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眼里几多愁

2017-07-08陈慧方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同伴家庭交流

陈慧方

新学年,我刚调入新蕾幼儿园,在大班任教。接班前,园长跟我交待,班上有一个叫洲洲的男孩子是上一届大班留下来的。

开学第一天,洲洲爸爸送洲洲进班。我原本打算作自我介绍,可洲洲爸爸什么都没说就转身离开了。我拉着洲洲想给他安排座位,不料他一声不吭地径直走到后排最角落的位置坐下,头一斜嘴一翘,眯着眼睛巡视了一下周边其他小朋友,嘟哝了一声:“我本来就坐这里。”我看在眼里,心想:这可真是一个特别的孩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洲洲爸爸每次把孩子送到就转身走了。而洲洲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坐着,很少和同伴互动。有时小朋友邀请他一起做游戏,他也是一副冷冷的表情。渐渐地,同伴们就疏远他了。针对这种状况,我想,我初来乍到,对于洲洲的家庭、个性都不是很了解,绝不能简单地把洲洲归为“问题儿童”,而应通过进一步观察、了解,走进洲洲心里,解开他的心结。

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对洲洲和他的家庭有了初步的了解。洲洲是个敏感的孩子,周围的同龄伙伴都上小学了,他却因为种种原因得重读一年幼儿园大班,在他看来,和之前的弟弟妹妹在同一个班级是一件不光彩、不开心的事,所以他不满、郁闷、烦躁……当教师、同伴向他示好时,他选择了拒绝、回避。洲洲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忙着适应新环境,忙着赚钱养家糊口,相对地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与精力就少了。其实洲洲父母也很自卑,他们害怕与教师交流,害怕其他家长异样的眼神,所以幼儿园每次开展亲子活动,他们总是以各种理由推托,平时也尽量回避与教师交流。

在了解了洲洲及其家庭的情况后,我们在提升洲洲的自信心等方面采取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如,洲洲已讀过大班,比其他孩子懂得多,所以在集体活动中,我们会多给他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表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赋予他“大哥哥”的身份,多给他派任务,如帮忙分发物品,做领队维护秩序等。这样洲洲既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也能尽快在同伴中树立威信。

针对洲洲的“自我封闭”,我们请班上比较活跃的孩子主动与他互动。周末,我们还带那几个孩子去洲洲家做客,与洲洲一起聊天、游戏,同伴间的互动有效打开了他的心扉。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在保证满足全班孩子学习与发展需要的情况下,适当地改变或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在班级图书角等区域投放一些新的材料,以调动洲洲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认识到,要走进洲洲的内心,还得先走进洲洲的家庭。考虑到洲洲的父母较内向,我们便主动出击,除了多次上门家访,平时还经常通过电话、短信形式与洲洲的父母联系,说说洲洲在幼儿园的进步,问问洲洲在家的表现,尽可能使谈话气氛温馨、轻松,让他们感觉老师很关心孩子。洲洲的父母来园接送时,我们也主动与他们交流,向他们展现孩子的作品,引起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同时也向他们介绍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幼小衔接的对策、保健知识等,让他们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我们还试着让洲洲的父母参与班级活动,帮他们搭建与其他家长沟通的平台,如邀请洲洲的父母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让他们与教师、其他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商讨班级的工作事宜,使他们感觉到参与及沟通的重要性。

10月中旬,我们搬入了新的幼儿园,园所环境和条件改善了,孩子们的在园生活也更加丰富了。洲洲在班上已成了众人喜爱的“大哥哥”,他不仅是处处为大家作榜样的“队长”,还是老师最得力的助手。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也是敏感的。当时,洲洲眼看着就要和同龄人一起上小学了,却因为户口等问题被迫重读一年幼儿园大班,所以他苦恼、失望,甚至封闭自己。这个时候,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该给予关注、重视、爱护,要用特别的爱和用心的策略去帮助他走出“困境”。

猜你喜欢

同伴家庭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家庭“煮”夫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落地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