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问题现状及管理对策
2017-07-09王晓平
王晓平
[摘 要] 幼儿园只有实行保育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才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就保育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提升保育工作质量的管理对策及方法。
[关 键 词] 幼儿园;保育;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206-02
学前幼儿正处在身体快速生长、神经系统不断成熟的关键阶段,不具备独立生存能力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他们的认知意志、个性发展也基本处于无目的、无意识状态。要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必须让他们接受健康正规、充满爱护的保育教育。幼儿园做好保育工作,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问题及分析
毋庸置疑,目前各级各类幼儿园都非常重视保育工作,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大体表现在两大方面。
(一)幼儿保育队伍的基本现状
有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保育队伍基本现状不容乐观:
1.年龄偏大。保育教师的年龄四十岁以上的居多。
2.整体学历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居多。
3.队伍不稳定。临时工居多,不利于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长期稳定发展。
4.接受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很少。保育教师在幼教理论素养、保教能力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可以看出,保育员队伍的素质明显制约了当前幼儿教育高标准、高层次的发展。
(二)幼儿保育工作认识上存在误区
1.重智育,轻保育
目前,很多幼儿园把幼儿的智育作为首要发展目标,在幼儿保育方面当然也存在重智育、轻保育的现象。这其实是对保育工作的错误认识。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错误认识,分析原因大致有两点:
(1)受家长“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家长在评价孩子的成长时,总是会说孩子今天又学会几个汉字了,会计算几以内的加减法了,会背多少首古诗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这种过度超前的教育意识,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幼儿园工作,重教轻保,重师资队伍建设、轻保育队伍建设,重教学工作研究、轻保育工作研究。
(2)对幼儿身心发展与幼儿教育教学的规律缺乏正确认识。幼儿阶段,身体生长发育占主要地位,心理和智商发展处于次要地位,属于启蒙阶段。身体发展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保育工作,在保育的基础上才能谈教育。
2.重心理,轻习惯
现代幼儿教育非常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习惯的养成,重心理教育、轻习惯养成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从幼儿的角度讲,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其今后的成长甚至幼儿一生的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因为习惯影响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其顺利接受小学甚至初、高中学校教育的保证。
3.褒顺从,贬调皮
许多保育教师喜欢乖孩子,老实、顺从好管理,对他们多是表扬褒奖;而对那些好动调皮的孩子,多是批评和贬损。这是保育工作的误区。很多的幼儿顺从不一定是天生的性格,而是为了迎合大人的喜好,但这样却影响了幼儿天性的发展;而好动调皮的孩子,虽然给我们的保育工作带来麻烦,但却是在张扬自己的个性,对他们自身心理与思维的发展等都非常有利。再者,好动调皮的孩子一般身体好,精力旺盛,四肢运动方面的技能也发展得较好。对这些幼儿,一定要尊重和呵护他们的天性,只有科学引导,才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保育工作质量的管理对策及方法
幼儿的保育工作除了做好一日常规活动的保育和管理外,还应尊重、关心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在幼儿的生活和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做好一日活动
保育工作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抓住一日活动,重在抓好细节。
1.入园
迎接幼儿入园是一定要热情,师生互相问早、问好,与家长做简单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身体状况和常规表现,指导幼儿整理好鞋帽、衣物等。家长离园时提醒幼儿说再见,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发现幼儿身体有异常,及时采取必要的保健措施并重点观察。检查幼儿是否带有小刀、小钉等不安全东西,一经发现立即没收,等家长接孩子时再还回去,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2.戶外游戏
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之前,先检查活动场地及所需器械,排除安全隐患。在游戏前,准备好适宜、卫生、丰富的游戏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游戏需要。保育老师要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并作适当指导,及时阻止游戏中不利于幼儿健康的行为。
3.生活
幼儿还不能自主料理个人日常生活,保育员要做好细心的提醒和照料。比如提醒饭前便后洗手,教会正确洗手的方法,提醒节约用水;课间提醒如厕,照顾个别需要帮助的孩子;做好餐前教育,热情洋溢地介绍当日饭菜并按序分发,以增进幼儿食欲,观察幼儿进食量,纠正偏食、挑食毛病;提醒饭后漱口,组织餐后散步,提醒多喝水。保育员应创建温馨、舒适的午休环境,指导幼儿有序穿脱衣服,盖好被子,培养良好的午休习惯。幼儿午休时,保育员要坚守岗位,多巡视、勤护理。起床时观察幼儿情绪,帮助幼儿穿衣整理,并对个别特殊幼儿做好记录。
4.学习
在幼儿学习活动中,保育员也要积极参与,为每个幼儿提供学具、用具,学习的内容、形式等都应符合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注意坐姿、书写、用眼卫生等习惯的培养。
5.离园
在幼儿即将离园前,保育员应提醒收拾整理好教、玩具,指导幼儿整理衣物和个人物品,务必与家长当面交接,并与家长做好必要的交流和沟通。离园时,保育员要与幼儿亲切道别。
幼儿教育无小事,无论教师还是保育员,她们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保育员都应注意自身形象,时时刻刻给幼儿做出良好的示范。
(二)注重教育细节
教育重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更应在细节上做到更好。
1.细节一:创建宽松愉悦环境,满足幼儿心理安全需要
很多新入園的小班幼儿对陌生环境缺乏安全感,哭着闹着要妈妈、要回家。因此,我们必须尊重、爱护每一个幼儿,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氛围,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这是幼儿快速适应环境的重要前提。比如有些幼儿胆小内向需要如厕时,老师如不提醒,他们就会憋着或尿在裤子里。所以,保教人员一定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心理安全需要,尊重爱护幼儿,创设宽松和谐氛围,为幼儿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2.细节二:抓住有利契机,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教育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却又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应随时抓住这些有利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比如,在一次下午的户外游戏中,一个小朋友捂着肚子,精神状态不太好,保育老师赶紧询查,孩子说肚子疼,这时有幼儿说:“我知道他肚子为什么会疼,那会上学前我看见他在路边吃雪糕。”这时保育员灌上热水袋,给孩子暖上。然后抓住这个良好机会,及时进行引导:“××小朋友说得对,夏天虽然热,但我们最好不要喝冷饮、吃雪糕,小孩子抵抗能力差,肚子着凉了就会很痛。渴了多喝热水,肚子会很舒服。请大家记住: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刚才肚子疼的孩子,现在敷了热水袋好了很多。这次的随机教育,因为是孩子们亲身经历,所以效果非常好。
3.细节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投入细心和耐心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需要保育员投入十二分的细心和耐心。比如,有些幼儿午休后的总想懒床、不愿起,甚至有起床气。所以,保育员应提前几分钟轻声叫醒幼儿,让他们先清醒一下,对睡觉沉的孩子,可以边轻拍边叫醒。孩子们醒来后,让他们再在床上稍躺一会儿,再穿衣下床、整理床铺。这时,保育员要开门开窗,使室内通风,减少病菌传播。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逐渐培养,保育老师要允许幼儿犯错误,不能训斥而要给他们改错的机会,细致耐心地给予正确指导,坚持因人施教,因人训练,并做好每天的保教记录。
总之,幼儿园保育工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各级各类幼儿园都要重视保育工作,把它放到与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抓好保育队伍建设,提高学历层次,增强保育素质。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认识、发现问题,以幼儿为本,耐心细致地做好幼儿保育工作,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加朝.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大观周刊,2013(11):395.
[2]牛娜.浅谈幼儿园保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