的“凤台小戏”等;(5)套曲,是指叙事性很强、形式较大的民间声乐套曲,内容多是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这些原生状态的民歌,曾经流传千年,伴随我们先辈的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伴随他们的春种秋收、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承载着我们祖祖辈辈的自由呐喊和随性吟唱。它像是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着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二、山西民歌衰退的必然性以及再发展

随着文化生态的变迁,这些曾经活跃在人们生活中的民歌、戏曲等娱乐形式,随着生产力的发达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在当今文化处于全球化、多样化、开放化的信息社会,民歌已随着人们对流行音乐的喜爱而淡化,无法再保持其原有的活性状态。山西民歌是山西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山西文化历史、生活习俗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依靠其自身的优势,赋予山西民歌崭新的生命力与适应性,再发展,再创作。

山西民歌中有许多优秀的素材可以成为再创作源泉,民歌要用方言来唱才有味道,至少也要是普通话里夹杂着山西方言,关键字词如果用纯普通话代替山西方言演唱,就失去了民歌所特有的韵味。传统民歌是方言的夸张,方言土语、野嗓子加旋律才能称为真正的民歌。在保持其特色的同时还要深入挖掘能真正能引起当今时代所共鸣的东西,在不变中求变。将更多与时代相统一的元素融入作品的再创作中,使其重新焕发光彩。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支持的大型新编说唱剧《解放》就是一部对山西民歌、戏曲、歌舞进行再创作很好的例子。全剧采用了戏剧音乐模式,将《桃花红杏花白》《樱桃好吃树难栽》《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等多首观众耳熟能详的晋中秧歌和左权民歌等多种音乐体裁用现代音乐元素编配成对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与戏剧、歌舞巧妙融合,根据剧情穿插在剧中不同阶段,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让古老的原生态音乐在有着深刻思想的剧情中进行重新诠释,赋予传统艺术新的生命力。

2011年动漫作品《大红公鸡毛毛腿》《走西口》获得了“中国最佳电视动画片大奖”,这种动画与山西民歌的结合可谓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得到了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认可。作品在画面的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与突破,运用剪纸、民俗画、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相结合,用夸张的手法将民间艺术的写意性、装饰性元素与动漫场景设计中的点、线、面完美结合,形成了自成一格的视听语言,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作品体裁多样、风格别致,不但在编创内容上表现出山西劳动人民纯朴、乐观的生活态度,还充分表现出了山西民歌所特有自由性和随意性。但是作为一部成功的动漫作品来说,在音乐方面却只是原原本本地沿袭了传统的山西民歌形式,缺乏在音效上与动漫作品进行相适应地创新,给人的主观听音感觉不是太好,特别是在响度平衡感和環境背景声方面,做得不够细致,影响了整体动漫作品的表现力。但瑕不掩瑜,开发创作这类作品对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音乐是无国界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曲家鲍元恺采用了“中西交融”的手法成功地创作了管弦乐组曲《炎黄风情》,作品分为六个部分,是以中国六个省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民歌为主题,将西洋管弦乐的技巧与中国民族乐曲的有机融合,向世人展现了色彩绚丽的音乐画卷,作品在国内外引起了共鸣并得到广泛传播。作品的第六组曲《太行春秋》中的四首乐曲《走西口》《闹元宵》《爬山调》和《看秧歌》均取材于山西民歌。音乐的改编、创作充分保留了民歌原汁原味的曲调,这种创新不但赋予我国民间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也赋予流传久远的传统音乐以新的面貌和新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充分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层内涵,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世界化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2014年《炎黄风情》的部分选曲进入国家标准小学音乐课本,成为我们下一代接受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教材。

近年,随着国家以及山西省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的增大,在山西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方面有了更多让人惊喜的作品,比如《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这是一部萃取了山西民歌精华,集三晋戏剧、歌舞之大成的大型原生态山西民歌大型音画舞蹈演唱会。在音乐创作上运用大型的交响乐队与山西地方特色乐器融合交互呈现,利用现代高科技的灯光、道具的配合,使整个剧目场面恢宏,效果震撼,让人热血沸腾。大型左权花戏歌舞剧《太行奶娘》在剧本、唱词上传承了左权传统艺术形式“小花戏”及“开花调”等原汁原味的演唱特色,在舞台呈现上保留了“彩扇道具”“三点步”“蝴蝶扇”等基本舞蹈动作。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地域风格,加之演员特殊的演唱方式与技巧,使得听者被深深地触动和感染。这些音乐作品的推出,让大众有了更多接触传统民间音乐的机会。

好的传统文化作品不应被社会淘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适应时代发展,才能让大众充分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魅力。一方面我们需要保持传统民歌原有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又要对其进行改造,融合现代节奏、旋律等元素,让世人既能了解到传统文化、传统音乐的魅力,又能重新激活这些古老的民间音乐。

三、保护传统民族文化,是文化工作者的职责,更是一个综合工程

每一种传统文化,包括山西民歌在内的传统民间音乐都需要有一个生长发展的土壤,这是文化的根基问题,离开了生存的土壤,文化传承断裂是难以避免的。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几十年中,粗犷的城市化建设在收获现代高楼文明的同时,同样失去了宝贵的原本多样化的鲜活的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日渐衰退,更多折射出的是一种无奈。

山西民歌是一条坚韧的根脉,是山西历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孕育新时代文化艺术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使它保持长盛不衰。

参考文献:

[1]林亚雄.中国民歌地图[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3.

[2]鲍元恺.炎黄风情[J].音乐时空,2015(3).

猜你喜欢

秧歌民歌山西
呕心沥血,奉献山西农业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地秧歌”的探究
探究河北地秧歌发展受阻的外界因素
秧歌:老北京的“广场舞”
Right to Roam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