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户外游戏5则
2017-07-08许敏霞
许敏霞
设计意图:
纸箱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我们将拆开的纸板折成大小、宽窄不同的没有底和面的等边三角形柱体。将这些三角形柱体进行不同的摆放和组合,可以创造多种玩法,从而锻炼孩子各项大动作技能,如钻爬、跨越、投掷等,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专注力。
材料及制作方法:
1.用不同长度、宽窄的纸板制作成没有底和面的等边三角形柱体,建议小三角形柱体边长为30厘米、高度为10厘米,大三角形柱体边长为90厘米、高度为30厘米。然后用封箱带包住三角形柱体的边以加固和防潮。
2.用纸板做成小汽车头、毛毛虫头等辅助材料。
玩法:
1.走迷宫。将众多三角形柱体摆成迷宫状,玩走迷宫游戏。
2.投掷。将众多三角形柱体垒成金字塔状,孩子们可以面对面站在“金字塔”两边,互相抛接纸球等各种球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高对准任何一个空心的三角形柱体进行投掷。
3.钻爬。将大大小小的三角形柱体立起来,一字排开,变成隧道状,进行钻爬。
4.垒高。用不同大小的三角形柱体进行垒高游戏。
建议:
该游戏适合在草地上进行,建议教师给予孩子充足的时间,并适当提供一些辅助材料,等待幼儿探索出更多有趣的游戏。教师要仔细观察,及时肯定,引导孩子与同伴分享。
(设计者:秦红莲 程 丹)
二、球场乐
设计意图:
托班孩子喜爱玩球,我们用排球网围出一个长方形区域,让孩子在封闭的空间里玩球,这样既可以满足孩子的兴趣,又相对安全。后来,我们又在排球网中间纵横交错地绑上宽皮筋形成“迷宫”,布置几个大嘴巴的“小动物”供孩子玩打高尔夫球的游戏,等等,孩子们的跨、跳、钻、蹲、走等腿部动作和挥、举、扔等手部动作均可得到锻炼。
材料及制作方法:
1.用排球网在草地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区域,每隔一定距离用木桩固定球网。
2.用纸板和KT板做成大嘴巴的小动物,将报纸卷成棍状套上空塑料瓶做成高尔夫球杆。
3.用宽皮筋在排球网中间拉成纵横交错状,形成“迷宫”。
玩法:
1.钻钻爬爬。按照教师的口令跨跳或钻爬皮筋。
2.玩球。自由玩掷球、滚球、击球等。
3.喂小动物。将大嘴巴“小动物”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使用各种工具将球及“水果”送进“小动物”嘴巴。
4.投掷。在“迷宫”中投掷。
建议:
观察孩子在区域内游戏的兴趣及方式,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和指导。
(设计者:杜 芳 陈 捷)
三、倒踢桶
设计意图:
孩子躺在地上抬起双腿去踢悬挂着的奶粉罐或饮水桶,可锻炼腿部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为了增加孩子的兴趣,丰富孩子的体验,可以在奶粉罐里加入铃铛、积木、石子等小物件,让孩子在踢的过程中获得对不同声音的体验。
材料及制作方法:
1.将若干奶粉罐两头钻孔,用绳子把它们串在一起,悬挂在合适的高度上,在奶粉罐里还可以装上铃铛、石子等小物件。
2.防滑地垫。
玩法:
1.转桶。用手使劲转动奶粉罐,让它发出声音。
2.踢桶。躺在地垫上,用脚让奶粉罐动起来,发出声音。
建议:
孩子躺下时,教师要关注其头部的安全。游戏时,教师要重点观察孩子用哪些部位踢桶,能否根据自己腿的长度调整躺的位置。在后期,为了增强孩子的游戏兴趣,教师可以尝试用饮水桶替代奶粉罐,在桶里装入不同颜色的纸屑,孩子们只要用力一踢,桶里的纸屑就会像雪花一样飞舞。
(设计者:张 倩 叶 义)
四、顶球
设计意图:
用长长的棍子将网里的小球顶出来再扔进去,这一简单的游戏对孩子的上臂力量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材料及制作方法:
1.将网悬挂在高处,形成两头高中间略低的状态,网的最低处距离地面1.6米左右。在挂网时可以考虑使网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便于孩子投球进网。
2.一定数量的彩色海洋球。
3.各种长短不一的纸棍、海绵棍等。
玩法:
1.顶球。使用各种工具将放置在网里的球顶出来。
2.扔球。将球顶出网后,再将球扔进网。
建议:
教师要重点观察孩子使用棍子的情况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教师可有意识地少提供长棍,以促使孩子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积累运用棍子的经验。
(设计者:王 慧)
五、海绵棍
设计意图:
我们利用海绵棍柔软、安全、便于造型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游戏,以锻炼孩子鉆爬、跨跳等动作。
材料及制作方法:
1.用PVC管制作放置海绵棍的底座。
2.将双面制作的动物图片用皮筋串起来套在海绵棍顶部,使之变成一小动物,如一匹小马、一头小羊等。
3.上有用雌雄搭扣可连接的布条若干,用来捆绑不同数量的海绵棍。
4.把泡沫材料做的跳三羊当作高低不同的山坡,用长凳围成池塘等场景。
玩法:
1.跨跳与钻爬。将海绵棍按照不同高度的需要弯折固定在用PVC管制作的底座上,供孩子钻爬;或者用布条将数量不等的海绵棍两头绑起来,成为不同高度、宽度的海绵棍障碍物,让孩子跨跳。
2.带着小动物去游戏。在海绵棍顶部套上动物图片,使海绵棍变成一小动物,孩子可以带着小动物翻越各种障碍,或者带着小动物“去池塘喝水”“去山坡散步”“去森林吃树叶”等。
建议:
1.根据孩子跨跳、钻爬的情况及时调整障碍物的高低、宽窄等。
2.观察孩子与“小动物”的互动情况,及时肯定孩子的创造,并组织大家分享。
(设计者:吴蕾萍)