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问题背景下加强运算教学初探
2017-07-08孙莉
孙莉
摘 要: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数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新课改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旨在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运算教学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对于怎样激发学生的运算兴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运算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2-00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2.021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具有逻辑性强的特点,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及灵活运用能力,同时还具有抽象性的特点。然而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只有把抽象的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才能便于学生理解,从而使学生乐于学、喜欢学这门课程。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数学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改革。新课改强调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具体到计算教学,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面的知识来计算现实中的问题。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如何在“解决问题”中更好地开展计算教学呢?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解决问题”和“运算教学”的概念。
一、解决问题
所谓的“解决问题”,就是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本质与原来的“应用题”很相似,但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首先,传统的应用题,是独立于其他知识单独编排的,与其他的知识结合不够紧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掌握了解题的技巧与方法,套用固定的模式,不用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就能很顺利地答对题,但是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解决问题”则是主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二、运算教学
所谓的“运算教学”从表面理解就是运用、计算方面的教学。无论是从低年级简单的1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到中年级的乘除法,又或到高年级的分数、小数,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计算既是我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现阶段,计算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很多辅助教学的工具,如多媒体、幻灯片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然后让学生机械的做练习、巩固,而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它既没有从学生学习兴趣出发,教师和学生之间也没有互动,因而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忽略口算。我們都知道,口算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计算速度。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的笔算,从而导致学生计算能力不能有效的提高。
3.教师留的作业多。在日常学习中,教师留的作业多,学生大量课余时间都被繁琐的作业所占据,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作业而计算,使学生失去对计算的兴趣。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不但要求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与时俱进,在教材安排上也做了很多的调整,其中最突出的变化之一,就是把计算教学置于生活情境之中,即将计算融入教材的图画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将计算与应用分割开来。
三、如何在解决问题中开展运算教学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用引算。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这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鞭策,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而计算又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具体的情境中才能正确认识计算的作用,将算式置于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以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节为例,如3+2=5,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计算3+2=5,以此类推计算4+3=7,5+4=9,更重要的是把它放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例如,图画中树上有3只鸟,又飞来了4只,一共有几只鸟?学生通过看图,理解了图意,知道了树上是3只,即写作3,又飞来了4只,因此再记作4,而问的问题是一共有几只?所以应使用加法,即 3+4=7 ,所以有7只。又如,教师也可以这样设计,教师为卖菜的老板,一名学生为顾客,学生想买几个西红柿,一共花了8元,教师收了10元,问教师应该找给学生几元?通过分析,学生很快就能明白用减法,即10-8=2。如此,学生不但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重要的是能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利用经验,以用促算。
理解算理是计算教学的难点,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只单纯地讲一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有些困难,而如果把这些知识放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就会加深对学生算理的理解与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具体操作中,用生活实际问题来解释算理,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
以三年级“圆角分与小数”为例,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儿童版”纸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实际操作,例如,35元可以有几种表示方法?都分别是哪几种?50元减去20.5元还剩多少?10.2元加上8.7元是多少?等等,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很轻松地掌握本节内容。
(三)技能熟练以后,步入生活,以用激算。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重视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应用中形成和提高计算技能。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如买菜、购物、图形设计等等这些都和我们所学的知识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发现数学的趣味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从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用引算;利用经验,以用促算以及技能熟练之后,步入生活,以用激算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解决问题中开展运算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速度,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水平,希望能对我们的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黄晓惠.浅谈新课改下的计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8):12.
[2] 余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的着力点[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0(Z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