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英语听力障碍及解决方法
2017-07-09傅小君
傅小君
[摘 要] 听力理解是中职生英语综合能力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对未来中职生学业提升和职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的障碍,导致中职生“听不懂”并引发了“说不出”“读不来”“写不好”等一系列问题。分析中职生英语听力水平存在的主要障碍,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化解听力障碍的具体对策,为实现中职教育“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厚实根基。
[关 键 词] 中职生;英语听力;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120-02
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必须注重对学生各种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全球化的时代境遇下,中职生要更好地实现职业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听、说、读、写等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听力这一最基础、最重要的技能。调查发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听力是中职生最为薄弱的环节。[1]听力教学是一种语言学习,也是一种技能培养。如何更好地开展听力教学,使中职生具备职业成长所需要的听力理解能力,是中职英语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坚持问题意识,通过分析中职生听力理解的主要障碍,从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听”的习惯着眼,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确保学生“听得懂、善于听”,为其职业发展拓寬路径。
一、中职生英语听力能力提升的障碍因素分析
语言学家克拉申指出:“无论儿童或成人,在语言习得中,头等重要的是听力理解。”然而在跨文化语境下,中职生提升英语能力较为困难,即使投入较大的精力,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语言障碍和非语言障碍的制约。
(一)语言性障碍
语言性障碍是制约中职生听力理解能力提升的首要因素。所谓语言性障碍,是指与语言本身直接相关的障碍因素,包括语音、语速、词汇、语法等。巴甫洛夫认为,人的各种感官都有配合思维的能力。然而由于语言性障碍的客观存在,影响了人的各种感官对思维的配合程度,以至于出现听力理解能力提升的困难。
1.语音障碍
在中学传统教学中,听说训练是薄弱环节,只是将重点放在单词识记和语法条文上,导致学生语音基础薄弱,语音感受力差。其中,发音不准是最让人“头痛”的,俗话说:“先会读,才能辨。”一些学生连最基本的国际音标都不懂,因而很难辨音。同时,方言的存在也影响了学生的发音,如广西、广东的学生常常把let读成net。此外,由于弱读、同化、连读、音素省略和爆破音的关系,如sit down,would you,in an hour等,英语发音会发生音变,中职生因为缺乏基本的语音感,从而在听力理解中感到难以招架。
2.语速障碍
发音快慢是影响中职生捕捉发音信息的重要因素。实际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习得英语能力,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慢言细语”的方式展开教学,长此以往,学生形成了辨别慢语速发音的习惯。但是,听力材料的语速是正常语速,中职生在听力理解中存在不适应的情况。此外,在遇到连读、弱读、重读等语音、语调变化时,更是难以适应。可见,在平常的教学中,必须采用正常的语速。
3.语法、词汇障碍
词汇是组成句子的基础材料,是语言信息传递的载体,听力理解必须以一定的词汇量为基础。假使词汇量掌握不足,再高明的听力技巧也是枉然。正是一些学生词汇量的严重不足,导致其听力水平难有提升。此外,语法在听力中具有促进理解和监控输出的作用,语法知识对听力水平提高具有关键性作用,一些学生正是由于语法知识不足,如时态、语态、虚拟语气、倒装等,导致其在听力理解中无法抓住句子中的关键性信息,不知道句子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因而句意理解存在偏差。如遇到“I wish...”等虚拟语气时,就无法及时做出应对。
(二)非语言性障碍
从跨文化视角来看,非语言性障碍是造成中职生听力理解水平薄弱的关键性因素,听力理解中的非语言性障碍,主要是指语言环境、背景知识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障碍。正是由于非语言性障碍的客观存在,致使中职生在听力理解中遭遇梗阻。
1.语言环境障碍
语言的习得,既是自我学习的产物,也是环境因素的产物。环境因素对语言习得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第二语言的学习,假使缺乏学习的天然条件——环境,必然产生困难和障碍。对中职生而言,由于其从小便缺乏英语学习的良好环境,在生活中又极少需要使用英语,“哑巴式”英语的学习方式是其提升英语综合能力的主要方式。[2]很多时候,学生因为怕说错而羞于开口,正是由于“不敢说”,导致了“不会说”“听不懂”,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2.背景知识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背景知识主要是指学生对目的语国的文化概况、历史、天文地理、体育、宗教风俗、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的了解程度。这些知识对学习者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对有效信息进行判断、推理、猜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假使目的语国背景知识很贫乏势必造成英语听力障碍。可见,中职生听力理解提升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过程,要求学生不断丰富和积累自身对目的语国背景知识的认知图式,储存自身的知识结构,并致力于将认知图式中的新旧知识进行融合、整合,才能在听力理解中进行有效应对。
3.心理因素障碍
心理因素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因素在中职生听力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有动机、紧张、意志、注意力不集中、同辈影响等。听力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哪怕几秒的“开小差”,信息的录入就会出现断层,就会影响听力的效果。同时,心情过分紧张也会影响听力效果,有的中职生产生紧张情绪主要是因为“求胜心切”“知识储备不足”“听力能力不强”等因素,导致大脑在获取信息时出现暂时“空白”,势必影响对信息判断、推理、猜测的连续性和正确性。[3]
二、提升中职生听力理解能力的路径选择
鉴于中职生在听力理解方面的上述障碍,笔者认为,中职英语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以提升中职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一)打牢基础知识,培育中职生接受语音信息的能力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提升中职生的听力理解能力,首先要从打牢语音基础着手,针对中职生发音不规范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在每节听力课开始之前,应针对本次听力内容所涉及的音标,进行发音方法的详细讲解,并对发音不准的学生进行及时纠正,可以通过多媒体录制发音,并上传到听力训练平台,以便教师进行及时校音,针对中职生的发音问题“对症下药”解决。同时,针对中职生存在连读、失爆、语调变化的适应性问题,可以采用听力技巧训练的方法,比如,听写训练,让学生边听边作笔录,使其明白错在哪里。还可以采用跟读训练的方式,使中职生在跟读过程中慢慢进入语境,通过对比分析达到把握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的目的,进而增强其接受信息的能力。
(二)强化技能培养,务实中职生综合听力理解技巧
中职生提升听力理解能力,必须掌握一些听力技能,才能实现听力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变。无疑,在听力过程中,实现对听力材料的理解,需要对材料内容进行估计、猜测、预期、判断、分析、推理、想象等,这就是听力技能的综合反映。对此,必须加强学生信息捕捉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在听力中抓住关键词,边听边记,将注意力集中在捕捉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的维度上,不必要听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必须引导学生推理、预测、判断一些生词的含义,听力时间紧凑,不可能预留时间给学生查阅生词,这就需要通过对上下文的连贯意思来进行推测,尤其是根据说话人的语气、语调、用词及声音效果等实施预测和判断,有助于强化对整篇听力材料的理解。必须强化学生的记存能力,听力材料语音速度较快,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记住材料中的关键词抑或语法结构,把握几个词之间的关系,揣摩出整个意群的意思,这就需要教师在听力课中强化学生的记存能力训练,包括意群跟说训练、朗诵训练等。
(三)精听和泛听相结合,厚实中职生词汇量和知识面
精听和泛听是提高中职生展开听力练习的根本方法。精聽是指精确地听,要求学生必须听懂一些细节性的内容,即每一个词、每一段话,这就需要学生反复地听,达到对听力材料中重读、连读、弱读、语调等内容熟悉为止,精听不仅是提升听力能力的有效之策,也是促进词汇和语法学习的重要选择。泛听是指广泛地听,不拘泥于细节,如听英语新闻、看电影、听英语讲座、听音乐和各种英语磁带等,用于培养语感,目的在于在听力练习中以掌握文章的整体意思,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开展精听听力练习,需要听三遍以上,第一遍先听,力求对听力材料有一个整体概念;第二遍边听边写,把每一个单词都写出来;第三遍是在完成听力材料练习之后,再仔细地听,培养“听觉”理性,完善听的能力。无论是精听练习抑或是泛听练习,都并非易事,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学生的持之以恒,把握“精听为主,泛听为辅”的原则,才能完善听的能力。
(四)营造有益环境,帮助中职生克服听力文化障碍
基于环境在听力理解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在中职生听力教学中必须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创设母语环境,让中职生在一种仿真式母语环境中获得听力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全程进行外语教学,充分整合教学内容,开展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多说”,才能有助于学生“善听”。同时,积极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让中职生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使其能够真正感受职场环境,并在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在具体的听力教学中,不断加强泛听练习,选取短小有趣、通俗易懂的听力材料,强化听力实践,实现外语语言信息的“强刺激”,使其在潜移默化之中产生浸润性的效果。[4]此外,多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历史地理、名人轶事等背景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面,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其提升听力能力的信心。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中职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听力理解的障碍,然而必须看到听力理解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产物,听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涉及语音、语速、词汇、语法、综合理解和非语言知识等方面,提高中职生听力水平并非易事。对此,教师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树立问题意识,从中职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入手,明确教学目标,打牢语音基础知识,选择合适的教材,营造母语环境,注重中职生听力技巧的训练,培养应变能力、信息捕捉能力、语音信息接收能力、记存能力等,让中职生能够对听力材料信息进行有效推理、预测和判断,有效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实现听力理解能力的“跃升”。
参考文献:
[1]蔡国红.中职生英语听力障碍分析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2(35).
[2]罗莹.突破中职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有效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6).
[3]梁喜华.解决职校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策略[J].快乐阅读, 2016(10).
[4]张艺.中职生英语听力技能的障碍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