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效用研究
2017-07-08曹炳山
曹炳山
摘 要:选择小学六年级部分学生为对象,综合运用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和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有组织地对小学生实验对象的课外体育活动进行安排,结果表明,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的体育课成绩影响因素不大,但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发挥积极意义,对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改善小学生的创造力倾向起到促进作用。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并充分运用创意策略,最终有目的、有计划地激发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外体育;小学生;创新能力;效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163-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101
在现代体育理论和实践中,课外体育属于学校体育的重要范畴。课外体育活动的展开,丰富了小学生的生活,扩大了小学生的涉足领域,增强了小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培养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了小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了小学生个性的发展。将课堂理论知识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形成良好互动,才能使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过程更加完整,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学校体育应有的重要作用。为了深入探索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有关问题,研究者决定采用实证性方法,探索以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大课堂”体育教学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
首先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某小学六年级小学生课外活动现状进行研究,样本量为300人。按照课外活动参与时间、参与频率、经费投入等方面将小学生分为两组,甲组为“课外活动积极分子”,乙组为“课外活动非积极分子”。再分别从两组抽样结果中随机选取100名小学生,经过确认,甲组中有98人愿意参加本实验,构成试验组(A)。乙组小学生中有94人愿意参加前测和后测,但并不知道实验组活动的具体内容,构成对照组(B)。进行为期一学年的实验,2015年9月开始,至2016年9月结束。
(二)实验检测
本研究主要采用如下三个测试工具: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言语(TTCT-言语),主要用于测量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工具。威廉斯创造性倾向测验量表,主要用于测量被测试者的好奇心、想象力、挑战性和冒险性四项个性特质水平。体育基本知识、技能测验,按照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以统一测试的方法着重检测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项素质。
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A)与对照组(B)小学生TTCT(言语)前、后测成绩与分析
TTCT言语部分,包括4个方面,按照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精致性计分,连同总分可得5个分数。5项的均分为言语分,实验组(A)与对照组(B)小学生TTCT(言语)的前后测成绩见表1:
表1说明:在实验开始阶段,两组小学生的TTCT水平大体相同,均分(X)和标准差(S)较为接近,但在实验结束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结果上却有了明显的差异,实验组显著地超越了对照组,对照组的均分(X)低于实验组近10分,Z检验值达6.15(P<0.01)。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实验组的5个TTCT(言语)项目分均十分显著地超过对照组(P<0.01),无一例外。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为期一年的创造性组织课外体育活动的测试,两组小学生的TTCT(言语)成绩已产生差异,这说明一年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实验组(A)与对照组(B)小学生创造性倾向前后测成绩与分析
威廉思创造性倾向测验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性和挑战性四项内容,这四个项目之和为总分,总分代表创造性倾向水平,实验组(A)与对照组(B)小学生创造性倾向前后测成绩比较见表2。
表2显示,实验开始阶段,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学生在创造性倾向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异,都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但经过两年的课外体育活动,两组小学生的创造性倾向水平在总分上出现了差异,实验组高于对照组(Z=6.45 P<0.01)。通过对构成创造性倾向的四个项目分(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挑战性和想象性)进行分析,得出其均由无显著差异而变为差异显著的结论(Z检验值介与4.79至9.02之间,(P<0.01))。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小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倾向比对照组要显著。
(三)实验组(A)与对照组(B)小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前后测成绩与分析
为调查实验变量与小学生体育成绩之间的关系,我们对两组小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进行测查,基本知识部分的测试采用浙江工商小学体育部统一命题的形式,以考试分数为依据;基本技能部分由小学体育部组织小学生进行体育课达标项目的测试,折算成绩后记总分。前后测成绩见表3。
从表3可以得出,实验开始阶段,对照组小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成绩略低于实验组,虽然差异并非十分明显,但基本技能科目的Z检验值已达到了不容忽视的1.92。实验结束时,对照组小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成绩的平均分均低于实验组,Z检验值基本知识由原来的0.65变为1.54,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体育基本技能由原来的1.92降到1.17,两者的差异程度虽有所降低,但均未产生明显的差异程度。由此可知,小学生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成绩并没有经过一年的创造性教学而大幅度提高,但至少可以說明,课外体育活动不会使小学生的学业成绩降低。
三、结论与思考
(一)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加以培养
经过一年的实验探索,结果证实: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加以培养的。在实验初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创造性水平和倾向没有显著差异,但通过将条件下的干扰变量进行严格控制,在一年的有详细目的与计划的训练中,实验组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倾向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而没有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培养的小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倾向的创造性仍然维持在原来的水平。这就充分说明;创新能力必须要得到合适的活动干预才能得到激发,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设计,可以实现创新从潜能到能力的现实开发。即他们的创新能力只有通过培养才会发展,反之则会表现为停滞。这是我们实验证实的结论之一。
(二)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实验研究证明: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实施创造性活动策略,即采用能够促进小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相关原则和方法,比如让小学生自主选择体育活动、自我组织活动团体、集体创编体育活动形式等。一般来讲,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课堂教学。但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多样化的课外体育活动对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其活动的自主性、自律性不仅符合当今知识社会的要求,还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最终使小学生养成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创新的习惯。不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紧密结合起来,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能自发地发展。
(三)课外体育活动不会降低体育课教学质量
本实验研究证实,实验组小学生体育课成绩没有因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而表现出大幅度提高,也没有使学业成绩下降。通过对比实验组98名小学生与对照组94名小学生的期末体育课成绩,我们可以得出: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成绩均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但实验组小学生经过一年实验在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和体育知识的了解状况上有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了以下调查结论: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而且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一定的促进。在全民关注基础教育的背景下,学校应提倡课堂体育教学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在体育实践中不断创新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做法。
参考文献:
[1] Nancy Darling, Linda L Caldwell, Robert Smith. Participation in School-Bas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005(5):51.
[2] Herbert W Marsh, Sabina Kleitman. Extracurricular school activities: 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nonlinear[J].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2013(2):464.
[3] Amy F Feldman, Jennifer L Matjasko.The Role of School-Bas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Adolescent Development: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J].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12(4):159.
[4]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02-09-08.
[5] 毛振明.学校课外体育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6] 教育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EB/OL].http://www.Edu.cn,2004-08-05.
[7]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