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2017-07-09潘波王超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6期
关键词:灾害环境保护文明

潘波+王超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政府重要的工作重心。纵观近年来各大城市的改革和发展措施,大多是以建立新型文明城市为主,而良好的地质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和基础,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加强,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地质环境保护的研究,对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部门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相关的资料和参考。

关键词:地质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文化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资源的日渐紧张,我国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中逐渐加强了投入的力度,相关的政策也正在逐步完善和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放在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等同等重要的位置,已经进入到国家级的战略层面中。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提高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为基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对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国家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必然性

(一)加强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对人类的要求是对自然的基本尊重和爱护,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出发,可以将生活建设的更加完美。在我们发展的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并用以约束自己的各种行为,从这个角度说,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和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一致的,但生态文明的内容却不失精神文明能够全部包容的,生态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1]。

(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

生态文明的建设同全球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密切相关的。过于上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和经济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却没有相对科学合理的发展模式,经营模式大多为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经营,忽略了对生态和环境造成的影响,由此引发了一些列的环境问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都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所带来的污染日益严重,最为直接的环境污染的就是水体污染,我国每年的废水排放量约有四百亿吨,这个数据大大的超过了环境的总体容量,造成了全国境内过半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超过一半数量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另外,有将近四亿农村人口的饮用水源是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其次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对全国三百个大中小城市进行环境质量监控,有超过七成的城市空气环境超过了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三级标准,空气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再次是严重的水土流失,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超过二十亿亩,约占到全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涉及到的县数量上千。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较为常见的环境恶化的形式,荒漠化和沙漠化也在逐渐加剧;随着航运业的发展,海洋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上述环境问题与日俱增。因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工作,在实现经济目标和利益的同时,必须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生态文明的质量,加强生态文明的建设,努力将我国建设成环境友好的社会,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将对环境和资源的破坏控制到最低,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谐发展。

二、地质环境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

(一)友好的地质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地质环境保护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地质环境的造成直接损害的除了自然灾害之外就是各项地质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基础建设的规模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对岩土工程的开展都会对地质环境的平衡性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要保证良好的地质环境,首先需要对岩土工程的勘探、设计与施工进行合理科学的掌控[2]。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受到灾害威胁的人口数量众多,受到复杂的地质条件的影响,地面沉降、塌陷和泥石流等灾害隐患众多、分布范围广,这些灾害具有较强的破坏性和突发性,防止工作难度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因为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上百亿。一个地区的灾害防治能力和防御建设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出该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程度。对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加强防灾体系的建设、增强灾害的防止力度、提高防治灾害工程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对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基础

近年来,随着政府投入力度的增加,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已经深入人心,已经上升为全社会范围内的工作,防治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根据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的不完全统计,政府每年用于自然因素因打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灾害恢复工作的资金投入超过二百亿元,相应的工程建设和开发资源配套的防治工程投资规模也在逐步提升,每年的投入量也有数以百亿。从本世纪初期开始,国家开始了对矿山地质的环境治理,从最开始的十个试点项目和总投资额一千万元开始,投入的力度和资金在逐渐的扩大,截至我2011年,我国的矿山地质环境中被破坏的面积约有380公顷,约有50万公顷的矿山用地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由政府和政策主导、社会企业担任具体责任、社会资金投入的各类地质的环境治理工作。

通过对地质环境的治理,在全国二十多个省进行深井探采,为全国一千多万的农村群众解决的安全卫生饮水的问题,抗旱找水打井的供水效果显著,显著的增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抗旱能力,并促进了农业的整体发展。同时,大力开发地热能源,地热和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工作迅速推进,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随之大力发展,实现了污染量的减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节约能源。

三、未来地质环境工作的趋势

(一)积极跟进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未来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不仅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在东西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大规模的工业转移对地质的影响,要对西部接受转移的地区的地质提前进行勘察,将防治工作提前做到位,落实各个地区的地面沉降、塌陷等灾害的安全评估和监测预警等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地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监控,减少工业发展对地下水源的污染[3]。

(二)建立完善的责任体系

每个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都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国家鼓励经济发展,但发展的同时需要保证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如果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排放不达标或者以其它形式造成了对环境的破坏,需要进行合理的赔付,以保证用于对环境的治理工作。政府应加快立法工作,完善监测报告制度、保证金制度和恢复制度等等,加强民众和企业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意识[4]。

结语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同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随着近年来经济速度的不断加快、全球资源不断减少和全球气象条件的变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保持同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才能保证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才能保证生态的平衡和社会的整体发展。未来,在我党和政府的共同领导下,在社会各个阶层人民的努力建设下,必将实现我国的生态建设的宏伟蓝图。

参考文献:

[1]汪民.地质环境保护要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6,(01):3.

[2]关凤峻.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05):4-9.

[1]朱堂华,郑江.围绕生态文明建设 实现地质工作转型升级——以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7,(04):14-17+25.

[2]蒋家振,冯怡.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有可为[J].中国国土资源經济,2014,(09):15-17+10.

猜你喜欢

灾害环境保护文明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环境保护
请文明演绎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漫说文明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