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生活素材,提升习作能力
2017-07-08黄亚丽
黄亚丽
摘 要:文章阐述了学生参与习作教学活动应立足于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习作素材,从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真情实感地表达,促使学生热爱生活、深入生活、享受生活,运用生活中的习作素材抒发个性化情感内涵,有利于逐步提升学生习作能力。
关键词:生活素材;观察;实践;个性情感;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1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8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立足于小学习作教学目标要求,紧密联系实际学情和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主动关注生活实际中的各种人或事件,做到能留心观察和记录下人和事、景和物,抒发自己个性化的体会,从而有效地丰富习作素材。在进一步习作活动中,紧扣习作的立意要求,充分发挥合理的习作想象能力,娴熟地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阐述心中激起的习作情感,发展了习作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建构完善的习作知识体系。
一、立足身边生活,引导学会观察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应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掌握有序观察、细致观察、深入观察的能力,养成随时随地进行观察的习惯。教师应借助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一旦碰到常见的人或事物、突发的事件,激发学生能积极观察的欲望,对这些人或事物进行仔细观察,掌握生活中人物的形象特点,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使学生在习作活动中做到有的放矢,做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有顺序地表达自己个性化的观点。
例如,观察生活现象,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人与事物,可以更快地使学生形成习作观察能力。为了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观察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生活实践情境,利用春秋两个季节游览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或秋天的美景。在家乡平和到处都是琯溪蜜柚,这是家乡的致富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家乡水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观察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观察能力。如,春天季节里,学生在和风微拂中踏着欢快的脚步,迎着灿烂的阳光,跟着老师到蜜柚园里,此时蜜柚园中柚花馥郁,嫩叶抽绿,还未走进蜜柚园时,教师指导学生远远观看蜜柚園的景象,记录下学生自己看到的景象及感想;进了蜜柚园中细致观察每一棵蜜柚树的形状,可以从上到下进行观察,也可以从左到右进行观察,还可以从里到外进行观察;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整棵蜜柚树的形状到花、叶、枝、干)进行观察,还可以从蜜柚树的各个部分到整体进行观察等,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教师侧重于指导和要求学生做到观察有序,做好观察记录和感想。回到课堂小组探讨中,让每个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察过程,相互指出观察中的不足之处,丰富观察内容和有效形成观察能力。
二、紧扣生活实践,注重素材积累
学会观察生活、掌握观察能力是有效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生活是习作素材积累和运用的源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是说,学生表达要有个性化、具体化、形象化,就必须深入生活实际,从身边、生活实践中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汲取丰富的生活中习作素材,运用自己个性化的笔调抒发情怀,惟妙惟肖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有效地训练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在积累生活中的习作素材过程中,学生也学会如何观察生活,学会如何掌握生活知识,对社会生活现象更进一步诠释与感悟。
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在习作中做到有话可说、有话必说,首先必须让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体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含义,亲身参与并体会生活实践中的乐趣,随机记录各种参与生活实践的活动素材,通过参与生活实践活动,不断积累生活中的习作素材,从而写出的作品贴近生活实际,而又富有童趣、真实感。如学生要以“雨中即景”为话题进行习作活动,教师就要在平时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自然现象,如,春天雨的特点是淅沥、绵绵的;夏天雨的特点是噼里啪啦,来得猛、去得快;秋天雨是彩色、香味的,给家乡的瓜果带来丰收的气息;冬天雨的特点是阴沉、寒冷的,给人的感觉是刺骨凛冽的。教师注重在平时指导学生对雨景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景象和体会做成卡片,然后分门别类地积累,通过搜集、记录雨景的过程,学生对雨景就有了熟悉的了解,下笔时自然胸有成竹,表达更加流利舒畅。同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对雨中的人或物的景象进行观察、体会,在平时日记中记录下观察到的雨中人与物的状况,丰富雨中描述人物、事物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学生叙述语言就会流利、生动。无论指导何种类型的习作话题,教师要善于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平时的生活积累,学生通过对生活实践的观察与感悟,动手说一说、议一议、写一写,丰富了习作素材的积累,也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表达通畅性,有利学生在表达中抒发个性化的语言、观点,写出的景物、人物自然栩栩如生,贴近生活实际,语言真实、有趣。
三、利用生活积累,抒发个性情感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两句话精辟地指出了学生想要获得知识,必须参与生活、学习实践,从实践中体会、感悟、掌握、积累知识和能力,在习作表达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生活习作素材积累,运用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情感表达出来,品尝获取习作知识和提高习作能力的成功情感体会,激励学生更进一步迫切表达的欲望,有利于学生用我笔写我情,用我笔抒我心,在习作中尽情地表达学生的个性化情怀。
例如,学生以“家乡、校园的一处或几处美景”为话题,抒写家乡或校园美丽的景色,表达自己对家乡或校园美景之情。在习作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活学生平时对家乡或校园的观察积累,调动学生参与习作的主观能动性,课前,或先让学生对家乡或校园再进一次观察体验,课堂上,组织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畅谈自己心目中的家乡或校园,教师巡视指导,要充分叙述的学生表达观点,要求其他学生安静、有礼貌、仔细地倾听,等待表达完毕再进行评价、补充,弥补每个同学表达上的不足,从而有利于学生在交流生活积累中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小组交流之后,此时,学生已激活了自身对家乡或校园美景的积累,更深刻地体会了家乡或校园美景的特点,运用语言表述自然更加流畅、具体,富有生动性和个性化。学生参与叙述家乡或校园美景的习作活动后,教师或学生合作小组从中推选几篇优秀作品和几篇行文、内容叙述较差的习作,在班级中进行成果展示,师生共同剖析这些作品的优劣之处,内容是否紧扣家乡或校园美景的特点进行叙述;表达是否情真意切、真实地抒发对家乡或校园美景的赞美之情;结构段落安排是否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运用是否简要而又不失优美等。通过习作成果评价交流,更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家乡或校园美景特点的体会,感悟要写好作文,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积累,不能单凭纸上谈兵,否则写出的作文必然无法真情表达对生活的赞美之情。
参考文献:
[1] 廖海蓝.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 王艳武.小学高年级作文能力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