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篮球特色学校 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2017-07-09朱能干
朱能干
创建特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荔湾区林凤娥小学按照广州市和荔湾区教育局有关“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要求,以篮球项目为依托,传承“以球养德、以球启智、以球会友、以球健体”的篮球文化,创建篮球特色学校。学校以开发校本课程、队伍建设、大课间、特色活动和课余训练等途径探索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有效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从篮球特色创建之路,走向特色发展之路。
一、落实篮球校本课程,形成特色支撑
为了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教体艺厅〔2011〕4号)关于“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求。学校拟定了多个体育优势项目让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投票,其中篮球项目支持率最高。隨后,学校把每个班每周1课时篮球校本课,每周1次全校性篮球大课间,每学年1次篮球文化节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同时,学校把校本课程开发纳入荔湾区科技项目课题,体育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充分挖掘学校篮球运动的特色资源,探索与研究适合小学不同水平段学生学练水平和学习需求的篮球校本课程——《灵动篮球》,并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通过课时的保证、专业技术的指导,教师合理地安排篮球教学内容,学生很快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篮球技术,促使学生热爱篮球运动,感受篮球带来的快乐。
二、引进篮球骨干教师,夯实特色基础
2011年,在篮球项目发展之初,学校在编的体育教师只有3名,学校在编制不足的情况下,临时聘用1名篮球专业教师,还外聘了一名篮球教练。经过几年努力,学校抓住了扩大办学规模增加教师的契机又招聘了2名体育教师,增加临聘体育教师1名,现有体育教师7名。同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多种培训方式,内引外联,激发内部潜力,挖掘教师潜能。借助专家力量引领学校开展特色项目的研究,让教师的队伍及专业技术得到发展,从而夯实篮球特色发展的基础。
三、开展篮球大课间,展现特色魅力
学校每周安排1课时师生共同参与的全校性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活动以篮球为主线,人手一球,合理组织,创新设计。整个大课间活动由篮球自编操、篮球柔韧操、跑操、韵律操、花式篮球展示及运球、投篮等形式多样的篮球锻炼内容组成。篮球操动作轻捷娴熟,拍球的声音响亮清脆;柔韧操整齐划一、动作优美,配上岭南音乐,无不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活动中,全校师生人手一只篮球,伴随着动感音乐,拍球、传球、胯下运球、腰间绕球,舒展着矫健、迸发着朝气、喷涌着活力、绽放着快乐。自由活动环节按照体育科的安排有序进行,掷球落筐、上步投篮、胯下传球、花样表演……一个个富有创意的活动接连不断,不同年级有不同层次的活动,充分提高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学生在快乐的大课间活动中得到成长,强健了体魄,愉悦了身心,同时也展现了篮球无穷的魅力。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参与,学校篮球大课间参加荔湾区比赛连续4年获特等奖。
四、举行篮球特色活动,丰富特色内容
在“人人爱篮球,生生会篮球”的良好氛围中,篮球元素融入了学校各项文化活动。如,“篮球文化节”、班际篮球赛、篮球摄影比赛、篮球故事比赛、优秀篮球讲解员评选活动、“我与篮球”的主题征文和绘画活动等;学校全员运动会也设计了投篮和运球接力比赛等项目;学校“艺术节”中,篮球花样队和篮球啦啦队的表演是最动感、最具活力、最耀眼的,也是全校师生最期待的节目。通过特色篮球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活力与篮球才华,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促进了学科教学的融合。
五、抓好篮球课余训练,提升特色水平
近几年,学校师生全员参与,抓实篮球的普及工作;三年级以上各班成立了篮球队和花样篮球队,在3~6年级挑选优秀学生组建篮球社团。学校还把篮球队分成不同的梯队,三、四年级学生为乙组,五、六年级学生为甲组,根据学生不同水平、不同年龄,建立2个梯队的校队。在训练中做到“四个科学”:制订科学详细的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内容,科学合理安排教师,着力提升训练效果。2011-2016年,学校在市、区各项篮球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2016年,男、女篮球队参加广州市传统学校小学生篮球赛均获第一名,取得“双冠军”殊荣,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学校的特色水平在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