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思政形势下辅导员的工作
2017-07-09钮晓悦
钮晓悦
[摘 要] 在大思政形势下,辅导员必须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明确角色定位,树立职业自信;加强学习,做好“高大上”的思想引领;以身示范,做好“接地气”的德育浸润;加强工作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关 键 词] 辅导员;职业自信;思想引领;德育浸润;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206-01
随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的下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大思政形势下,辅导员必须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大思政的新形势下,辅导员该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呢?
一、明确角色定位,树立职业自信
(一)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辅导员的现实工作困惑
很多辅导员无思政相关专业知识背景,而且思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这就需要辅导员加强理论及实践的学习,提升自身能力。千头万绪的事务性工作,使辅导员疲惫不堪,少有对工作的思考。且辅导员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双重身份的定位,在实施中也会遇到尴尬。
(三)辅导员职业自信的树立
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是对辅导员职业的自我认同和热爱。职业自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自身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辅导员需要积极主动地多学习、多接受新鲜事物,以成长的进步建立更强的自信。
职业自信也需要外界环境政策的支持。随着国家对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视,辅导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得到了更高的体现。
二、加强学习,做好“高大上”的思想引领
(一)提高意识形态工作能力
高校意识形态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也出现了意识形态多元化、舆情信息网络化等现象。辅导员要具备很强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关注国内外形势、热点事件、学生集中关注的问题,做好学生思想导向的管控,教育引导学生要有四个“正确认识”,不受负面信息影响,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二)学习传播并带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辅导员首先要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结合学生的工作实际,才能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中做到游刃有余。价值观教育,不仅要靠思政主课堂,也需要辅导员其他形式的日常教育。
(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时代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中国的诸子百家、诗词曲赋、民风民俗等,都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精神、雷锋精神、奥运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这些特定的时代精神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在当下也将成为我们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宝贵精神财富。
三、以身示范,做好“接地气”的德育浸润
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要有自身的特色,就是要浸润到工作的全过程,做好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中育人。
(一)在教育中育人:以活动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
依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焦点事件等,组织学生开展多种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二)在管理中育人:加强班级建设,指导学生自我管理
在班级建设中,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做好学生干部培养,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并创建形成优良学风、班风。
(三)在服务中育人:提升服务意识,以服務行动育人
热爱学生,提升服务意识,为学生做好服务工作。掌握相关事务性工作流程,做到“一口清、一手精”。学生无小事,凡事以方便学生为原则,以学生满意为目标,提供最好的服务。重视心理健康工作,对特殊学生多加关爱。
四、加强工作研究,提高科研能力
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受到重视,这给辅导员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更多挑战。辅导员工作聚焦后,对职业素质的要求更高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还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知识加强对学生思想工作的研究和探索,科研能力的提升也是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成长的要求。在日常的工作积累中,注意加强研究,把工作中的辛苦转化为成果,把工作积累的经验转化为科学。
参考文献:
王建南.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复杂性和主动权[J].思想教育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