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小说项目教学的实践研究
2017-07-09严久官
严久官
[摘 要]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作为重要板块的小说篇幅较长、文学性较强,如偏重于传统的讲授模式,学生学习气氛大多沉闷,学习兴趣与行动力不高,成效低下。将项目教学法迁移至小说教学,实现项目教学法与小说教学的“联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小说;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146-01
语文作为中职公共文化课之一,强调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和职业应用能力。作为语文教学重要板块内容的小说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一、中职小说教学存在的困境
当下中职小说教学存有两大问题,一是教学方式仍存在教师讲授过多、学生阅读不足的现象,致使学生处于“浅阅读”层面,难以深入文本;二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较单一,目前盛行的小组合作也大多流于形式,积极有效的阅读实践活动甚少。
笔者对几个中职学校的小说教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关于“上小说课的感觉”一项,学生认为“很满足”的占12%,“一般”的占35%,“很累”的占32%,“讨厌”的占21%;教师认为“很满足”的占28%,“一般”的占44%,“很累”的占22%,“讨厌”的占6%。可见,当下中职小说课堂教学现状不甚理想,主要表现在师生对小说课满意度不高、课堂气氛不理想、语文实践活动少等。在此背景下,项目教学法引入小说教学不仅是方法变革,也是课堂教学模式及师生关系的变革。
二、中职小说项目教学的实践
“项目教学法”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现以中职教材中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项目教学为例,阐述其教学过程。
(一)小说项目教学定位
该篇小说是职高人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小说单元的自读课文,文中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人品,展示他们人性世界的美好。可通过项目“從艺术欣赏角度向他人介绍《最后一片叶子》这篇‘杰作”达成教学目标:筛选小说信息,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通过小说专题欣赏,提高学生小说鉴赏能力;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
(二)小说项目教学流程
(1)信息导入阶段。确定教学项目为从艺术欣赏角度向他人介绍《最后一片叶子》这篇“杰作”。信息源来自课文、网络、老师等。(2)计划阶段。先进行头脑风暴,列出小说欣赏要素:小说结构、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小说环境描写、小说语言风格、小说主题。通过抽签形成小组,再以抽签形式确定欣赏专题。(3)决策阶段。先是小组讨论,确定专题欣赏要点;再经讨论确定成果展示方式,主成果为“手抄报”,要求内容上紧扣专题筛选信息,欣赏点评;格式要求为版面设计、专题名称(如人物形象赏析)、组名、组员、信息内容(具体列出第几页主要内容)、欣赏点评。副成果为绘画、诗歌、演唱、演讲、片段朗读(分角色朗读)、片段话剧表演、读后感片段写作等,要求紧扣内容,突出理解欣赏。(4)实施阶段。由教师发放内容记录单,小组合作完成内容要点筛选及欣赏点评,按格式完成手抄报主成果及才艺副成果。(5)展示阶段。按抽签决定成果展示顺序,依据评价标准进行组间评分,评出最佳小组。(6)成果转化。可在学校宣传窗张贴分享。
(三)项目教学成果评价
项目教学的评价环节很重要,事先需教师开发小组成果展示评价表,作为小组成果汇报的评价依据。如《最后一片叶子》的项目教学成果评价表可设计如下:
三、中职小说项目教学的成效
运用项目教学完成《最后一片叶子》教学,效果喜人,体现在三方面:(1)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2)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行动力。(3)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围绕“从艺术欣赏角度向他人介绍《最后一片叶子》这篇‘杰作”这一项目,各小组成果丰富而独特,丰富性主要集中在主成果,独特性主要集中在副成果。如“纷舞在人间”组的主成果设计画面精美,内容丰富。
四、中职小说项目教学的反思
在小说项目教学中,笔者归结出三点实践性反思:(1)语文项目教学不能消解语文特性。项目教学只是一种方法、方式或模式,项目教学照样需要语文知识的讲授、对语文文本的诵读体验与理解欣赏。(2)项目教学对教师自身素质要求高。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大量准备工作,教学项目由师生根据教学目标共同设计,教师不再如以往对学生学习内容加以垄断,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教师作为项目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有较强的能动性与创造性。(3)项目教学对学习环境要求高。在语文项目教学中,必须有配套学习环境,如信息源(网络、课外资料等)、成果展示用料(彩笔、纸)、滑动黑板等。
总之,中职语文的小说项目教学因其行动导向特征解放了学生,解放了课堂,赋予教学以强大的实践生命,在增强学生的兴趣力与行动力中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职业技术研究中心研究所.历史与现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伯曼.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