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视角下成都体育学院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的策略研究

2017-07-09齐宝龙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0期
关键词:工学产学研校企

齐宝龙

[摘 要] 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创新创业视角下的高校发展,更要促进师生产学研一体化的团队建设,加大高校的科学研究力度,促进高校的规模化发展。创新创业视角下的成都体育学院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不仅仅推动了学校的科研发展,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科学研究意识,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整体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高校师生;产学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051-03

现如今,高校学科知识的发展既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性和交叉性,又注重学科之间的综合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集体性的科研活动,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开放性。国外学者认为高校学生的培养,更要结合社会人才的需求,引导高校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促进多学科以及跨学科的多种合作和交流。关于不同学科知识的资源共享,就要将科研团队的创新性提高,应用人才资源的多种优势,注重创新性人才的规模化培养,并组建较为优秀的团队,促进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国外的研究越来越聚集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这一问题。国内关于创新性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认为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科学知识的应用,并做好人才的创新性培养,不断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同时也要应用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背景,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具体建设对策和建设机制。

一、创新创业视角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高校师生科研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创业视角下人才培养的需求

当前创新创业视角下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注重人才的创新性培养和实践性培养,同时也要培养人才的独立自主意识。国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科技的创新,而科技的创新归根到底需要借助于人才的力量,因此对现阶段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需要全面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尽可能丰富人才的创新模式。关于创新创业视角下人才创新性的培养,要保证人才有创新思维,在创新性思维下应用科学技术的力量,促进技术的创新和科技的创新,对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创新创业视角下普通高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做好“產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工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多种合作模式,不仅包括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的模式,同时还包括学生半工半读的工学结合模式,以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验证[1]。

基于教学实习应用阶段,开发工学结合的多种模式。教学实习主要是学生脱产实习之后继续学习新的课程,并结合学校教学企业培训的多种理念,实现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对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而言,结合学生专业性的知识应用,促进企业员工的有效学习,并做好学生试用期的学习工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结合母系统结构模式,进而确定工学结合以及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的系统性应用。关于“产学研一体化”教育教学的改革,不仅仅促进了创新创业视角下普通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要实现创新创业视角下普通高校教育的教学应用,结合工学结合以及校企合作的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的教学作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需要充分发挥改革实践性的作用,在继续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普通高校工学结合的多种教学模式,促进学校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高校师生科研团队建设的现实意义

“产学研一体化”作为当今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在人才需求分析的同时,不仅仅提高学生的技能,而且也重视学生的整体经济发展。在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模式的分析阶段,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主线性的分析应用,促进分阶段的模式分析。“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同样也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1.促进学生对理论性、实践性知识的学习

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理论性知识,同时也要有较强的实践性能力。而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教育阶段,使学生在完成学校课程学习的同时,在企业对课程知识的学习进行实践性的检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整体技能。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作为学生理论性知识检验的一个学习阶段,通过结合半社会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规模化知识性学习应用,加强学生对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的应用[2]。学校和企业作为两个主体,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引导作用。而工学结合作为学生学习的模式,注重学生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能力提升。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作为学生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模式,注重课程的有效学习和应用,在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发展中,需要促进学生的理论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因此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应用过程,注重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优化师资结构,增强师资力量

师资结构的优化和培养,需要结合学生进行师资力量发展和应用,在师资结构提升阶段,结合学生的功能性特征学习,尽可能地增强师资力量。而师资结构的功能优化和应用,需要做好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学习,加强工学结合的学习应用。校企合作的教学过程,同样也培养了大批的实践性优秀教师,优化了师资结构,进而使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的过程,采取工学结合的模式,及时弥补了教学中的不足,并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了学校的规模化发展和应用[3]。

二、成都体育学院师生团队建设现状

“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关于现行“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如下:

(一)工学结合法律制度不完善,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积极性低

工学结合是一种人才培养过程,需要财政和税收的有效参与,但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阶段,体育教育发展的制度政策环境与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不符合,地方政府难以落实配套资金,体育教育专项经费不足,从业人员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难以体现体育院校的工学结合教学目标[4]。

当前体育院校人才培养阶段,虽然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了政府的角色问题,并在企业的自主经营和利益驱动下,逐步形成了特定的作用机制。但基于市场竞争的压力,难以从根本上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的实习岗位紧张,使学生管理得不到规范,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中发生安全责任事故,企业有着敷衍的态度。

(二)学校缺乏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经验,学校的相关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学校在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过程中缺乏经验。就我校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而言,其中2014级的学生理论课的学习时间为三年,而第四年进行实习,通过和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学生的实习成绩主要是由企业进行评价,不仅缺乏全面的评价标准,同时也缺乏客观的评价过程。在校外实训主要是专业教师负责联系,教师有着繁重的课务,难以有效调整任课和管理两方面的工作,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度不佳,以至于长效管理机制流于形式[5]。课程改革过程仍然结合传统的体系结构,以至于工学结合实践难以落实,课程体系的开发处于较为滞后的状态,学生难以实现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缺乏对工学结合的思想认识,仅仅注重经济利益,社会认知度不足,在工作规章的监督管理阶段,难以全面落实安全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

(三)教学内容设置、教材、师资力量等方面与企业生产实践严重脱轨

长期以来,很多院校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仅仅注重学校的经济效益,直接忽视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关于学生的培养问题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在教学内容设置过程中有随意性的特征,教材的选择也比较大众化,学校教学特色不明显,选择顶岗实习的企业和自己的专业性教学理念不符合。尤其是学校的实训设施建设,难以和服务一线的最新生产设备比较,使职业教育教学较为落后。

(四)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障,企业缺乏与学校合作的动力

普通高校选择实习企业的同时,主要是实现顶岗实习的目的,在现实的工作岗位上完善学生的体育技能,保证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体育院校往往将学生是否服从于企业岗位安排这一问题忽略,使学生顶岗实习处于非意愿选择状态[6]。就我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而言,学生实习期间可以结合自己的意愿选择辞职,自身实习的合法权益受到根本保护。但是在学生工学结合以及顶岗实习过程中,难以在企业环境下真正地完善自身的技能。企业也难以保证学生自身技能的提高,使学生的顶岗实习处于一种被迫状态,即使不满足于頂岗实习的要求,也不能自动离职,工学结合的教学目的也就达不到。

三、创新创业视角下成都体育学院师生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团队的具体对策

体育院校的发展需要做好学生的全面培养工作,在实习实训设施建设过程中,完善校内实训计划,在发挥学生的的主体作用时,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教育以及管理,逐渐完善教育教学体系结构。学校跟踪管理过程,需要建立积极的制度,并做好体育教育以及校企合作办学,加强实习以及组织性的教学应用工作。做好工学结合以及实习规范的相关考核评价制度,尽可能实现学生的规范管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素养,完善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

(一)创新就业人才培养模式

1.确定制度建立的主体

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要做好学生和企业之间关系的协调工作,完善制度体系结构。不仅需要明确学生需要做的范围,同时也要确定学生不能做的范围。就我校而言,通过和企业采取“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加强了工学的结合以及校企的合作关系,同时也确定了制度制定的主体结构,并突出了法律的底线,完善了制度的建设。

2.确定制度执行的主体

基于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过程,执行的主体主要是学校和企业。学校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通过制定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执行的主体结构,在制度的应用下,结合工学结合以及校企合作的人才管理过程,落实制度执行的应用过程。按照法律,加强学校法律主管部门的管理,并加强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这种自主经营的经济组织结构,需要结合法律的制度标准,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提供较好的成长环境。

3.确定制度指向的客体

体育院校在推行“产学研一体化”人才模式的同时,也要明确制度本身的定制特征,在工学结合的应用下,做好人才的培养工作,尽可能地分析企业实习实训的条件,逐渐缓解自身实习实训的基本压力。逐渐缩减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丰富学生社会工作经验,使学校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逐渐提高,办学成本逐渐减少。学生顶岗实习阶段,需要加强学生的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发展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二)为创新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制度框架体系

1.建立起点准入制度

“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需要建立起点准入制度,加强工学结合的应用和校企合作准入制度,在政府和行业组织发展中,结合工学结合以及校企合作的建设过程,合理选择工学结合制度。企业参与工学结合过程,政府作为制定者,同时也是执行者。关于为学校实施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的准入制度,政府作为制定者,同时行业组织和政府也是执行者。为学生选择一种工学结合准入制度,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制定者,学校完善实施规则的同时,同时也是执行者。

2.建立过程管理制度

过程管理制度的完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在共同教育以及管理过程中,逐渐完善学生教育教学体系结构。基于制度的建立,需要结合企业的体育教育发展,并制订校企合作办学的优惠政策,在企业工学结合以及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顶岗实习组织工作,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政策,保证学生的劳动权利,促进学生的安全生产,保障学生有合理的工资报酬,并落实学生的安全责任保险制度。

3.建立考核评价制度

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需要结合企业诚信档案公布制度,在诚信档案以及企业信用的等级分析过程中,结合企业的贷款和融资渠道应用,充分发挥学生工学结合以及顶岗实习的基本考核评价制度,并在顶岗实习的表现阶段,做好毕业的鉴定工作,完善学校管理评价制度,做好学校的招生以及经费投入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完成学生整体学业成绩的有效考评。

普通高校人才培养过程,需要结合当今体育教育发展的方向,尽可能增加国家投入经费比重,创新学校培养目标,做好教学的创新设计,实现课程的实践性设计,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建立体育资格证书制度,做好体育资格证书制度的推广工作,从根本上提升体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更好地融入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中。产学研一体化的团队建设,在未来的发展中不仅可以增加高校的科研成果,同时对教师科研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着积极作用。现代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更要结合对学生多方面知识的培训,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促进高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康丽勇.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6,40(9).

[2]刘晓冰.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6,17(5).

[3]郭文婷.高中数学“用教材教”的认识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6.

[4]王芹.基于微课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化教学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4).

[5]尚云峰,戴文静.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社会服务平台建设探讨: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2):6-8.

[6]杨瑞请.浅析高职院校在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办学中的优势[J].时代教育,2015(24):37.

猜你喜欢

工学产学研校企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1年新增本科专业中工学农学占比最高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2017-2018学年华东师范大学授予理学、工学博士学位人员名单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
论国际商贸类专业课程工学交替实践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