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立校 文化强校
2017-07-09陈容陈浩坚梁士宁
陈容 陈浩坚 梁士宁
2016年12月14日下午,在广州市鹤洞小学的操场上,一场以体操为主要内容的大课间和校本课程展示,令1000多位观摩专家与教师赞赏不已。近年来,鹤洞小学以“体育大课间”活动为突破口践行幸福人生教育,養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及意志品格,实现“建设精品名校,培育优质新人”的办学目标。围绕建设特色学校、发展特色体育大课间、构建特色课程、打造四大精品项目等活动,学校在营造特色体育文化上取得突破。
一、创新特色体育大课间
1.活动选取方式
学校大课间内容根据少年儿童的身体发展敏感期普及少儿体操,重点发展学生的柔韧性;针对学生耐力水平普遍较弱的情况,进行蛇形跑、图案跑等,提高学生的有氧耐力水平;以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活动内容,如足球、篮球、体操等,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
2.组织形式设计
为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通过班级评比要求学生努力达到“四化”要求。即:行动统一化、队列军事化、动作规范化、变化有序化,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坚持与鼓励个性发展与合作创新统一。大课间活动形式既有体现团体的集体操,又有基于个人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既强调个性技能发展,又鼓励学生合作创新,以此提高大课间的活力,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家、校、生立体合作。学校大课间活动特点是全员参与,共同创设。活动既是学生的表演舞台,也是教师展示智慧与技能的空间。学校每年举办体育节,邀请专家为师生、家长开展科学锻炼培训;举办亲子同乐日活动,聘任家长为家庭体育运动辅导员……全面联动的教育网络,让体育运动从校园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区。
二、具有系统思维的特色体育课程
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选取思路根据少年儿童的身体发展敏感期普及少儿体操,重点发展学生的柔韧性;“柔韧有愉”校本课程、“选修与必修”和“活动课程与潜在课程”课堂模式是体育创新的3大特色。
一、二年级开设以柔韧素质为主的项目,如,前、后滚翻,一字马等;三、四年级加强灵敏性、协调性的体操练习,如侧手翻、跳箱、鱼跃前滚翻、山羊、蹦床、平衡木等;五、六年级进行健身操、叠罗汉、双杠、单杠等练习。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能以校本课程为主线,以自身发展为基础,提升核心素养。
1.“选修与必修”模式改革
学校采取“10+20+10”的课堂模式,即课前10分钟进行队列训练、热身操和柔韧操;中间20分钟开展校本体操课程《柔韧有愉》;最后10分钟进行素质练习和放松。开设选修课程,整合教师资源,提高效能,教师们根据特长执教相应的环节,分工合作,使课堂效益最大化。
2.潜在课程与活动课程
学校重视挖掘潜在课程资源,精心营造体育运动氛围。学校设立“艺体长廊”“体操、田径、篮球文化墙”“倒立练习墙”“攀岩知识墙”等,通过潜在课程孕育学校的体育文化,让全校师生在校园处处都能增长运动知识,感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快乐大课间”和“才艺选修课程”是学校体育活动课程。为了让学生广泛涉足体育运动并发展一项体育特长,开设了体育技能的才艺选修课,如篮球、三棋、拉丁舞等。快乐大课间则是学生特长展示交流的平台,带动校园运动热潮。
3.家校合作课程
学校坚持探索“家、校、生”立体化体育课程模式改革,每年举办全员运动会,“妈妈会”和“爸爸会”成为学生体育健康的真正助力,让体育运动从校园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区,推动社区群众体育发展。
三、构建育人创新的校园体育文化
学校把体育大课间作为全面育人的切入口,将体育文化打造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柱,全方位构建管理模式,全力打造教师队伍,多维度开发校本课程。
1.打造校园体育物质文化
“儿童体操乐园”“生活体育乐园”“攀岩探险区”“篮球梦之家”,新颖多样的体育设施构成了特色鲜明的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激发了师生的运动热情,为全面育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健全校园体育制度文化
学校制订了全员培训、全员参与制度,有效提高教师的体育技巧,发挥齐抓共管的作用;器材全面开放、全程管理制度提高了器材使用率,增强自我管理意识,校园活动有序而热烈;安全保护制度教会学生自我保护、相互保护和正确的技术动作,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会学生积极面对失败,勇敢挑战难度,懂得与人合作,乐于分享。
3.培育校园体育精神文化
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校园体育氛围、科学与人文的管理制度,培养了学生自信、阳光的心理品质,焕发出“立德、奋发、开拓、实干”的校园精神。舞蹈《我们的大课间》《不掉队》凸显真实而新颖的学生校园体育生活,校园读书活动涉及体坛风云、与体育名家有个约会……体育元素成为鹤洞小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