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桥梁钻孔灌注桩发生断桩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2017-07-09宋英杰

科学与财富 2016年36期
关键词:断桩

宋英杰

摘 要:我国当前在建造公路或者桥梁等方面已经广泛运用了钻孔灌注的形式,但是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确实也存在诸多问题,灌注桩发生断柱的问题时会引发工程质量问题,这些问题在初期不算严重,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后期都会影响整个工程的紧张,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处理也会危及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会针对桥梁钻孔灌注桩断柱的原因和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钻孔灌注;断桩;原因和方法

钻孔灌柱有很多的优点,例如施工上比较简单方便,成本比较适中等。但凡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引发的问题都是非常严峻的,轻者对当时施工的地表产生影响,重则直接影响施工的整体工程的安全问题,甚至也会为今后的建筑埋下隐患,最终导致不可收场的局面。因此断桩的问题需要重视起来,不能因为一些小的失误酿成大祸,这是不值得的,同时也是不应该的。我国虽然在利用这一技术的过程中体验了其便利之处,就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具体而有效的分析。以保证将来施工时能够尽量少发生或者不发生端庄问题,这就需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注意基本的细节问题,一定要严格把控质量关,防止发生断柱需要具体研究其根本原因以及改善的方法。

一、钻孔灌柱桩发生断桩的原因分析

(一)测量失误

由于混凝土的灌注过程需要十分谨慎,因此如果稍微有偏差就会导致失误,灌注过程中,如果对于测定的混凝土表面的高度存在失误,那么埋管的时候就会偏小,会出现一些夹层断柱等情况,而且在钻孔灌注时如果因为探测不准确,也容易导致高度错误。一般室外操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测定失误导致断柱是得不偿失的,在此方面应该加以完善和改进。

(二)埋置导管的深浅

埋置导管是灌注中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如果埋管的深浅不适中,就是说过深或者过浅都是会对钻孔灌注产生影响的,混凝土的流动性会与埋管的深浅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因为埋管过深, 有可能会导致混凝土与导管壁之间的摩擦力增大,因而导致断柱的情况。控制埋管深浅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相关操作人员应该对此进行训练和研究,不能因为一次小的失误就引法整个工程的灾难。

(三)配料问题

混凝土的配料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十分复杂,相关的干湿程度还有配比标准都需要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如果因为配料问题导致的断柱,那就太不值得了。在把控混凝土的问题上需要严格,灌注一般也会因为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缩短而阻塞导管而引发断柱现象。因此,需要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毕竟完成工程不只是任务,也是对别人的负责任,更是对自己的负责任。将混凝土的配比调成最佳状态,严格把关,防止发生断柱的情况。

(四)工程地质情况较差

一般施工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情况都难以把控,这跟选择施工的地点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一般施工单位很少会关注其地质,也不会做详细的调查,所以在钻孔灌注过程中没有一定的保障,会引发断柱的现象发生。例如土质疏松、井壁坍塌等情况直接导致断柱,这种情况占据大部分的比例,而且一般这种情况都比较难以处理,地点比较深,然后不好挖,处理这个问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因此在施工之前应该做好相应的调查,而不是盲目的进行施工。

(五)意外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发生意外,施工的情况一般不受控制,假如发生停电、漏水、积雪等问题的影响,一般会造成断桩发生,但是这些问题有的是不可控的,有些可控的问题需要在施工之前做好详细的检查,比如水、点、地质等问题都需要严格把关之后才能进行具体的实施工程,以保证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意外,尽量避免断桩问题的发生。

二、处理钻孔灌柱桩发生断桩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确定强度

在断桩发生时,应该立即派专人检查断桩的程度,然后根据其不同的状况进行处理,如果在灌注时发生断柱,应该立即将钢筋笼取出并且清除迪欧已经灌注的混凝土,然后重新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基本的灌注,并且检查其存在的问题,防止同类问题再次出现。重新浇筑断桩时应该准确处理,重新浇筑过程中不可出现之前的问题,否则耗时耗力最后还是于事无补,根据当时工程的质量问题、地质问题、环境因素等对灌注加以严格的把控。

(二)炸药清理

根据断桩所处的地理位置,如果距地表比较深,如超过10米以上的位置,那么可以钻孔并适量放置一些炸药,将钢筋笼松动之后再慢慢提取出来,将孔内物体清理干净之后找到断桩原因,然后再进行灌注。

(三)及时挖掘

根据断桩的位置,如果距离地表较近,例如5米之内,勘测好周边地质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可以进行挖掘,将混凝土清理掉,并且将钢筋笼处理干净,然后重新填好。根据断柱的位置,如果不深不浅,位置适中的话,勘测地质,如果地质问题比较严重,那么可以将混凝土管进行衔接。

(四)补桩

如果因为一些地质原因,导致无法进行施工,或者因为一些情况导致导管拔不出来时切勿着急,需要根据质量事故进行汇报并且提出补救方案再行解决。补桩的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这种问题比较复杂,需要有经验的相关人士在不破坏原有地表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并且进行补桩。

三、钻孔灌注前的防治措施

(一)在成孔之后一定要记住需要认真的清孔,可以采用冲洗清孔的方式,实践需要根据当时施工的具体条件来看,在冲孔之后就需要立即灌注混凝土。

(二)测量孔径的环节也至关重要,需要在灌注之前就做好测量工作,需要准确的测算出需要灌注量。及时把控好埋管的深浅和灌注的高度。严格遵守规则进行测量,绝对不可以草草了事,细节决定成败,灌注的过程绝非小事,不能因为数据错误导致发生断柱问题。

(三)配比按照标准进行,混凝土的配料和配比都需要按照标准,不能图一时的松懈而疏忽了配比原则。需要保证的是混凝土要具备良好的流动性,这样更有助于灌注的过程。

(四)如果地下有水源,需要进行处理,特别是水流量较大的地方,需要先处理好,将水完全止住之后再进行灌注的工作,确保不会发生问题。

(五)利用导管进行灌注更加准确和具有安全保障,需要快速的进行灌注,并且具有连续性的灌注更能保障质量和安全。确保周边环境没有问题,地质勘测完好,并且不会发生停水停电的事情。

(六)灌注过程中,灌注的媒介也就是导管需要具有一定的密封性。为了防止灌注过程中混凝土的流动速度过快或者过慢,不仅要保障混凝土的配比问题,需要注意导管是否有缺陷,密封性不好的导管会影响灌注的过程以及灌注的质量。

四、结束语

钻孔灌注的方法对于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断桩事故的发生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完成的时间,发生断柱的情况不仅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展,同时也会消耗很多的资金。最重要的是会影响建筑的安全性,那么回到原点,还是会影响到人的使用。所以在使用这一技术的同时应该不断发现其不足之处,并且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防止断桩的发生。虽然面对事故我们确实有一定的补救措施,但是应该居安思危,在开展工作时就应该将问题避免,以防止再出现类似的情况。新技术有待开发,传统技术有待改进。我们应该不断积累经验,使工程质量有足够的保障,适应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借鉴西方灌注技术的同时,应该不断创新,推陈出新。研究出适应我国发展需要的灌注技术,利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便利条件,断桩问题应该得到有效的解决,为安全处理,为放心建筑。

参考文献:

[1]张忠亭,丁小学 .钻孔灌注桩设计与施工 [ 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2]张明,金畅.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质量控制 [ 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22 -23.

[3]劉自明.桥梁工程检测手册[K].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猜你喜欢

断桩
钻孔灌注桩基础“断桩”的成因与应对探讨
运用高压注浆法处理灌注桩断桩
浅析钻孔灌注桩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
砼灌注桩避免断桩的措施
钻孔灌注桩断桩事故原因分析与处理策略
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问题及处理措施
桥梁施工钻孔灌注桩质量通病的成因及其预防
混凝土灌注桩断桩的形式成因及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