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前预习为语文课堂推波助澜
2017-07-08林燕燕
林燕燕
内容摘要:学习语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也能增强学生的听课效果。教师如果能够将预习穿插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最后以达成先学后教的目的。
关键词:预习 自主学习
学习语文,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也能增强学生的听课效果。什么是预习?预习就是学习一篇课文前,学生运用一些方法对文章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于之后能够更好地学习。教师如果能够将预习穿插在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最后以达成先学后教的目的。
一.重视方法指导
想要攀上知識的高峰,就必须掌握好的学习方法,而学会预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要重视对预习方法的指导。如何让学生通过预习教材去解决问题?教师需结合教材,把预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课后才能独立自主地预习。
1.重视单元“导读”部分
教材每单元的的开始,都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概括了本单元学习的重点,即“单元导读”。教师要将这个部分引用起来。二年级第四册第五组单元导读是“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学生读了,就知道这个单元是教大家学习好品质,做道德的孩子。
2.学会做标记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读”在预习过程中是最应该引起重视的。学生要先自己读好生字,再回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多读几遍,就读流利了。然后,再思考一些问题。从而更进一点地读中悟理、悟情,并达到质疑问难。比如,学习《蜜蜂引路》,学生多读,自然而然就知道列宁的向导原来是蜜蜂。
(2)在通读课文基础上感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用不同的符号做上记号。比如:用“O”这个符号圈出生字词;用“‥”这个符号标出重点词语;用数字在段首标出;用“”画出文中重点语句;用“ ”画出对文中有疑问的地方;用“﹏﹏﹏”画出文中优美的句字,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课外书,网络等工具,把容易读错的字音、不易懂的字义,通过查找工具书,备注在书本上。在三年级下册《一面五星红旗》中,可以让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题的第二题,用“__”画出描写面包店老板态度变化的句子。学生通过预先学习,就能在上课上收到不一样的听课效果。
(3)在理解、赏读中加上重点批注。预习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优美的段落以及句子,用“﹏﹏”画出;在自己认为意义深刻的地方,做上批注。比如:《两只鸟蛋》一课中,从“小心”、“连忙”、“轻轻”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知错就改,想快点送还鸟蛋的急切心情以及对文本的体会感受,这样就能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学会质疑。不少学生依赖于老师的讲解,预习时懒得思考、懒得质疑问难,养成懒散的学习习惯。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对文中有疑问的地方在书上标出来,这些疑问可以有关生字词的、有关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有关课文内容的、还有有关文章布局谋篇的……总之,只要学生能做出质疑,老师都应该充分肯定。
二.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1.及时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学生预习中,可以把生字词认读,课文朗读通过语音发送QQ和微信群,教师在网络上就能提前知道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就能在课上更好地进行指导和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在家长的协助下,他们在家就把明天要上的课读通顺了,并且发到QQ群上,一个孩子起了榜样作用,其他孩子也都积极起来,由一开始的被动变成主动,自主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了。
2.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要反复培养训练。
三.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加强合作
教师引导学生养成“遇到问题需要积极思考,思考不了就多多请教”的习惯。可以在课上将问题提出来,探讨解决。如在执教一年级下册《两只小狮子》中,要求孩子们思考:“两只小狮子在生活中表现在什么不一样?”“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会怎么做?”学生回家预习后,课上畅所欲言,通过学习和交流,明白课文所要告诉的道理。教和学,都轻松了不少。
四.重视激励和评价
重视和评价学生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中,发现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声情并茂朗读的学生,说明他们预习充分,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了解,教师要给予鼓励。“你每个字都读对了,真棒!“你给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你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厉害!”“你把课文读通顺了!”教师对学生预习的予以肯定,学生今后会更积极完成课前预习,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学也轻松。
教师要把好预习这道关,只有教学生认真对待课前预习,才能让他们更高效地学习。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尚干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