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死亡密码”的警花
2017-07-08王健根黄传钢
王健根 黄传钢
近期,一部实名改编的网剧《法医秦明》让人们再次将视线聚焦法医这一特殊而神秘的群体,被称为“尸语者”的他们,是不是真的能够从尸体上找寻一切答案?
“其实法医的工作,就是通过医学解剖还原犯罪现场并最终为侦破案件和司法诉讼提供科学依据。这工作必须异常严谨细致,容不得半点表演的成分。”江西省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法医陈海英在谈起自己从事法医实践时,颇有心得地说。
纤细的身材、齐耳的短发、专注的目光,第一次见到在DNA实验室工作的她,很难想象这样一名柔弱的女子,会在法医岗位上一干就是14年。
在常人眼里,法医是一份整天和血淋淋的命案现场、与各种尸体打交道的职业,是大多数女孩子都不想、也不愿意干的活儿,这份职业有着常人难以体味的艰辛。而陈海英不爱红妆爱武装,从事法医职业,行走在侦查破案的前沿,用心破译“死亡密码”。
女医生的华丽转身
2002年,陈海英从江西医学院毕业后,成为地级市医院里的一名医生。用她的话说,专业对口,工作稳定,收入不菲。2003年,她得知招警这一消息后,怀揣着年少从警梦想,毅然报名。经过层层选拔,她如愿以偿成了一名人民警察,分配到刑警队从事法医工作。
法医、医生,虽然岗位相似,一字之别却有着别样的艰辛。
刚到单位上班时,由于那时法医岗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状,总共只有3名法医,且正好有一名老法医退休,所以一入单位,她就兼做着法医现场和法医物证检验两项工作。“刚开始,真不知道法医岗位这么累,出现场,做物检,出报告,天天像拧紧的发条连轴转。”陈海英坦露,原先在医院时,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病人,尽管病人比正常人要脆弱,但最起码他们的生命是鲜活的,而从事法医工作,所面对的却是死尸,且场面都是血腥的。
陈海英对第一次出现场记忆犹新。记得第一次帮着师傅打下手,看着真实的尸体躺在跟前,看着师傅手中的手术刀在尸体上游刃有余行走着,尸体的腥臭味伴着手术刀解剖尸体发出的声音强烈地刺激着自己的眼睛和胃,全身不停地冒着冷汗。解剖完后,她发现自己全身都湿透,偷偷地跑到卫生间狂吐了一番。
坚强的她,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初涉法医这个特殊岗位的不适,吐完后,她又和师傅们一起参与案情讨论。凭着对职业的笃爱,她很快从医生这个角色转换到了法医上来。一直到2006年,才专职从事法医物证DNA检验工作。
当笔者问起面对这么脏和累的工作有没有想过换过岗位时,她说:“选择一种职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既然选择了,就要对得起这份职业,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好。”
适应岗位后,面对死尸,她不再冒虚汗,不再胆怯,而是和师傅们一起细致地解剖,即使是腐败得全身爬满蛆虫的尸体,她也能和师傅们毫无惧色地解剖到最后。在现场,她那种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让很多领导和同事感动、折服与敬佩。
“陈海英身上既有医生的那份冷静和缜密,也有着警察身上的义胆和坚强,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犟劲,不轻言放弃,不达目的不罢休。”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科所所长肖泉对笔者说。
用物证“道出”真相镇定真凶
陈海英告诉笔者,让死者“开口说话”,还原事件真相,揪出一个个犯罪嫌疑人,让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公正的判决,是她一直追求的目标。
尸体上能找到证据,也能给出答案,物证不会说谎,关键看有没有能力让物证“开口说话”。
为让物证“道出”真相,陈海英用精益求精的技术检验,根据尸体的损伤情况判断死亡性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刻画,对现场进行最终复原,找到犯罪分子作案的蛛丝马迹,从而提供侦查方向和范围,直接锁定犯罪嫌疑人,最后从法律上认定犯罪。
2015年8月,宁都县发生一起特大杀人案。案件发生后,省市县公安机关立即启动命案侦破机制,并派出精干力量奔赴现场。上级领导分别作出指示,要求尽快破案。经现场勘查,技术人员提取的大量的生物检材被送至赣州市公安局刑科所DNA实验室检验。
为尽快获取有价值的物证信息,为案件打开突破口,陈海英和实验室的战友們顶着巨大压力,对送检的物证一一仔细检验,100份、200份……连续通宵达旦奋战两天,未检出有价值的物证信息。
加之现场勘查研判分析犯罪嫌疑人戴手套作案,实验室的战友们都气馁了,认为再检验都是徒劳。
“当时我也感到压力挺大的,觉得检验难以有所突破。”陈海英表示。但再狡猾的罪犯,总会露出破绽。她依然认真地检验后续送来的每一份物证,希望能从某一物证上为侦破此案找到突破口。
案发后第三天,在对300多份检材进行检验后毫无结果的情况下,陈海英不气馁、不放弃,通过几天来对现场情况的详细了解,调整思路,将检验重点放在死者身上,希望找到犯罪嫌疑人留下的蛛丝马迹。在送检的尸体上,她一一仔细检查甄别,重点将死者曾某燕身上留下的痕迹作为检验重点。然而在现场勘查的民警送检时,他们反复交待应该对现场搏斗激烈且损伤较多的死者曾某华身上的痕迹进行重点检验。
“先对曾某华进行检验还是对曾某燕进行检验?由于现场死者与嫌疑人的搏斗比较激烈,送到我这里检验的死者身上都沾染了较多的血迹,污染接触面积大,要在死者的身上获取有价值的嫌疑人DNA信息难度很大。”陈海英说,当时自己心里也没底能否提取到有价值的信息,但就看你有没有敏锐的眼睛和缜密的思维,细致、细心地从中发现疑点,从细微的细节中寻找出有用的线索。
依据多年的检案经验,陈海英决定先对死者曾某燕的尸体进行检验。随后,她分片分区域擦拭提取死者曾某燕身上留下的痕迹检材。通过检验,最终在曾某燕的多枚检材上提取到了一名男性的DNA分型。将结果反馈给专案组后,专案组人员结合案情,研判分析该DNA分型应该为犯罪嫌疑人所留。
检出这一DNA信息,让专案组人员兴奋不已,大家都似乎看到了破案的曙光。然而,此时的她,却没有一丝的激动与兴奋,因为,从事检验十多年来,经历的大小要案无数,她很清楚,真正胜利的时刻应该是在犯罪嫌疑人到案那一刻。为了尽快将犯罪嫌疑人排查出来,她又向专案组提出了全面排查血样采血的建议。专案组采纳了这一建议,很快将排查血样一一采集收集上来。陈海英和战友们连夜奋战,终于,在案发后的第五天,在排查第324份人员样本时,成功比中犯罪嫌疑人刘某民。专案组在获知比中信息数小时后,成功将犯罪嫌疑人刘某民抓获。
陈海英告诉笔者,让死者“开口说话”,还原事件真相,揪出一个个犯罪嫌疑人,让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公正的判决,是她一直追求的目标。
2016年1月,兴国县一乡村杂货店发生一起杀人案,店主谢某香被人杀害在杂货店内。案件发生后,兴国县公安机关立即成立专案组进行立案侦查,但经过现场勘查,技术人员未发现明显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且专案组调查走访也未获得有价值的线索。上级机关先后派出精干力量援助兴国县公安局侦破该案,历经数次勘查,现场所有的物件几乎都搬回实验室检验了,在一切犯罪嫌疑人可能触碰的物件上,经两次送检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检验,也未检出有价值的信息,案件陷入困境。
命案关天。2016年春节刚过,陈海英被“点名”参加该案件的再次现场勘查检验工作。到达现场后,她立即随同专案组成员及现场勘查人员再次对现场进行仔细勘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线索。然而,由于现场条件经过数次勘查,在现场已经无法提取有价值的物证进行DNA检验。陈海英在认真听取案件前期侦察情况及物证检验情况介绍后,果断在分析会上提出自己的重新检验方案,即在死者身上要物证。
为让“死者开口”说话,用物证锁定犯罪嫌疑人。陈海英说,其实法医的工作就是通过医学解剖还原犯罪现场并最终破案,这工作必须异常严谨细致。
结合死者为扼颈窒息死亡的实际情况,陈海英对死者贴身衣物颈前部位尤为重视。勘查完现场后,她将死者身上的衣物再次送检至实验室。次日,她返回实验室,立即对相关检材仔细检验,最终在该衣物衣领上检验到了一条有价值的DNA信息。凭着这一DNA信息,通过大量采集相关人员血样,犯罪嫌疑人黎某飞、黎某彬相继落网。
勇攀法医科技高峰
近年来,法医物证DNA技术在日常破案中日益凸显其重要性,且新技术层出不穷,要顺应形势的发展,必须不断学习创新,攀登法医科技高峰。
“我省DNA实验室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较薄弱,加上犯罪分子反侦察能力越来越强,原先常规检材的提取方法,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微量物证检材的检验。”2009年9月,陈海英毅然放下年幼的孩子去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进修,学习先进刑事技术,提升打击犯罪效能,用智慧伸张正义。
陈海英十分珍惜进修提升这难得机会,勤奋好学,虚心请教,把每位老师先进的独门绝技都掌握牢记在心,并和他们一起并肩参与多起大要案的检验。
进修结束后,她活学活用,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岗位上,克服DNA实验室条件简陋、设备陈旧所带来的困难,艰难地开展起脱落细胞这一微量疑难检材的DNA检验,在实践中摸索出硅珠提取法。
“硅珠提取法应用广泛,操作简便,成本低廉,准确率高。”赣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负责人表示,此法填补了其实验室的一项空白,而借助该检验技术方法,破获了多起大要案,由她带领实验室的技术人员参与创作的项目《基于硅珠法的接触性DNA检验方法改良》在2016年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硅珠提取法的成功运用无疑為陈海英的研究工作打开了一扇通往成功的“天窗”。也正是凭借这把“利器”,她不断地向毛发、骨骼、指甲、牙齿等人体硬组织中DNA检验发起挑战,向生命的原貌和真谛靠近。
技术在不断发展与更新,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她,不满足于现有的技术与成绩,不断地挑战自己。2015年,她又开始向全省公安机关法医物证检验领域中较薄弱的骨骼和牙齿DNA检验摸索。经过虚心向国内法医DNA检验的同行们求教及上网查阅相关知识,在短短三个月内,她就整理摸索出了应用QIAamp DNA Investigator Kit试剂提取骨骼和牙齿DNA的快速简捷的提取方法,且成功率较高。此检验方法在数起案件的尸源认定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如在瑞金刘某被害案件中,该方法成功地在作案现场提取的唯一几粒指甲大小的碎骨片上检出死者的DNA分型,从而为案件的尸源认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根毛发、一滴血迹,都是揭开真相的重要细节;一处伤痕、一个手势,都是亡者留下的无声‘告白。”陈海英称,她的工作就是破解“尸语”,用证据替死者“说话”。14年来,她先后出现场300余次,参与解剖尸体80余具,受理物证检验案件7000余起,检验物证检材1.2万余份,出具物证检验报告3300余份,所做的鉴定全部被法庭采纳,准确率达100%,从未发生过一起错检的事件。
由于事迹突出,陈海英入选第五届全国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青年人才库成员,先后荣立三等功4次、二等功1次,获得“江西省刑事技术先进个人”、赣州市“巾帼建功标兵”、“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她所带领赣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科所DNA室荣获赣州市“三八红旗集体”、“江西省三八红旗集体”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