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指导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探索

2017-07-08郭红兵

学周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探索新课程小学数学

郭红兵

摘 要:数学的教学,是基础性教育之一。小学数学教育是从小学到大学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个初始阶段,也是最基础的阶段。如果学生在小学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就会直接影响日后中学乃至大学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探索;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1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8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学模式的创新正在经历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阶段,即改变传统教育中“题海模式”“满堂灌”模式,将自主创新,动手能力融入到教学模式中,并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教学实情,总结出几条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现简述如下。

一、鼓励学生质疑,积极思考,勇于探索

古语有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由此可知,学是从思考中来的,思考是从质疑中来的。思考的根本是疑问,只有疑问才能引起思考,才能引发解决疑问的动力。而且,学校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人,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是否能培养出学生的质疑精神。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质疑。例如,在讲到对图形的认识的时候,我就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诸如圆的特性、三角形的特性等。只有让学生主动提出质疑,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二、和谐师生关系,做学生真正的朋友

“亲其师,信其道。”这句话说出了教学上一个最淳朴有效的道理,那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于一个情感世界丰富而又简单的小学生而言,只有在亲近自己的师长,与教师关系相处融洽的时候,才会主动去学习这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到“亲其师”呢?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教师从根本上做出改变。孔子提出教育要做到“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这种教学思想放到现在的教育模式来说依然适用。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因为一个学生接受能力慢便放弃他,无视他,也不能因为一个学生太过调皮而责骂他。教师一个看似无意的轻视和责骂,可能会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因此,每当我在教育中对学生失去耐心的时候,就会想起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的一段话;“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段话不断提醒我,教育不能因为学生的不配合就变得暴躁,也许会因为我的暴躁使一个人才丧失。

三、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时间毕竟有限,但是学生与学生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却更长。很多时候,当学生有了疑问的时候,教师却不一定在身边。问题需要解决,可是一个人的思考能力和范围毕竟有限,多个人一起思考,也许解决起问题来会更加的容易。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的手里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个人便有了两个思想。可见,思考与交流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中有接受能力快的学生,也有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有思维活跃的学生,也有安静沉稳的学生。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形成互补,互相影响,互相进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共同解决。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而获得的喜悦,也是无可比拟的。这样的一个小组如果没有有效的激励体制,发挥的作用可能也不会太大。因为人都存在着惰性,大人有,小孩子也有。小学生有惰性,但是他们同样也有好胜心。根据这种情况,教师可将小组之间经常进行比拼,看看哪个小组在一定的时期内解决的问题最多。这样,学生为了在小组之间获得胜利和认可,会更加主动进行学习和思考。

四、善于总结,突出教学主题

一堂课无论多么的精彩都是要围绕着一个主题来开展的。由于学生没有总结的能力,一堂课下来虽然也学到了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对课程的总结,使得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并不是很清晰。或者说,一个轻松的课堂虽然让学生掌握住了知识,却掌握的是一个模糊的知识,久而久之可能就会忘记。如果教师在一堂课的最后做了有效的课堂总结的话,就等于将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清晰明了的表现出来,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与运用。总结就是用简单扼要的语言概括出一堂课的学习内容,特别是对重点内容的归纳总结,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说,有效的课堂总结,就是一堂课的点睛之笔,是这堂课灵魂的所在。

五、合理的联系生活实际,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作为教师我们都明白,数学是一门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加减乘除的运算可能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却不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合理地将抽象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对数字的认识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如我们常提到的记忆数字的口诀:“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这就是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最好的一个例子。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却不能让学生直接来背口诀。口诀只是辅助学生学习的手段,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与数字相关的事物。1可以像筷子,可以像树干;2可以像鸭子,还可像倒过来的秤钩等。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记忆。

总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自我,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起到带头作用。同时,教学模式的改变也应该做到以人为本,教学经验可以相互借鉴,却不能照搬照抄。我们应选择适合当地教育与学生水平的教学方式,并结合教师个人的长处,创造出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育模式来。

参考文献:

[1] 賀恒茹.新课程下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2):80-81.

[2] 陈浩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1(5):164.

猜你喜欢

探索新课程小学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