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

2017-07-09吕海侠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0期
关键词:素质体系院校

吕海侠

[摘 要]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日常工作,也是人才培养考核的重要内容。为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核,结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现状,分析了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给出了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议。

[关 键 詞] 高职;综合素质;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036-02

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技术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高职院校对学生专业技能、思想道德、工作态度、处事能力等情况进行全面的、有效的评价,是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行多数院校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大多重知识、轻技能,重智力、轻品德,而最能展现高职特色的职业能力等指标,在人才培养和评价体系中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导致学校培养的并不是企业需要的,学校评价的“好学生”却不是企业需要的“好员工”。如何培养和评价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成为众多高职院校一直在总结、思考和持续研究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现状分析

(一)职业特征不明显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色未充分体现,主要表现在内容上仍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高职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动手能力等优势特征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未得到充分展现。这种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学术教育评价体系,导致当前学校培养的“好学生”并不能成为企业所期望的“好员工”。[1]

(二)评价体系不完整

评价的制度和机制缺失或不完善,没有科学的评价制度和评价标准,不能完全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即便有较全面的评价制度和标准也因为其复杂而无法得到贯彻实施。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没有有机结合,知识与能力混为一谈,没有分别评价。注重对成绩的静态评价,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动态评定,导致评价结果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使评价的功能展现不够。注重通过系列量化指标计算的评价结果,忽视评价过程的时效性,致使学生很难通过结果认识到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及改进办法,评价的导向性、发聩、激励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评价结果没有成为学校调整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改变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持续提高的风向标。

(三)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导向性不强

学校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征,未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教学环节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体现个性化发展和创造性精神的培养。在评价方式上,除了少数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的表现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和奖励外,大部分学生的个性表现在评价过程中未被关注和体现,导致综合素质的评定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事,打击了多数学生通过努力争取“优秀”“先进”的积极性[2]。

二、陕西工院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

(一)探索基于学生职业规划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学生高质量就业和实现其人生规划,已成为众多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作用在于它能够积极引导学生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动态的、过程化的评价,逐步全面了解自己,扬长避短,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的目的。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意味着高职院校必须立足学生的就业和将来的职业发展,以高职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学校、就业或实习单位、学生家长等利益相关各方共同参与,构建以培养和评价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为主要指标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二)突出专业特点

教育面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这是教育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发展起步迟、起点低。高职院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立于不败之地,保持长久的生命力,就必须树立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突出亮点和强项,形成自己的若干品牌和特色专业,并以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这些专业的示范、辐射作用,全面提升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

当前,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质量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企业对人才的选择,关键看其对技术的掌握程度、熟练程度,对行业的适应能力。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个人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必然相应的会关心教育的回报问题,关注教育质量问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切合企业和受教育者的需求,正确定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特色,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进而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以特色和品牌获得行业、受教育者的广泛认同。

(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

探索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近年来,职业能力作为衡量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指标逐渐得到重视,已成为判断学生是否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是否具备学校、社会和用人单位所要求的综合素质的核心[3]。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就必须增加职业能力在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中的比重,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方法和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分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凸显高职的能力本位特色。一年级时侧重思想道德、专业认识、基本技能、人文修养的学习,以教师的知识评价为主,学生和家长综合评定为辅;二年级时侧重专业知识、专项技能、职业技能的学习,以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评价为主、学生合作能力互评为辅,企业对工学交替表现评价为适当补充;三年级时一般在企业顶岗实习,侧重于就业能力、职业道德和综合能力的学习,以企业的综合评定为主,以企业的用人标准来综合评价学生的职业素质。

三、对构建陕西工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思考

评价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优劣,关键在于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的发挥[4]。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不应是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尽可能地逐步完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

(一)宣传综合素质测评的教育意义

综合素质测评的功能不只是为了评奖,还有一个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估、自我激励的训练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测评发挥其有效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将综合素质测评的结果仅仅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甚至为了评奖而测评,为了评奖而左右测评的方式和内容,盲目地将测评结果进行量化排名、加分,这使综合素质测评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因此,素质测评不仅应使学生了解自己在班级的排名,更应使学生本人、家长以及用人单位获得自己最关心的信息,包括评价者对学生的德性、人品、工作水平、处事态度、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描述,对学生存在的优缺点的评价,对其发展方向的建议等,以便于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评价和建议重新审视自己的表现和价值,做出新的角色定位,及时调整行为方式和心态,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构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测评体系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评价方式各有特点。定量评价结果清晰明了,易于操作。然而,由于学生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学生在活动中行为表现的不确定性,人们很难对学生活动中的所有行为进行准确的数量化测定,所以,要加入适当的定性分析,以定量为主,纪实与评议相结合[5],即在简单的数字基础上加上适当的描述性话语,更加形象、科学地反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

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全面比较,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横向比较使学生了解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通过既定目标进行自我对照、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及时调整和改进。纵向比较即与自己之前取得的成绩相比较、包括学习成绩的纵向比较、单项素质的纵向比较、能力发展的纵向比较等,发现进步的地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发展。

(四)加大方案宣传力度,做到测评工作的公开透明

首先,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多数学生对综合素质测评的目的和评价标准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其次,增加透明度,做到“三个公开”:(1)测评人员公开,由各班民主推荐产生;(2)测评过程公开,要不断接受其他同学的监督,及时纠正测评中存在的问题;(3)测评结果公开,要将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尤其对每位学生的加减分要说明具体原因。

(五)不断总结测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完善测评体系,动态更新测评的指标

任何一个测评系统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暴露其弱点和不足,以便改进和发展。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也是一样,也将受到实践的检验和制约。为此,我们在实施测评系统的全过程中,要不断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总结和提高,以求让更完美的系统结构投入运行。

总之,综合测评是一項复杂的系统工作,它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制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科学的综合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谢长旺,赵彦,范丽远.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思考 [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2010(8).

[2]李国桢.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8(18).

[3]饶品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内容与方式[J].文教资料,2012(1).

[4杨绪峰.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旬刊,2011(10).

[5]张艳琼.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J].青年文学家,2012(12).

[6]吴梁州.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再构建[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1).

猜你喜欢

素质体系院校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