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2017-07-09徐振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各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逐年剧增,给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且这种就业状况在今后几年内不会自然解决,单纯依靠现有的就业岗位,无法满足学生的就业愿望,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因此,必须寻找一种途径作为突破,即通过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开发他们的创业潜能,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由被动就业转变为自主创业,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对策和建议,以期切实有效地促进就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创业 对策研究
2013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和特点,积极创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成长。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业能力作为就业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业教育实施的核心,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最终形成学生的创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缓解就业压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素养,并成功开展创业,不但可以将自身所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践中去,还可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教育培养机制的深化改革。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传授学生创业知识,激发学生创业精神,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完善学生创业思维,不但能促使学校进行教育改革,也使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短、学校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重视不够,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意识薄弱;缺少具备创业素质的师资力量;创业认知教育不足;缺少完善的实践条件;课程体系未能与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对学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小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对策
为了克服上述种种不足,将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各高职院校除了设立专门机构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与就业创业指导之外,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推进就业创业教育:
1.强化以创业教育带动素质教育的意识
创业认知教育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创业对个人、对社会的价值,而创业能力培养又将提高学生对成功创业的期望概率,因此按照弗鲁姆的期望效价激励理论(激励=价值×期望概率),创业认知教育、创业能力培养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寻找创业机会实现自我发展。另外,完整的创业训练必须包括一定的创业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将得到很大的增强,即使他们以后没有选择自主创业或者创业一时没能成功,其职业发展能力也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所以,高职院校领导及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对学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2.大力培养具备创业素质的师资力量
具备创业素质的师资只能通过实践培养,一些高职院校(如鞍山师范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实行教师企业挂职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在一定的周期之内必须到对口企业挂职一段时间以便了解相关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并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应尽量将教师派往创业型、创新型企业锻炼以培养他们的创业素质,如果辅以一定的政策鼓励这些老师积极带领学生创业,效果会更好。除了“走出去”途径之外,虽然引进有创业经验、具备创业素质的专职教师比较困难,但学校可以聘请有创业经验的社会人士(特别是成功创业的校友)作为兼职教师培训校内专职教师、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
3.普及创业认知教育、营造学生创业氛围
由于社会偏见,学生升入高职院校时,对未来除了有一份期盼之外,也会有一些迷茫。因此,从学生进入校园的入学教育开始,就应积极开展职业与创业认知教育。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大力宣传学生(特别是校友)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邀请已成功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人士为学生举办创业讲座、参观创业型企业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另一方面可以组织新生参加企业运作沙盘(如用友、金蝶的ERP沙盘等)演练通过演练结果点评讲解经营一家(小型)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让学生一开始就有自我提升的意愿、目标和方向。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立项、定期举办创业大赛、鼓励学生组织创业社团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学生创业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4.大力推进校内外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
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部分高职院校不太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而比较强调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缺少高质量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也只能是流于形式、应付各种评估而已,不会起多大的作用。因此,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应统一规划,通过内引外联,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基础、以校外实训基地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延伸与提高,打造校内外有机集成、相互衔接的一体化学生实践平台。
5.开设辅修性创业能力培养第二专业
由于具备创业素质的专业教师极为紧缺,大面积改革专业课程体系以紧密结合创业能力培养一时难以实现,目前比较可行的做法是集中力量开设辅修性创业能力培养第二专业,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得到比较完整的创业训练,同时为普及创业能力培养积累经验。开设辅修二专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拓宽学生就业范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创业教育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在教学形式方面,应该坚持以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比如开网店、校内服务、社会服务等等)为主、以课堂教育为辅的原则,而在教学内容方面则应优先考虑创业准备阶段及创业初期极为重要的信息搜集与加工能力、市场机会识别与把握能力、资源获取能力、计划能力、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兼顾创业起步之后组织管理能力、决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采用创新创业学分与证书制度,确保创业教育稳步推进、健康发展。
6.设立创业园区及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创业
学生创业园区可成为学生创业的实践基地,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际操作,充分锻炼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积累企业运作及社会经验,为今后的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高职院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开设学生创业园区,并将其纳入实训基地建设的统一规划与管理之中。另外,在校或刚毕业的学生经济能力有限,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设立创业基金解决学生创业资金紧缺的困难,同时对创业者的理财及风险防范进行适当的引导与监督以提高他们的创业成功几率。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构建起有效的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构建起课程设置、职业指导、素质提升、社会实践四大体系,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毛洪伟.职业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2)
[2]刘涤.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文教资料,2013(35)
作者简介:徐振(1974-12),女,汉族,辽宁海城人,副教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省社科联2017年度遼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lslktqn-007)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