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初探
2017-07-09徐云
徐云
摘 要: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能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該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提出了对测量过程、不合格测量过程、测量不确定度、测量体系的监视等的要求。该标准自2003年12月26日发布,2004年3月1日实施以来,受到了广大企业的关注。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在确保产品质量,加强经营管理,节能降耗,环境监测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节能减排的关键时刻,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此做好企业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促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全面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也是今后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
关键词:产品检测;测量管理;体系;问题;探讨
一、认证的目的是推动企业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关键。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是企业的自愿行为,认证的目的各有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二种。第一种为以增强管理能力为主,以取得认证证书为辅。这一种企业往往是管理者推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真正认识到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企业的管理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如家属制企业,企业要想发展、加快发展必须要寻找一种先进、科学、实用的管理方法,由此想到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但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管理还有局限性,再次想到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最高管理者处于主动状态,为了搞好测量管理,自觉、积极地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并寻求通过认证。第二类为以取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为主,以增强管理能力为辅。这一类企业往往是受益者推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主要是顾客在订货时要求供方出示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证明,或者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要求供方出示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证明,供方为了满足顾客和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不得不寻求认证。最高管理者处于被动状态,对搞好测量管理,建立内部测量管理体系,缺乏自觉性和积极主动的精神。有的企业纯粹是为了拿到一张证书,买证现象时有发生。由此可见帮助企业树立正确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目的是做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关键。各级政府应重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加强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目的和意义的宣传,在各方面给予一定的要求和扶持,如对参加企业资格(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资质等)评审、产品名牌评比等企业要求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对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在税收、收费等方面给予照顾或对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给予经济补贴等,以推动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造就一批熟悉企业测量管理的人才是做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根本。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是以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为依据的,要做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必须有一批熟悉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懂测量管理的人才。因此,做好 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宣贯和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等培训工作非常重要,是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根本。临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自2005年以来非常重视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培训工作。多次举办了测量管理体系和测量管理知识培训班,有100多人参加并取得了合格证书,为企业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是一项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持续改进工作,测量管理体系需要不断自我发现,自我改进,自我完善,不断提高。因此仍需加强测量管理方面的知识培训工作。一方面需要加强对已取证企业人员的知识强化和更新培训,另一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对有意建立测量管理体系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为企业培养具有较丰富测量管理知识的人才,为全面开展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打好基础。
三、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测量管理技术咨询服务,是做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基础。
建立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过程,企业需要提供一定的测量管理技术咨询服务,以便顺利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因此测量管理技术咨询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测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符合性和有效性,从而影响着能否顺利通过认证。因此,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测量管理技术咨询服务是做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基础。1、必须选择一个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咨询师。目前市场上各种咨询机构繁多,咨询师良莠不齐,因此,企业应认真考虑,仔细辨别。首先应确定咨询机构是否经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是否具有执业资格;其次应选择具有测量管理体系实习审核员以上资格并认真负责的咨询师;第三应签订测量管理技术咨询服务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双方的利益。2、认真做好 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宣贯培训。企业中层以上人员及有关技术、检验、管理人员必须参加,最好能达到全员培训,时间不应少于8个小时。3、帮助企业设置或调整适宜的组织机构,配备充分的人员,明确其职责和权限。人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给组织带来最大的效益。适宜的组织机构,合理的人员配置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只有明确各部门和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做好各自的工作。4、帮助企业按 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的要求充分识别和确定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特别是应识别测量过程、确定关键测量过程,并明确控制方法和准则。不同行业的企业,有不同的产品,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是不同的,相同行业的企业,有相同的产品,但企业文化、组织机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等均不相同。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的特点和产品的特点来识别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测量过程,明确哪些是关键测量过程,有针对性地确定控制方法和准则,做到既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又简单易行,操作方便。5、帮助企业编写测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并指导企业编写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管理制度、记录表式等第三层次文件。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基础,没有文件就不可能有完善的测量管理体系。只有基础打好了,才能建造牢固的高楼大厦。因此,必须按 GB/T 19022-2003/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的要求编写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做到文件数量满足测量管理体系要求,文件质量详略得当,操作方便,控制有效。6、帮助企业做好测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规范、管理文件等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实施,作好有关记录。文件是通过各级人员来贯彻和实施的。只有人人理解文件的精神,才能使文件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因此对各级人员做好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培训,尤为重要。记录是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得到有效贯彻和实施的证据。因此应指导企业做好有关记录。7、指导企业做好内部测量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及纠正、预防措施,建立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机制,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机制功能发挥的好坏是衡量企业自救能力的重要指标。自我发现、自我完善机制功能发挥好的企业,自救能力就强,就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因为咨询师是“飞鸽牌”,一旦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师就走了,而企业是“永久牌”,测量管理体系既要接受监督审核和各种检查,又要持续改进,并取得效益。因此,在为企业提供测量管理技术咨询服务时,不能为企业包办内部测量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及纠正、预防措施,而要教会企业自己如何做内部测量管理体系审核、管理评审及纠正、预防措施,培养企业自己动手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咨询师离开以后仍能正常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8、指导企业做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准备工作。9、指导企业做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不符合项的整改工作。10、指导企业做好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后的测量管理体系实施、保持和改进等工作。
四、做好对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咨询机构、认证机构和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的监督管理是促进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健康发展的保证。
一个企业的测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的优劣,首先处决于咨询师的水平,然后才处决于企业自己的能力。所谓名师出高徒,一点不假。因此,必须加强对咨询机构和咨询师的监督管理。目前,咨询机构之间竞争非常激烈,竞相压价拉咨询业务,势必降低咨询质量。同时咨询师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是刚从学校毕业或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其工作经验相对欠缺一些,不可能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咨询。加强对咨询机构咨询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和人员资格管理、业务培训,特别是专业技术培训是提高咨询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认证机构是企业测量管理体系的“考官”,其严厉程度直接影响企业测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质量,同时企业对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自觉程度直接影响着测量管理体系的保持和改进程度。因此,必须加强对认证机构认证质量的监督检查和通过认证企业测量管理体系实施、保持和改进情况的监督检查。对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需要实行备案登记制度,取得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以后应及时到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备案登记手续。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测量管理体系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情况的监督检查,促进企业有效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本着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的思想,根据企业的特点,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做好上述各方面的工作一定能促进临安市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陈锡进.中国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分析框架及其治理体系[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2]肖玫,李锐,马传龙.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食品生产全面质量管理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01)
[3]杨辉.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