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中寻找快乐的色彩
2017-07-08常蕊
常蕊
摘 要:音乐是感情的艺术,感情是音乐的灵魂,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每一个视障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在其中去探索,去触摸,去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教师应结合视障学生学习的特点分析、探讨如何开展适合视障学生发展的音乐课,从而更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他们欣赏和钻研艺术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盲生特点;多感官刺激;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16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99
盲生的校园生活,相对其他视力没有缺陷的学生来说,显得非常封闭,致使他们常常在感知体验和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音乐亦是如此。《全日制盲校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体现视力残疾学生的发展为本,帮助学生克服因残疾而造成的种种障碍。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注重补偿视觉缺陷。基于国家对盲生音乐教育的培养要求,结合盲生自身的学习特点,教师要在不断的研究和实践的音乐教学中,寻求适合盲生学习的教育教学方法,设计适合盲生发展的音乐课堂,力争最大化地激发盲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实效性。
一、 盲生学习音乐的特点
盲生在学习音乐中,由于看不见教师的眼神、表情、肢体语言,所以没有办法用感性的色彩去描绘每一个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困难的来源也都是因为视力的缺陷。但是视力的缺失并不影响其他感官的发展,反而使听觉器官被迫获得了更多的刺激机会,触觉功能进而得到了强化,同时除却视觉的干扰,学生的心思也更集中,促使他们的记忆力更高于常人。所以,在音乐教学中只要发挥视觉、触觉、记忆这三大特点的优势,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环节,就可以帮助盲生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感受更丰富的艺术魅力与情感认知。
二、 如何发挥盲生学习特点的优势
(一)发挥听觉优势,感悟音乐形象
在人类的五大感知觉中,“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第二大感官系统,更是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听觉对于盲生来说十分重要,他们通过后天在实践中的锻炼可以捕捉到常人无法感知的细微声音。在音乐课的学习中更需要充分发挥盲生天生听觉发达的优势,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从多角度的音乐要素中分析音乐形象。例如《彼得与狼》一课中,可以尝试以乐器为切入点分析音乐形象。清脆明亮的长笛彰显了小鸟的欢快灵动,音色华丽富有表现力的单簧管代表着机警的黑猫,浓重的圆号正适合大灰狼的形象……通过不同乐器音色的改变,学生可以感觉不同的事物形象,想象出更立体的影像。所以在盲生音乐欣赏过程中,要采用对比、辨别、选择、认知、想象等方法来激发盲生的听觉神经,帮助他们树立出更鲜明的事物形象,从而提升对音乐的兴趣。
(二)利用触觉感知,提高音乐认知
法國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盲人的眼睛长在手指上。”盲人常常以手代目,用它去感知外界的事物,这就意味着人失明后,触觉可以帮助盲生体验事物的许多特征,例如大小、形状、软硬、温度等等。所以,这一特点最多的还是运用到通过触摸来直观地了解乐器形态,学习演奏技巧上。
比如在古筝教学上,手指技巧的练习就需要运用触摸式学习法。例如颤音的学习,在教授时盲生因为看不见演奏的方法,常常会出现力度过大而改变音高的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的手放在我的手上,通过触摸去感受颤音的正确力度,和手指演奏时的正确方法。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在古筝的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此可见,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盲生的特点,通过语言与非语言等手段,才能使他们的领悟、感受与技巧不断地得到升华与提高。
(三)发挥记忆特点,提高音乐素养
盲人有较强的记忆特长,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理论学习、声乐学习、器乐学习等方面采用“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演唱、演奏的乐谱,我基本都是一个一个音符、一句一句地教授,其中包括演奏、演唱的技巧,以及在乐谱上无法诠释的情感和演奏形式。同时,我注重在学习每一首歌曲的过程中,将乐曲所涵盖的背景、历史、风格、创作情绪都讲授给学生,将音乐与多个学科融合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更加增强了盲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
三、结合盲生特点,创建多元化音乐课堂
通过对盲生学习音乐的特点和自身优势的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多感官的刺激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那么,为了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教学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认为首先应该运用情绪感染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然后通过形式多变的教学方法打造一个多元化的音乐课堂。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谈谈具体的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对学生听的培养,而有时会忽视语言的魅力。其实,通过讨论法,可以达到以语激情、以情感人、以情激思的目的。例如在欣赏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这节课中,通过讲述阿炳的生平简介,让学生产生共鸣。接着让他们通过聆听说一说旋律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结合创作背景找到情感的共鸣,说一说当时阿炳是在怎样艰苦的环境下创作艺术作品的。通过讨论、总结,说出对作品的体会。最后,学生在尝试演绎作品的时候,都表现出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将演奏情感表现得很有特点。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讨论法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演绎作品。
人们常说,音乐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那么随之它的课堂也是充满趣味的。单纯的说与听并不能满足盲生对于音乐的渴望与需求,他们对每一个音乐作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在教学中,我将器乐促趣法和自由创编法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认识,以多种形式创编演绎。例如,在《江苏民间音乐》一课中,我首先请一位学生运用葫芦丝吹奏了歌曲《紫竹调》,舒缓流畅的旋律很快将学生带入了江苏民间小调的情境中,然后在后面歌曲《茉莉花》的学习中,我让学生运用二胡、古筝、长笛、葫芦丝、打击乐等乐器,通过小组创编演绎这首歌曲。学生们展现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器乐合奏、独奏、器乐伴唱等。旋律丰富多彩,并具有歌曲演绎的完整性。充分激发了盲生听觉、触觉感官的运用,使他们在多元化的音乐课堂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自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一名普通的特教教师,我将全身心地投入到我的教学工作中,为盲孩子们打造一个丰富多彩、多元化的音乐课堂。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音乐的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将盲孩子们带入这个由音乐编织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参考文献:
[1] 刘欣.视障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基于西南地区A盲校音乐教育的调研[D].西南大学,2015.
[2] 王桂珍,邢光.音乐课如何培养视障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8(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