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合作绩效决定因素研究

2017-07-08黄劲松余琴琴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13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绩效

黄劲松+余琴琴

[提要] 通过对11个产学研合作案例的研究,包括6个成功案例和5个失败案例,提炼出影响产学研合作绩效的14个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逻辑关系分析进一步精炼出匹配程度、公平性、沟通和协调四个概念。研究发现:产学研双方的匹配程度是决定合作绩效的最重要因素,公平性感知有利于双方实现匹配,而沟通和协调作为事后的纠错机制也会对合作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绩效;决定因素;匹配程度

基金项目:浙江省软科学科技计划项目:“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信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5C35013)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4月28日

尽管产学研合作绩效是科技创新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但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性,学术界始终未能给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合作效率、合作成效、合作收益、合作创新效率、合作满意度等近似概念频繁地出现在相关研究文献中。概念模糊的结果是我们始终不清楚哪些因素才是决定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关键性因素,也很难为改善产学研合作绩效提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在管理学领域,效率和绩效是不同的概念,效率是指单位投入和产出的对比,而绩效是个人或者组织所期望结果的完成程度。相比较而言,绩效所涵盖的层次更为宽泛,效率则可以表现为绩效的一种具体形式。由于产学研合作具有典型的多元化目标,比如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发现技术前沿、发展新生产技术等都难以量化,因此在微观层面上使用绩效一词更为合理,产学研合作效率可能更适用于宏观层面的分析。

企业应该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政府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根本性目标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进而增强一国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从企业的视角来考察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决定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了识别影响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关键性因素,我们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11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进行研究,通过访谈资料整理得到14个初始概念。在此基础上利用过程结构理论,把产学研合作划分为合作形成和合作管理两个阶段,通过仔细梳理初始概念之间、初始概念与合作绩效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提炼出匹配程度、公平性、沟通、协调四个概念,以此为框架描述了这四个概念决定产学研合作绩效的作用机理。

一、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

绩效是个人或者组织所期望结果的完成程度,这意味着合作动机应该是讨论绩效的出发点。然而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机比较复杂,利用外部资源克服自身创新能力的约束,发现潜在的技术前沿和有市场潜力的R&D方向,降低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通过学习效应提高企业研发人员的能力等都有可能成为企业选择产学研合作的原因。Valeria Arza认为,尽管动机存在差异性,但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取到的收益可以划分为经济收益和智力收益,经济收益是指诸如生产效率提高、新产品销售额等可以用金钱进行衡量的收益,智力收益则是指知识增值、创新能力提升等无形收益。本文采用Valeria Arza的这个标准,把企业视角的产学研合作绩效划分为经济收益和智力收益。

核心因果关系是解释结果为什么存在差异的根本性原因,需要提供比较强的证据,因此正反面案例进行比较才有可能提炼出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进行案例筛选。正面案例的首要筛选问题是“贵企业在最近两年内是否有过成功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这种项目必须是联合研发或者委托研发项目,次要筛选问题是“贵企业是否从产学研合作中获取到显著的经济收益或智力收益”;负面案例的首要筛选问题是“贵企业在最近两年内是否有过不成功的产学研合作项目”,次要筛选问题则与正面案例相同。通过筛选我们获得11个案例,其中成功案例6个、失败案例5个,行业分布包括电子行业2个、五金行业2个、纺织行业2个、制药行业3个、光伏设备制造业2个,行业类型对合作成功与否没有显著性的影响。调研过程以面对面的访谈为主,访谈对象既包括企业负责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管理高层,也包括从事具体研究工作的企业技术人员,访谈的引导性问题是“请描述一下您与学研方合作的经历,您认为导致一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成功(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贵企业从合作中获得收益,包括经济收益和智力收益?”被访谈对象在描述的过程中我们会对一些重要概念会提出补充性问题,一些模糊性问题则会提出“为什么”和“有什么证据”以强化描述的可靠性,11个案例共访谈了35个企业人员,平均访谈时间22分钟左右。

为了避免个人主观偏见的影响,访谈资料由本文作者和3位研究生分成两个小组进行整理,采用话语分析技术提炼概念,比如,从“我个人认为,和真有水平的专家合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之一,当然专家的人品也很重要”中提炼出“合作伙伴选择”、“学研方的能力”、“学研方的品行”三个概念;从“交流当然非常重要,这关系到最终设计是否符合市场的需要”中提炼出“沟通”的概念。对两个小组提炼的概念进行比较,语义基本一致的保留,不一致的则返回访谈资料进行再确认,那些依赖于特定项目特征的情境因素不予保留。为了能识别绩效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初始概念的提炼还必须同时满足两条标准,一是概念必须在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中都出现过,二是概念在35位受访者中出现的频次不能低于5次。通过上述整理过程,我们获得了14个初始概念,见表1。(表1)

二、理论提炼

(一)合作形成阶段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成功案例还是失败案例,合作伙伴选择都是被提及次数最多的概念,這很容易理解,因为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否达到既定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然而对于补充性问题“什么样的专家是合适的”,被访者的回答出现很大的差异性,能力、品行、动机、私人关系、信任、熟悉、多次合作等概念都被提及。

学研方的能力是企业寻求合作的主要原因,企业无法自行解决的技术难题或任务才需要学研方的帮助,即便合作项目起源于学研方实验室,也需要能够弥补企业的某些方面不足,因此学研方能力表现为企业现有能力的一种补充,是在特定领域的创新技术、仪器设备、知识或者经验。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有12位受访对象明确表示,学研方的水平并非越高越好,知名专家或许具有很高的水平,但却容易因为工作繁忙和沟通困难等原因导致合作绩效达不到企业的期望,因此企业对学研方能力的要求实质上是与合作项目的规模和技术需求相匹配。

相匹配的学研方能力是项目成功的必要基础,但单纯能力并不足以保证合作项目的成功,合作动机是另外一个不容忽略的变量。合作动机不仅会影响到学研方对项目的投入程度,当不确定事件出现时,动机会影响到学研方是否愿意做出某种程度的妥协、调整或牺牲。大量文献说明,产学研双方参与合作的动机不一致,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许多成功合作的案例,这意味着不一致的动机可以通过沟通和谈判过程进行匹配,寻求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结合点。合作动机的匹配首先表现为目标匹配,即产学研双方合作的目标不需要完全一致,但不同目标之间不应该存在矛盾和冲突,或者说双方对合作结果的期望存在兼容部分,比如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前提下允许学研方公开发表合作研究成果等等;合作动机匹配还表现为利益匹配,即兼容的目标能够平衡产学研双方的利益诉求,使得合作目标一旦完成,双方都能够获得事先预期的收益。对于产学研合作而言,合作动机的匹配非常重要,动机匹配不仅能保障双方对合作项目的投入,还能降低双方出现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

由于产学研双方在知识背景、行为模式和研究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即使合作动机完全匹配,也不能确保双方在研究方向选择、优先顺序、进度安排等方面保持一致,这些矛盾和冲突会对合作绩效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了产生1+1>2的协同效应,产学研双方还需要实现关系匹配。关系匹配是指双方彼此了解对方的行为方式和工作习惯,容易理解对方某一个具体行动的真实含义,不会出现相应的误解,使得相互的沟通和协调更容易进行。在案例研究中,有8位受访者把私人关系作为影响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本文认为:

命题1:产学研双方的匹配程度越高,那么产学研合作的绩效就越好。

尽管产学研双方的匹配程度是决定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关键性因素,然而这种匹配并非自然形成的,事先的沟通和谈判过程是实现匹配的必要途径。通过最初的沟通和谈判,企业首先试图检验学研方是否真实具备为企业带来收益的能力,信息的可靠性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如果企业发现学研方有意隐瞒某些可能影响合作绩效的相关信息,那么双方的匹配过程很有可能无法完成。Jason Colquitt把这种双方交往过程中不掩盖负面信息的行为称之为信息公平性。

公平性感知不仅表现在信息公平,还表现在任务分配和收益分配,即分配的公平性。在签订合作协议之前,产学研双方需要针对合作目标、项目进度安排、收益分配和责任划分进行沟通和谈判,然而合作创新的结果往往具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事先制定清晰的创新目标、合理的项目进度安排和利益分配方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在这种情形下,双方如果能通过沟通和谈判过程感知到分配的公平性,那么有利于双方达成一致,即实现动机匹配;另一方面,沟通和谈判本身是产学研双方了解彼此行为风格和工作习惯的途径,通过难以言明的意会过程,双方能够建立起关于行为规范以及彼此权利责任的心理契约,公平性感知有利于这种心理契约的构建过程,即实现关系匹配。此外,合作绩效是对未来收益的期望,谈判和沟通过程也会影响到这种未来期望,而公平性的感知则有利于双方为目标绩效留有一定的余地,避免过高的期望,不容易因为不确定事件的出现而破坏合作,最终的结果是双方更有可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本文认为:

命题2:产学研双方在谈判和沟通过程中感知到的公平性越高,就越容易实现动机匹配和关系匹配,產学研合作的绩效也越好。

(二)合作管理阶段的决定因素。选择相匹配的对象是合作形成阶段的核心内容,但潜在合作对象的能力和动机经常无法直接观察,这导致高质量的匹配并不容易实现,因而协议签订之后的合作管理过程起到了纠错的功能;另一方面,关系匹配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持续的沟通和交互活动,然而不恰当的合作管理有可能破坏这种关系匹配过程。在我们的案例研究中,有14位受访者认为沟通是影响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关键性因素,还有8位受访者认为协调是关键性因素,其中6位受访者把协调失灵作为合作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

协调是指产学研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根据项目的需要对彼此的行为进行调整,以便能够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地完成合作任务。尽管动机不一致是协调失灵的重要来源之一,然而很多学者发现,即使合作双方的动机相匹配,知识背景和认知模式的差异同样会导致协调问题存在。由于学研方对企业的依赖程度不高,双方的背景差异又比较大,在合作过程中如何协调学研方的行动是一件困难的工作,需要企业具备很好的协调能力。这种协调能力表现在:(1)能够对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所需要的投入进行详细说明,并与学研方达成共识;(2)当意外事件出现或者外部环境改变时,双方能够对合作目标和所需投入进行及时的调整。协调学研方的行为需要了解学研方的行为偏好、工作风格和交流方式,因此合作经验决定了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协调能力,经验和知识积累能够帮助企业识别最好的与学研方交互的模式。初始概念中的“企业重视程度”、“合作经验”、“学习能力”等概念均与此相关。如果企业对产学研合作项目比较重视,经常性与学研方合作,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具备了丰富的合作管理经验,那么更容易获得比较高的合作绩效,因此本文认为:

命题3:企业管理产学研合作项目的经验越丰富,协调能力就越强,产学研合作的绩效也就越好。

沟通是指产学研双方通过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交流渠道,实现有价值信息的及时分享,沟通与协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但归属于不同的概念范畴。信息不对称是产学研双方产生矛盾和冲突的主要根源之一,不仅为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活动空间,也容易导致合作双方产生误解,不利于实现协同效应。通过诚实公开的沟通过程,产学研双方能够理解合作过程的行为规则和义务,认识到适应性调整的必要性,减少关于合作对象的能力、动机和行为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进而避免矛盾和冲突。实现良好的沟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沟通渠道或者沟通界面,包括经常性的进度或状态报告、学研方定时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定期会议、私人关系等等;二是双方具备一定程度的共有知识,这种共有知识未必是纯技术知识,但必须是与合作项目相关的知识。

沟通有利于产学研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针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对合作伙伴的需求做出及时可靠的回应,从而有效地提高双方的合作效率。沟通也是企业获取智力收益的最有效途径,不仅包括那些难以显性化的技能、技巧和诀窍,也包括潜移默化中的R&D思想起源或者学习能力。如果产学研双方具有一定的共有知识,并且能够建立起经常性沟通的渠道和惯例,那么更容易实现比较高的合作绩效,因此本文认为:

命题4:产学研双方沟通的频率越高,沟通渠道或者沟通界面越有效率,那么产学研合作的绩效也就越好。

三、政策性建议

提升产学研合作的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表现在能够改善参与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更重要的是可以吸引更多的企業参与其中,然而迄今为止政府如何有效地提升产学研合作绩效依然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命题,本文探索性地从企业视角对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决定因素进行多案例研究,能够为此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产学研双方的匹配程度,包括能力匹配、动机匹配和关系匹配,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因此提升产学研合作绩效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双方的匹配程度。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能否选择到相匹配的合作对象取决于:(1)可供选择的合作对象数量;(2)拥有能够判断双方是否匹配的相关信息。由于知识披露困境、专用性投入和知识缄默性等原因,市场无法为企业提供上述两个条件,因而需要政府替代市场的作用。难点在于,反映双方是否匹配的信息很多都是无法直接观察的,比如学研方的能力和动机,这意味着政府需要提供可直接观察的替代性信息。声誉和地位被认为是能力的替代信号,然而企业获取学研方声誉和地位的相关信息不仅需要相应的渠道,而且还需要确定相关信息的可靠性。历史行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替代作用,这就要求政府主办的各种创新平台和信息平台进行整合,构建起信息完备的数据库,不仅提供学研方所擅长的技术研究内容,增加企业可选择的合作对象范围,还需要提供学研方过去的行为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1]Santoro Michael D.,Chakrabarti Alok K.Building Industry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s:Some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1999.1.3.

[2]Arza Valeria.Channels,benefits and risks of public-private interactions for knowledge transfer:conceptual framework inspired by Latin America[J].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2010.37.7.

[3]Colquitt Jason A.On the dimensionality of organizational justice:a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measure[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3.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绩效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营改增”对水上运输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